考上哲学系的时候,我妈问我以后要去算命吗

500

跟父母谈起自己的工作或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效果堪比数学老师非要给刚及格的你讲明白数学卷最后一大题的最后一小问。因为“代沟”,你可以无视它,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

比如你可能就遭遇过这些有趣,甚至还带着几分“稚气”的问题:你画画会画裸体吗?戏剧有什么好看的?心理咨询师是不是跟人聊聊天就好了?打游戏也算工作?

而且你还会发现:不仅分享的有趣事物能否被接受是“随缘”之外,即使你已经把自己的职业跟父母解释了许多遍,他们在碰上亲戚朋友时,还是会按照之前的理解去介绍……

 你可不要画裸体呀,伤风败俗 

@阿曜

500

我从事艺术史理论的学习研究,我妈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我高三时候在美术教室画画的时候,于是家里人都认为我是美术老师。

曾经尝试为我妈解释欧洲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别。

我找了几幅古典主义的艺术和印象派的艺术,还有毕加索的《格瓦尼卡》。花了一个下午,给她辨别区别,然后介绍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候的环境,风俗,以及这些和他们的创作之间的关系。

妈妈说,我看不懂这些,太枯燥了。你能画成这样吗?

我说,我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画得出和他们差不多的技法。

妈妈说,那你可不要画裸体呀,伤风败俗。

 谈物理数学请找我,戏剧?免谈 

@怕死地图

500

曾经尝试给我妈安利各种戏剧,话剧歌剧京剧昆曲音乐剧黄梅戏都有。最近一次安利的是孟京辉《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我拿着手机找出戏剧简介,从B站上搜免费资源给我妈看,并且告诉我妈最近就有现场版可以一起去看。为了最大程度地引起我妈的兴趣,迎合她的接受度,这次安利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告诉她这个戏特别搞笑,很好看,不太费脑子,有相声元素……

我妈听了一大圈说:“行,你自己去吧。这些我看不懂啊,你让我看物理数学我都明白,这些太高级,我不懂。”

我妈好歹也是211大学的物理系硕士,她说她不懂,我怎么就那么不信呢……

 真人版“鸡同鸭讲”

@火同

500

研三上学期接近期末时,收到了offer,立刻给对我的就业问题操心了N久的老母亲打了电话,她激动不已,问到公司之后做什么,我说“ios底层开发”(记住这个岗位)。

好奇心爆棚的她立即开始询问这个工作是干什么的,于是我尽可能简单地向她介绍了一些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在我balabala一通之后,母亲郑重地来了一句:“啊,那你得努力呀,争取做到中上层。”

我:“……”

 他们才不关心我的工作,

 他们只关心我男朋友是干什么的 

@八八

500

我具体做什么工作,我爸妈不怎么关心(也是对我太放心),他们只关心我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回家。

等到我有男朋友之后,他们开始关心我男朋友是做什么的。当我告诉他们他在画廊工作,并且跟他们说了一圈他的工作内容之后,他们得出了结论——他是在文化馆工作的,就是我小时候学毛笔字的那种地方,并且在跟别人介绍时,用的是同一套话术。

 考上哲学系的时候,

 我妈以为我以后要去算命 

@丛影

500

刚考上哲学系的时候,我妈问我以后是想去算命吗?如今我经常会向我妈分享专业相关的理论以及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到的有趣的知识。

然而场面经常是这样的,我在这边侃侃而谈,因为自己觉得很有趣所以讲得很兴奋,手舞足蹈,老妈也在旁边很积极地回应我:

“是吗?”“这样啊”“是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可事实上,她的眼神告诉我,她根本听不懂并且开始分神。其实当时还是很感动的,虽然我们的知识水平早已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她还是愿意认真坐下来听我说那些她无法理解的事情,可能她看得出来在说起这些的时候我是高兴的吧,所以她愿意忍受一场场对她而言略显无聊的对话。

 你这工作,坑人的吧 

@路易

500

一般不会主动说起工作,大概率是父母问了才会说一些些。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点明本质上是干什么的。比如我说我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我会说:“大部分是一对一,我负责倾听来咨询的人说话,会偶尔回应,目的是解决心理问题。”

我妈听完后是这么说的:“你们就是聊聊天嘛,接收的都是负能量,这工作太不好了!”听到这儿好像也没什么不对是不是?别急,还没完,“而且你这聊天就把钱赚了,还让别人离不开,都坑人的吧?跟朋友聊聊不就得了?”

我爸则会说:“这个学科学到最后,要不就看破红尘,要不就成神经病了。我就是心理咨询师,我都不用学,哼……”

 “我不懂,我不明白” 

@胡安霍 · 塞斯

500

我是一名插画家,对于我的工作,母亲的态度一向是“我不懂,我不明白”,我一直试图向妈妈介绍我所做的事情,但关于“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的对话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好笑又好气。

比如当我跟她说起安迪 · 沃霍尔时,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安迪 · 沃霍尔取笑了整个世界,他站在所有人的头顶之上小便,但这也正是他值得我献上最崇高敬意的原因。”

“这样是不对的。”

“什么不对?”

“随地小便。”

500

△ 图片来自《每当我和我妈说起艺术,她说“哦”》

当聊起艺术的门槛时,我说:“通过这个原则上反艺术的行为,杜尚赋予了艺术家们一种堕落的能力。从这一刻起,他们什么都不用干了,只要动动小手,随便指一指就好了。”

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用手指人是没有教养的行为。”

还有更多的话题则往往终止于母亲的“哦”。而当我提出带母亲去看我最喜欢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时,她也会以各种理由回绝:“哎呀,奶奶这个样子,你知道我们去不了的”“你知道我不懂的……”“博物馆里都是些古怪的东西”。

但就像小时候和母亲分享我的新奇见闻和各种心情一样,如今的我,依旧想向她分享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事物,包括音乐、电影,以及艺术。

500

△ 图片来自《每当我和我妈说起艺术,她说“哦”》

因为我在乎她对我的看法,希望她能了解我以及我所热爱的东西。

500

△ 图片来自《每当我和我妈说起艺术,她说“哦”》

除此之外,我想让她从漫长而繁琐的家庭事务中走出来,更多地拥有自己的世界。她曾经这么说过,“我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觉得无聊”。

但我想说的是,妈妈,你还很年轻,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最后这位插画家胡安霍 · 塞斯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现实生活中每次以母亲的“哦”结束的对话,都会在他的想象中得以继续。在假想的对话中,他会耐心地向母亲介绍他所热爱的艺术,为母亲分析艺术作品的精妙与荒诞。

最终,这些假想对话连同和母亲的珍贵回忆,被胡安霍 · 塞斯绘成了一本图像小说《每当我和我妈说起艺术,她说“哦”》,献给他的母亲。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和母亲之间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对话,并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也可以感受到原本羞于明说的亲情,借由艺术,重新传递出的温暖隽永的力量。

500

《每当我和我妈说起艺术,她说“哦”》

[西] 胡安霍 · 塞斯 | 著&绘

冯珣 | 译

2019年10月 未读 · 艺术家 | 出品

真挚的情感之外,这还是一本干货满满的艺术普及书。

如果你不了解杜尚、博伊斯还有考尔德,不知道什么是“审美回音”,什么是行为艺术,或是看了很多遍展,却依然看不出什么门道,不用担心,胡安霍 · 塞斯用母亲能听懂的方式一一介绍的内容,相信你同样可以理解。

500

△ 图片来自《每当我和我妈说起艺术,她说“哦”》

所以,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就像作者倡导的那样,希望我们都能学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来欣赏、善待自己的亲人和人生。

 互动话题 

你有尝试过为父母介绍

自己的工作或热爱的事物吗?

他们是怎么说的?

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