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言论自由反噬的萧华和美国

三年前,当史蒂夫-科尔面对准备好的采访提纲,开始陈述他成为体育公众人物以来最为激烈的政治观点时,一定没有想到,三年后的今天,他会走下“道德制高点”,为他深恶痛绝的政敌特朗普主动提供攻击炮火。

那是在2016年,73胜的勇士在总决赛3-1领先的情况下被骑士逆转,输掉了总冠军。

当时科尔状况不是很好,背部疼痛一直困扰他,常规赛他因为手术缺席了很长一段时间,重回帅位后状态也大受影响。但身体上的痛,仍然比不过心理上的。

科尔痛在输掉总决赛,但更痛在6月份奥兰多夜店发生的针对同性恋的枪击惨案——49人死亡,53人受伤。

500

科尔的父亲

这直接触碰了科尔最敏感的神经,他的父亲马尔科姆曾是一位大学教授,1984年,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外被不知名凶手枪杀。

科尔觉得自己一定要说点什么,甚至已经到了不说就无法继续正常生活的地步。于是他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

“我觉得就算是我们的先辈,也不会认同如今自动武器如此泛滥的局面。说真的,现在买把枪比考个驾照还容易,简直疯了。我有家人就死于枪击,每当我看到枪击新闻,都痛彻心扉。看到我们的政府对枪支协会(NRA)阿谀奉承,我很心痛……这个世界真的疯了,我们也疯了。在选民把这些议员赶出国会之前,这样的惨案一定会重复下去。这些话我真的不吐不快。”

500

科尔没有说错。比起三年前,如今世界各地白人至上主义者犯下的枪击罪行越来越恶劣。单是今年1到9月,美国国内已经出现至少21起大规模枪击案,导致124人死亡,远超去年同期。

这三年来,科尔几乎每天都在社交网络上发表政治观点,强烈谴责支持枪支协会的保守派,以及总统特朗普。在NBA范围内,他得到大量支持,以至于不少人开玩笑打出了“科尔&波帅竞选2020”的口号。

但在这个十月,他和波波维奇都被牵扯进另一个政治风波,露出了另一张面孔。

莫雷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支持香港“自由抗议”的海报,引来整个中国的怒火。而科尔面对此事,表态称自己“不愿表态”,顿时为保守派提供了口实,特朗普直接攻击他是“被吓坏的小男孩”。

500

但其实,就在上个月科尔还转发了一位美国自由派媒体人支持香港抗议的言论,这样的前后态度矛盾,也让科尔陷入了“伪善”的批评声浪中。

混乱里你方唱罢我登场,NBA所坚持的言论自由权,似乎一直都在那里。

* * * *

如果要更透彻的理解科尔和NBA面临的困局,我们需要暂时离开体育的范畴。

2005年,勒布朗-詹姆斯生涯第一次无缘季后赛的时候,刚刚创立两年的脸书(Facebook)获得了第一笔超千万美元的投资。

那是硅谷一波创业潮的开始:宽带成本低廉,风投资本涌入,立法监管因商业模式未成熟尚且还很宽松。如果你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媒体公司,基本可以随心所欲。但如果能预料到十几年后的事态变迁,创业者恐怕不会再如此乐观。

500

德州枪击案凶手

今年8月,美国在48小时时间里发生两起大规模枪击案,分别在德州的埃尔帕索市和俄亥俄州的代顿市。其中一位枪手,在作案之前,于“8chan”上发表了一篇充满仇恨的帖子,再次把公众的焦点对准了这家论坛。

“8chan”的前身“4chan”成立于2003年,当时他的创始人克里斯托佛-普尔年仅15岁。普尔为论坛设定的原则只有一个:用户可以匿名发表任何他们想说的话。换句话说,这里支持“绝对的”言论自由。

500

可“4chan”并没有让自由的乌托邦降临,相反,它成了美国最臭名昭著的仇恨言论聚集地:恐同厌女、种族歧视、色情暴力无所不包。

显然,普尔自己的底线也被触犯,他一度下令管制论坛上出现的儿童色情内容,结果被自己的用户反噬,称他不再尊重言论自由原则。

弗雷德里克-布雷南就是这类用户的其中一个。2013年,布雷南在嗨药的时候得到“神启”,创办了“8chan”。他跟普尔不同,不管论坛上出现多么反智不人道的言论,他都不予管制。

500

新西兰枪击案凶手是8chan的忠实用户

很快,“8chan”变成了“4chan”的加强版,今年在加州、德州和新西兰实施大规模枪击的凶手,全都是“8chan”的用户——被白人至上主义洗脑的年轻人。三起枪案导致73人死亡,而案发之后,8chan上却是叫好声一片,新西兰枪击案的凶手甚至残忍到直播杀人。

500

新西兰枪击案凶手直播杀人

布雷南在2016年离开了“8chan”,如今在菲律宾做软件工程师。“8chan”现在的老板吉姆-沃特金斯也生活在菲律宾,对于论坛现状,他也并未下令管制。上个月,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对他发出传票,要他前往华盛顿出庭作证。

他在证词中写道:“我的公司不打算删除那些受美国宪法保护的仇恨言论。如果我有权删这些东西,那我用不了1秒时间,就会直接删掉整个8chan。现在已经回不了头了。”

美国另一家大规模网站Reddit也在受“言论自由”的考验,其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表示:“一方面,我们没权利制止任何人发表言论,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在有害言论面前不作为。”

这些科技工程师曾经天真地以为,用户值得相信,给他们绝对的言论自由,最终一定可以去芜存菁,涤荡文明。

但他们全错了。

* * * *

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美国自由派媒体“哀鸿遍野”,但与此同时,各档深夜脱口秀也迎来创作巅峰,推出了不少讽刺特朗普的精品内容。

可当自由派火力全开,代表自由派的好莱坞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言论自由的受害者,喜剧脱口秀演员从未在内容上受到如此大的制约——让他们憋屈的是,这些制约根本属于不成文的潜规则。

201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没有主持人的。

500

凯文-哈特

原定的主持人是顶级喜剧演员凯文-哈特,只不过当电影学院确定人选后,哈特的推特被“挖坟”,网友把矛头对准了他十年前在推特上发布的嘲笑同性恋的笑话,导致哈特被扣上了“恐同”的政治不正确帽子。哈特拒绝道歉,并主动退出了奥斯卡。

500

戴夫-查佩尔

无独有偶,另一位极受NBA球员和自由派政客喜爱的喜剧演员戴夫-查佩尔也有“唇亡齿寒”之感,在其今年的喜剧专场呼吁美国公众给喜剧演员更多空间,允许他们开一些政治不正确的玩笑,不要总往他们身上扔石头。

在那次专场,查佩尔开了迈克尔-杰克逊“娈童”的玩笑,开了校园枪击案的玩笑,开了变性群体的玩笑,更开了“Me too”运动的玩笑。

查佩尔这场秀在烂番茄网上的新鲜度只有30%左右,被打了个“烂”的标签。

500

布什与艾伦-德杰尼勒斯

而就在近日,饱受自由派白人群体喜爱的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携同性女友受邀与小布什夫妇在达拉斯一起观看NFL比赛,在网络上又被她自己的受众反噬。

这群强调言论自由原则的受众甚至无法忍受艾伦跟代表保守党派的前总统(布什曾强烈反对同性恋结婚)有接触。

于是艾伦在节目上谈了谈自己的想法:“不用说,我们这一群人支持的政见有很大区别……但很多人觉得我作为一个来自好莱坞支持自由派的同性恋者不可以坐在前共和党总统身边,于是他们在推特上批判我。但事实上,我跟很多政见、信仰不同的人都是朋友。我们很不同,但这样的不同是ok的。比如我希望我的朋友不要穿皮草,但现实中我的确有穿皮草的朋友。”

艾伦的主旨自然是“求同存异”,但这也正如她一贯的风格:在绝对安全的区域内行使着所谓的言论自由权。她绝不会说自己跟有性别或种族歧视的人做了朋友,哪怕这种隐藏的偏见随处可见。

至于NBA的问题,中国已经态度明确地表示,莫雷行使的言论自由权,已经超出了安全范围。那么,这一权利真的还能成立吗?

* * * *

2004年的马克-扎克伯格还以为自己是罗宾汉式人物,帮大众从媒体手中夺取“看门人的言论权利”。但现在,扎克伯格不断坚称脸书只是平台,而不是媒体。

“我们制造工具,而不是内容。”在脸书陷入通俄门丑闻之时,他曾这样说。

500

扎克伯格

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喊“改变世界”的口号,但却没有明确这个意思究竟是不是要把世界变得更好。正如“言论自由”原则之下,全是“不可说”的潜规则。内容立场完全中立,或许才是印刷术被发明以来,真正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

扎克伯格至今仍坚持世界因为有了脸书变好了一些,但谁都必须承认,莫雷的那条推特,绝没有让NBA变得更好。

但反过来想,这件事的确也让包括科尔和波波维奇在内的自由派触碰到了言论自由的边界。他们不肯越界的做法遭到了美国的批判,但也引起了部分人的思考。

强制表态在任何语境下都没有其正当性,特朗普无法逼迫科尔对中国问题表态,网友也不能逼迫艾伦与小布什划清界限。言论自由的边界本就是不该被随意触碰的灰色地带,莫雷自己越界在先,随后又把整个联盟拖了进去(被莫雷拖进漩涡的又岂止是NBA和美国,中国企业、球迷、媒体也都卷了进去,而NBA本来仅仅是球员好好打球,球迷好好看球这么简单的事)。

500

科尔现在需要考虑的,不一定是他自己的名声,而是他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给他的球员和球队所造成的后果。权利与责任在他两肩,他必须做出权衡。

艾伦说:“各有态度是ok的。我不同意他人的观点,不意味着我不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我说善良待人,指的是善良对待每个人,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跟你有一样的态度。”

但她的泛泛之论,在被社交网络主宰的言论环境中已经不太起效了。

去年年底,扎克伯格在其脸书个人页面上写道:“过去两年的经验证明,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我们的工具会被民众滥用,用来干涉大选、传播虚假信息、助长暴力。对我来说,一个痛苦的认知是,当我的平台把20亿人联结起来,所反映的既有人性的美好,也有人性的丑恶。”

在评论区中,一位网友回复道:“让我猜猜,你们当初是真的没想到言论自由会带来这么大的杀伤力,对吧?”

————

原文发布自公众号:篮球sir,以及,后厂村体工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