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红军电台修好了,中央和国际联系上了?

500

前一段时间播了一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就是《伟大的转折》,主要是讲遵义会议。这个过程众所周知,都很熟悉。但在毛主席争取博古他们的过程中,博古,凯丰个李德这些人手里最大的尚方宝剑就是,中央红军向西突围,到湘鄂西去和二六军团汇合,这是共产国际同意了的。

对当时的中央红军来说,这就是军令,博古,凯丰和李德这些人就是坚持必须要服从这个命令,而主席他们则认为这是自投罗网,不能去,这就是要抗命。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在经过了一番斗争之后,红军还是放弃了北进湘鄂西的计划,转而向贵州进攻,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改变了长征以来被敌人追着打的被动局面。

在这个电视剧中,有一个片段给人印象很深刻。当主席提出不能再北上自投罗网的时候,李德说,你这是要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你要对共产国际负责。主席则反唇相讥,如果北上导致红军陷入敌人包围圈,全军覆没,中国革命彻底失败,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博古才无话可说了。

500

将在外,军令是不是不受,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既不能说盲目服从命令就好,也不能说经常性抗命就好,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的。在古代,之所以经常会出现这句话,是因为交通和通讯不便,统帅部遥控指挥多有不便,所以只能由前线将领根据战场形势临机应变处理。

而在现在交通和通讯条件非常发达的情况下,这就没有多大问题了,统帅部会根据全盘局势的需要,对前线发出指示,调整或要求前线部队的任务,而前线将领则需要根据战场形势和自身承担的战略任务来进行具体部署,有时候也会需要临机调整。总的原则是,前线的调整要有利于达成自身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在不违背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调整。

所以,在淮海战役前,中央对华东和中原两个战场的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陈帅调中野管后勤,华野交给粟裕军政一肩挑,并且明确表示了“我们不遥制”,表示对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完全信任,让他放手去打。而粟裕在提议由中野首长统一指挥后,中野首长也明确表示,我们可以负责指挥,但是我们的通讯设备比较落后,怕影响战局,可以由粟裕相机处置,不必事事请示。

500

而在辽沈战役究竟是先打锦州,还是先发长春的问题上,中央个东总出现了分歧,东总过于谨慎,中央担心先打长春会打草惊蛇,导致沈阳和锦州的三十多万国军退入关内,和华北国军汇合,影响下一步作战,坚持要求先打锦州。东总首长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没有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绝先打锦州的命令,这才有了攻下锦州,关门打狗的局面。

实际上,按照现在党史军史研究的成果来说,在长征过程中,其实共产国际并不完全支持博古这些人的意图,尤其是在中央红军的电台坏了之后,已经无法及时与共产国际联系,这为主席在遵义会议之前的通道会议上说服博古和李德转兵贵州提供了方便。其实,当时如果共产国际能够及时了解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肯定也不会同意博古李德他们继续北上自投罗网的意见。

话反过来说,这种牵扯到不同战略区之间的协同配合作战的情况,如果双方不能及时通报自己的情况,一方突然改变行动方向,那就会对另一方的行动造成很大的麻烦,乃至陷入困境。比如中央红军原计划去湘鄂西与二六军团汇合,那么二六军团就要在湘鄂西一带等待接应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和二六军团之间当时也联系不上,中央红军就直接改变方向,二六军团就白等了。好在当时二六军团周围并没有敌人重兵集团围困,重心都在追击中央红军上,所以二六军团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