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金奈(Chennai)水危机背后的思考

我一直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买过几期《疯狂英语》,还带磁带或者CD的那种。其中就有一篇文章,是一封写过2050年的信。从内容来看,应该是一个孟加拉国的孩子。

这里是我找到的全文链接:https://kaoshi.china.com/cryy/learning/818889-1.htm

其中就提到了Chennai,金奈,一个印度的排名前十的大城市。

Mum says it might be just a plain old double-decker, just like we take on our shopping trips to Chennai. (妈妈说,这次我们可能坐的只是像我们上次去金奈购物时搭乘的那样的老式双层客机而已。)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过金奈这个城市。随后伴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我对世界,包括印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也听说了越来越多的印度城市。但是,直到最近,在我脑海里,金奈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那期的疯狂英语中。

不过,今年夏天,金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

印度金奈遭遇严重干旱 数百万人口面临缺水危机

500

http://www.sohu.com/a/324942036_100135180

印度遭遇严重干旱爆发水危机,500多人抗议被捕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6-21/doc-ihytcitk6745162.shtml

是因为金奈处于干旱区吗?恰恰相反,以往的金奈,却以洪水频发出名。

印度南部遭遇罕见暴雨引发洪灾 造成至少325人死亡

http://zhangfeil.cn/home/2019/10/03/981886.html

500

图为2015年金奈大洪水。英文维基百科还有详细的介绍: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15_South_Indian_floods

而此次的干旱,也有很多人分析说未来数月,金奈很有可能会在大旱后迎来大洪水。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看待此次印度金奈的缺水危机?

首先,印度缺水吗?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印度的自然条件相当好。

500

亚洲降水量分布,图自互联网

这是亚洲的平均降水量。可见,印度作为一个国家,其降水量整体是丰沛的,且降水分布相对均匀,至少比中国的降水要均匀得多。而这次发生“缺水危机”的金奈,就是图中的Chennai这个地方,可见其降水量并不少。

500

印度年降水分布图

从上图来看,印度的年降水量可谓是均匀且丰富。对世界地理还有些印象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乞拉朋齐还是世界雨都,这里的降水量多到什么程度呢?

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时隔99年以后,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26461.2毫米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中国雨“极”记录8408.0毫米多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总降水量还多。

——百度百科,世界雨极

那么具体到缺水危机的金奈(Chennai),其年降水量又如何呢?

500

金奈的气候,红框内为其降水量分布。图自Wiki

可见,金奈的年降水量达到了1383毫米 ,水资源可以说相当丰富。中国武汉,素有大江大湖之称,年降水量也才1269毫米 ,尚不及金奈。

因此,印度这个国家,不缺水。金奈这个城市,更不缺水


但缺水危机却成为了事实。不缺水的地方,怎么会有“缺水危机”呢?

其实,所有的危机,都是因“人”而起。金融危机是少数资本大鳄的贪婪引发的,影响的是在经济体中所有生活的人;气候危机是工业化以来,数目暴增的人类对地球的气候造成的额外紊乱,同样最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反噬;环境危机则同样是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造成,也同样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撇开人类,地球依然还是这个地球。一个,甚至一群物种灭绝了就会腾出生态位,由更适应的物种来占据,地球依然自转公转,太阳依然照耀。但站在人的角度,这就是威胁到自身生存的重大危机。

印度的缺水危机,同样也是因人而起,最终影响的还是印度的民众。可以说,印度的缺水危机,一分是天灾,九分是人祸。

以金奈为例,同样回到刚刚介绍的气候,其全年降水分布呈现非常明显的不均现象。2-4月份属于明显的旱季,但往往在6月份开始迎来一年中的雨季,然后降水在11月前后达到顶峰。这种旱季雨季差别非常明显的地区,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上个月干旱,下个月洪水。而金奈又缺少大型地面河流,地势地平,而且靠海,所以这种地方其实是很难存住水的。因此,当地民众对地下水的依赖就非常大。

500

金奈的卫星图

让问题进一步恶化的,就是金奈城市激增的人口

1901年,金奈仅有51万人口。经过半个世纪的增长,1951年金奈人口增长到142万。随后,1981年达到327万,2001年达到434万,而2011年人口膨胀到708万2019年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64万  。

人口剧增,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均水资源的极度缺失。同时,居民的居住需要土地,过快的,无规划的城市化,对金奈本就不多的湖泊和湿地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湿地和湖泊的逐渐消失 。根据《the Economist》的一篇文章,由于城市建设的扩张,金奈的湿地数目已经由650下降到27个 。要知道,湿地、湖泊是自然界调节水资源的重要方式。金奈剧增的人口,已经一点一点地吞噬了这些天然水资源调节器。而剧增的人口,反过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又不断地增长。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矛盾,带来的后果就是此次,不仅不是第一次,而且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的金奈水危机。

500

洪水,不过是一个极度缺乏规划的城市的警醒。图自the Economist

人口剧增造成植被减少,缺少湖泊和湿地作为缓冲,城市又建在海边的沙滩上,因此,此次金奈在大旱之后,在雨季又可能迎来洪水,似乎是个大概率事件。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金奈水危机,天灾仅一成,人祸乃主因。而且这个危机,既包括干旱,又包括洪水。更戏剧性的是,它甚至能够发生在同一个地方,相邻的月份。如果说金奈此前干旱对人民生活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实际上,金奈的洪灾对城市的影响一样深刻且急迫。所以,水危机,不仅仅是缺水危机,同时还可能是洪水危机。


如果是中国政府,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其实自数千年以来,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治水。自大禹治水,到如今的南水北调,无不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自然做出的努力改造。尽管想彻底解决水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中国人从骨子里就不愿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去改造微环境,筑堤修坝,清淤导渠,让旱季有存水,让洪水又能分流。所有这些并不起眼却又劳心费力的工程,在政府的规划和民众的积极配合下,才让中国很多地方成为了鱼米之乡。

500

500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图自互联网

而从另外的角度,适度控制人口规模,避免贫民窟式的城市化,同样也是政府层面应该做出的规划。

但是,从目前来看,印度政府似乎缺乏这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而更多地是想从“术”的层面去解决问题。Google上搜索“Chennai water crisis solution”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对此给出的建议是

1,用water seer,也就是一种从空气中收集水的东西;

2,低成本水过滤器;

3,水轮车,一种“长距离”运输水的工具;

4,供水信息化。

500

印度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图自谷歌搜索。

看似解决方案都很新颖,却没有一个釜底抽薪的方案。兴修水利工程这种方法,或许在印度人看来太笨,太不够现代化吧。

另外,印度政府打算大力推广屋顶雨水收集系统,以储备足够的雨水来应付旱季。尽管这种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还有简易水过滤装置等,对解决部分民众的饮用水困难,是有积极帮助的;结合印度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民众生活现状,这些方案甚至可以说是很接地气的。

500

500

印度政府大力推广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但这些,都是扬汤止沸。

对于一千多万人口的巨型城市而言,要根本解决水危机,最重要的就是要规划大规模的储水系统,翻译过来就是兴修水利设施。一个大型水库的库容量可以高达20亿立方米,比如北京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兴建于1960年,为此还搬迁了数万人。即便如此,都不能完全解决北京的饮用水问题。

500

北京密云水库,一个人工水库

那么金奈打算推广的雨水收集系统,即使按照每户能储备5立方米来算,全城按照200万户,就算每个家庭都能装上这个收集系统,总共储水量也才区区1000万立方米。更何况,这种储水系统只适用于农村独立房屋,而不适用于城市聚集区。

更进一步,对于城市及市郊而言,其发展更离不开工商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靠这些零零碎碎的雨水收集系统,应付千万人口大城市的全部用水需求,几乎是杯水车薪。北京市每年用水量是39亿立方米,按照220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水是178吨。即使金奈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北京,假设人均用水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按照1000万人口计,整个金奈每年也需要6亿吨水,这岂是区区一千万立方米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所能解决的?

印度人似乎很怕难,而对走捷径非常热衷。当初独立,就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而摒弃了彻底的反抗和革命;建设国家方面,选择了“拥抱信息化”和“第三产业”,而基本上忽视,或者说看不上劳累的“第二产业”;国防军事方面,选择了“造不如买”的买办路径,几乎放弃了艰难的自主研发道路。而在此次应对水资源危机方面,同样展现出这种思路,就是尽量从战术角度去用各种小技巧来试图解决水资源危机,而不是选择从根本问题出发,去兴修水利设施这种战略高度来解决问题。我相信印度政府肯定知道兴修水利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但却选择了故意无视,说白了还是畏难,还是不愿意去啃硬骨头。或者说,印度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啃硬骨头的勇气和能力。

如果印度政府和印度人一直是以这种思路和方式来解决问题,那只能很遗憾地说,问题只会越来越大,最终的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质的。

中国历来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也是中国数千年以来所总结出的生存之道。为了民族的复兴的伟大理想,新中国从成立以来就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党,政府,到基层民众,上下一心,勒紧裤腰带也要建设好工农业,甚至为此走了弯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代,主流的声音依然是要努力奋斗,要全力追赶。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们今天终于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我们今天取得的这些成就,无不是在当年的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在那股子“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气上所实现的。同时,今天的我们,也依然要记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即使是在将来,我们实现了当初设立的宏伟目标,也千万不能忘记这些鼓舞着我们前进的精神。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