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箭73导弹,为何50年还没退役?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中国反坦克导弹发展5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红箭”系列为主的庞大的反坦克导弹家族。主要包括红箭-73,以及彻底大改的AFT-07系列,红箭-8系列,红箭9系列,红箭10系列和红箭11/12系列。此外还有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使用的AKD-9/10系列空地反坦克导弹,具体型号共计一百多个,现役型号也有20个以上。

人们都知道中国有一种最经典的反坦克导弹,AFT-07(红箭-73)导弹,这种导弹的历史都很悠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近五十年来,中国通过不断的改进,让红箭-73导弹的性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500

红箭-73属于中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最早于1979年开始装备部队,是中国反坦克导弹事业的开山鼻祖。尽管后来中国相继研发出红箭-8、红箭-9、红箭-10、红箭-11、红箭-12等一系列反坦克导弹,但是已经出现40多年的红箭-73仍然有很庞大的装备数量。

目前红箭-73导弹仍然牢牢占据着中国步兵战车车载反坦克导弹的这个位置不放,经常能够看到它显眼的搭载在各类步兵战车炮塔之外。只有04/04A型履带式步兵战车比较例外,它通过装备一门100毫米线膛炮发射反坦克制导炮弹来满足反坦克作战的需求。

红箭-73属于六十年代技术的目视瞄准跟踪、手控制导、导线传输指令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按常理,这种导弹的性能非常落后,命中率极其低下,由于采用手控跟踪的指导方式,对于射手的能力要求较高,曾有中东战争的战场统计,每发射一百发AT-3“赛格”导弹,只有数枚导弹命中。

按道理来说,中国如今的先进反坦克导弹不在少数,例如中国拥有最大射程达10公里,采用光纤制导+攻顶模式的红箭-10;有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可以发射后不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箭-12,还有各有特点的红箭-9、红箭-11等导弹,为何中国迟迟不将老旧的红箭-73全部退役呢?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目前中国军队装备的这些红箭-73导弹虽然仍然叫着40多年前起的名字,但是性能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红箭-73导弹拥有很多改进型号,反坦克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例如最新改进的红箭-73E的破甲能力并不比红箭-8、红箭-9系列差多少。

中国对红箭-73导弹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进,针对红箭-73导弹制导体制落后,操纵复杂,命中率低下的缺点,中国在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改进。性能甚至高于国际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加之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所以受到解放军的喜爱和国际军火贸易的青睐。

新型的红箭-73改进型导弹被命名为AFT-07型导弹。红箭-73改进作为当时部队装备重点改造项目之一,得到了军方高度的重视,陆续研制成功了A/B/C/D等4个改进型号。其中最主要改进型号为AFT-07B,该弹于1993年定型,出口型号为红箭-73D。导弹采用带有前锥体的串联战斗部,可击破敌坦克的反应装甲,动破甲威力达到280毫米/68度,静破甲垂直命中时威力达800毫米以上。改进型的AFT-07型导弹使用了电视CCD测角仪,使用CCD测角仪来测量和跟踪导弹飞行误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可以无视红外干扰仪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够对抗任何红外干扰仪,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在制导体制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00

其次,虽然和更先进的红箭-10、红箭-12等导弹比起来,红箭-73导弹的反坦克能力完全处于下风,但是红箭-73仍然拥有一些令军队爱不释手的特点,例如它体积小、重量轻,比红箭-10、红箭-12更适合挂在现有步战车的炮塔上。而且红箭-73无论是在使用步骤,还是在制导方式等方面上都非常简单,比起红箭-10的电视指令制导、红箭-12的主动制导等方式更加简单粗暴。

考虑到红箭-73导弹只是装备在老旧步战车上的一种应急反坦克武器,在特殊情况下才用来反坦克作战或者打击掩体,所以并不需要它拥有特别优秀的反坦克能力。加上红箭-73拥有价格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优点使得红箭-73系列导弹能够长期在中国军队装备序列中拥有一席之地。鉴于中国军队拥有勤俭节约等优点,红箭-73系列导弹未来仍将拥有不短的军旅生涯。

500

中国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还非常便宜,有资料显示一枚红箭-73导弹的出口价格约为8000美元,自用型的价格还会低上不少。根据2014年联合国军控机构文件显示,中国出口到南苏丹地区一百套红箭-73D反坦克导弹,包括1200枚导弹,100 具红箭-73D 发射控制装置,200块电池,9个训练模拟器,以及零备件,货物价值 1500 万美元。每套配备12枚导弹的红箭-73才15万美元,也就是说,假设发射控制制导装置单价5万美元,那么每一枚红箭-73D仅为8000美元,仅相当于一枚国产的高性能12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的价格。能把反坦克导弹做到如此白菜的价格,当今世界也就中国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之一。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