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根目录”

本文首发于量子学派微信公众号,ID:quantumschool

500

你是沐浴在阳光中的树叶,

可否记得那土壤下的根?

01

原来,你是这样的阿里?

这是一个打火机,实际上它是一把剃须刀;

这是一只皮鞋,实际上它是一个电吹风……

这是周星驰电影《007》的经典台词,用在阿里巴巴身上也颇为合适。

一直以为阿里巴巴只是个电商平台,没想到它已经是“中国芯”的强力战队。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

菩提非树,可得分明?

很多时候,商业上的成功掩盖了阿里在技术上的锋芒;

更多时候,马云的赛博朋克风格让人忘却了他对技术的推崇;

太多时候,淘宝购物的酸爽让人忘却了后面的算力和算法。

现在的阿里,不仅是一家“软”“硬”一体的技术公司,更是一家以数理为“根”科学探索公司。不仅仅只是芯片研发,阿里已经构建了从算力、算法到大数据,从芯片、系统到生态的技术闭环。阿里的风雨20年,从商业帝国转身技术大亨,是驱动到技术的急速变革。

曾经的表面浮华只是红尘历练,今天的阿里在地底扎“根”。

02

什么是“根”?

就算是赚得盆满钵满,也不是每家公司都愿意去生根。

在一个商品艳俗、网络甜点、膨化游戏、信息茧房、瞬时满足的时代,大部分喜欢的是“欲望森林”,爱好的全是“及时行乐”,没有多少人思考,万物的“根”在哪里?

中美贸易战让14亿中国人读懂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华为和中兴的困境更让人明白什么才是“根”技术。

不能只看到互联网构建的“庄周世界”,却完全不知道TCP/IP协议

不能只感知大型游戏的流畅和酸爽,却完全不知后面的C++语言

不能只惊讶于AI产业的日新月异,却完全不了解后面的贝叶斯算法

不能只想参与区块链世界一起割韭菜,却完全不学习ECDSA数字签名

不能只想着追求5G的时髦和时尚,却完全不明白香农公式和万物互联

不能只看到阿里在商业上的枝繁叶茂,却完全不知道这是技术在后面扎下的根;

……

底层的数学、公式、算法、协议、加密方法、程序语言、开源平台……这些你五官感知不到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根,他们隐藏在你永远不会进入的0和1的领地,连光锥也照不到的平行世界。

全民娱乐的时代,仍然要鼓励很多天才去探索这“根”的世界;众声喧哗的岁月,我们更要要鼓励一些企业成为“根”企业。

楼高万丈,地基百仞;

树高千尺,只因根深。

一个伟大的文明,一定是世界的“根”。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国家的“根”。

 

03

中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技术“根目录”?

 

根目录是逻辑驱动器的一级目录,是世界的底座。

顶尖企业的根目录同样是衡量国家科研的重要标志。

 

大型粒子对撞机虽然是现代实验物理学的“根”,但能量10^24eV该如何突破?

人类登月计划虽然恢宏,但这梦想的“根”和现实利益终究隔了38万公里;

核聚变技术是能源领域里的“根”,但温度(>4000 0000℃)怎么操控几乎无解;

人机结合也是新进化论的“根”,然而人脑1000亿神经细胞的研究是一个坑还是一个坑?

……

所以,中国技术“根目录”的建立,不能完全凭理想,因为很多“根”技术并不能立即产生社会效益,可能最终成为烈士,这也是为什么杨振宁反对建造粒子对撞机的原因。

 “根目录”的建立,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前瞻眼光,也要依靠商业公司的敏锐嗅觉。商业公司会思考技术与商业的平衡,会评估短期投入和长期获利的性价比,越伟大的公司目光越长远,他们知道在哪些技术领域的投入会获得战略回报,这与国家对未来根技术的判断基本一致。

从中国国情出发,阿里这家公司对技术的选择更具参考价值,因为两者之者有相似之处。阿里巴巴是先在商业上追求成功,然后开始全面进入技术领域;中国也是先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就,现在开始要在科学上发力。

梳理一下阿里的“根目录”,它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思考,两者是否有“公因数”

以下八条是阿里6万工程师正在重点攻克的难关:

算法:DT时代的“生产关系”;

大数据:信息社会的“生产资料”;

算力:互联网世界里的“生产力”;

芯片:硅基世界的底层大陆;

机器学习:人类未来的“新进化论”;

量子计算:量子力学的顶层应用;

操作系统:万物互联的大脑与神经网络;

区块链:从信息互信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过度。

这8个方向都是“根”技术的具体表现,以阿里为蓝本,一一解析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根目录”,中国科技需要什么样的根技术。

根目录一:算法,与数学共舞

毫不夸张地说,算法正在统治世界。

2016年:阿里的双十一支付成功峰值12万笔/秒;

2017年:阿里的双十一支付成功峰值25.6 万笔/秒;

2018年:阿里的双十一交易创建峰值达到49.1万笔/秒。

这些光鲜数字的背后都离不开优秀的算法。

而算法的背后是数学,基础科学就是与数学共舞。

阿里对算法极其重视,理论领域阿里刚一成立达摩院就举行了第一届全球数学竞赛,笼络全球数学爱好者。

在各领域的尖端竞争中,无非是技术底层算法的较量,算法的提升源于数学的重视,这点从阿里的数学竞赛中可见一斑。中国缺乏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数学家,而阿里的行动却给无数热爱数学的人们建造了一座象牙塔,数学的“根”才得以建立,算法才能进而强大。

在应用领域,阿里工程师与冯·诺依曼理论奖得主Frank Kelly合作提出全新的拥塞控制算法HPCC,相当于给互联网TCP协议打造一套“红绿灯”系统,属于基础科学的突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根目录二:大数据,21世纪的生产资料

19世纪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20世纪的生产资料是机器

21世纪的生产资料是数据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能源,所有公司本质上都是数据公司,数据是最宝贵的资产。

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也谈到:数据和算力是工业的石油和发动机。这两者有效结合才是真正能够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

 

作为算法的底层数据洪流,只有在高效可靠算法操控下才能从猛兽变成猫咪。阿里在双十一高并发中屹立不倒,体现的同样是优秀高效的算法。

同时在飞天大数据平台上,还能够将各行业数据联通与融合,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算法的优化,有效地做到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而大数据最重要的在于加密技术,如今的加密安全技术,大部分都只能保证传输过程的保密,一旦来到数据库内部,加密算法的解密无可奈何,这也是当前的加密难题。

阿里在加密技术方面也有自己的路径:

2017年9月之后,阿里的加密技术几乎做到“一月一突破”;

2017年10月,阿里云宣布亚洲范围内首家提供加密计算能力

2018年11月,阿里云联合国家密码管理局宣布 “云上贵州”成为国内首个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应用;

2019年9月26日,阿里云宣布全加密运数据库发布,可实现由数据库内部的全方位的数据加密。

对“大数据”生产资料的保护,实际上是对互联网秩序的稳固;试点项目,阿里政务云上,也实现了“国家级”加密保护;……

对“大数据”生产资料的保护,实际上是对互联网秩序的稳固。

根目录三:算力,计算即权力

莱布尼茨说:一切皆可计算。

如果说算法是互联网世界的生产关系,那算力就是这个世界的生产力。没有生产力,就没有办法从事社会生产。

《流浪地球》的制作需要算力;

十一的天气预报需要算力;

明星的3D肖像建模需要算力;

阿尔法狗下棋需要算力;

海关的实时图像识别需要算力;

加密货币的挖矿需要算力;

导弹的路线修正需要算力;

▲你甚至玩个ZAO视频也需要算力。

……

谁拥有最强算力,谁就拥有最大权力,这是互联网世界的“新权力论”。

 

阿里的一块含光800相当于10块GPU,峰值达到了7.8万IPS,比当前最好的英伟达AI芯片性能高出4倍。终端之外的云端,阿里的云+大数据将离散的数据借由AIoT平台进行整合,在ROT中进行分类整理与计算,在未来云端一体化中走在前面。

如今的“飞天”大数据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单日数据处理量超过600PB,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能够自主提供5K算力的云计算平台。

从终端到云端,形成一个算力闭环。

算力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国之利器”,计算即权力。

根目录四:芯片,硅基时代的心脏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是核心

19世纪,汽车动力时代开始出现,发动机是引擎

20世纪,互联网崛起,计算机芯片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PC时代的Wintel的模式以支持向下兼容的模式势如破竹的地赢得了战争,Intel成为的霸主。

ARM在PC年代虽然远逊色于Wintel,但在新世纪的初期,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后成为了手机领域中的王者。

而到了如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年代,半导体芯片与AIoT又成了密不可分的互补品,欧美行业率先嗅到了芯片行业的巨大前景。

而国产芯片行业却一直暗淡无光,而近期中兴、华为事件的发生更是将国有芯片制造推上了风尖浪口,无法掌控时代的心脏就永远无法进入国际的视野。中国的企业科研之路从此打响,而阿里的理工男形象也由此开始进入大众眼界。

2018年,阿里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成为中国芯片自主可控的基础,给无“根”之痛的中国打了一剂强“芯”针。

达摩院过去的两年间,成功孵化“平头哥”芯片公司,已推出两款芯片类产品,累计售出10亿余颗芯片,建立了国内领先的AI服务体系,累计使全球15亿人受益。

2019年平头哥发布玄铁910,呼吁进入RISC-V开源的新世界。玄铁910在手机上已经完全能够作为旗舰机型来进行使用,如果可以甚至华为的麒麟系列同样可以运用,中国“芯”的诞生意味着中国跨入了自主研发芯片的第一步,SoC的CPU也意味着低成本获取高算力普惠时代的到来。

 

在商业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产品自主研发,才能抵御“根”技术强大发达国家的指手画脚。

芯片作为技术的“根”,这无须赘言。

根目录五:机器学习,与AI前行

自从谷歌的AlphaGO战胜世界顶级国手李世石后,AI行业已经成为未来世界“根”技术的较量。

人工智能从视觉、语音、算法到芯片构建的立体模式正在逐步覆盖整个人类世界。

AI的本质就是云计算加大数据的融合,而阿里云恰好将这两项技术进行了巧妙结合。

从2015到2018,阿里云升级为云智能,将机器智能的计算平台、算法能力、数据库、基础技术架构平台、调度平台等核心能力阿里云全面结合,为纯AI数据控制的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一个无比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为AI的智能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2016年,阿里云启动城市大脑,推出人工智能ET(人工智能系统),实现独立实时决策洞察;

2017年,天猫精灵语音助手发布,连接7000万台家电,每天训练达4000万次;

2019年,阿里云飞天AI平台通过六年的业界检验,成为国内首个云端化机器学习平台。

目前阿里的AI布局囊括语音智能、语言技术、机器视觉、决策智能、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而这一切都能够实现“零时差上云”

阿里AI算法如今四十多项内容荣获世界第一,每天可处理5000亿句自然语言、55万小时语音、10章图像和120万小时视频,支持城市大脑交通视频识别,识别准确率超过93%。以阿里布局的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农业大脑为代表的产业AI正逐步扩展到全领域,实现云时代全范围的产业升级与进化。

如今,阿里自主研发的飞天AI平台支持着上百亿特征、千亿训练样本的超大规模经典算法,实现了公共云上首个交互式操作,将深度学习训练速度提升4倍,将在线推理的GPU资源节省50%,为淘宝、蚂蚁金服、天猫、高德等应用的AI开发发挥了支撑性作用。

在26日的大会上,Facebook和阿里云宣布合作,Facebook旗下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将进驻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 这也就意味着阿里从根本上掌握了AI学习的底层技术,拥有了与国际AI巨头们对话的实力。

 

一个硅基超级大脑即将成形,别被商业阿里迷惑,小心技术阿里。AI的智能化道路是未来科学的必争之路,同样也是有“根”者胜无“根”者败的残酷之路。

根目录六:量子计算,破解谷歌霸权

9月25日,阿里宣布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量子比特的研发,量子比特的高精准把控是量子计算的前提。 一个“量子比特”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0和1状态中,还可以是一种两者连续或重叠状态,因此把控住量子比特,就意味着拥有无限的算力。

一台操纵50个微观粒子的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处理能力就已经超过“天河2号”,这就是量子计算的威力。量子计算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庞大资金投入,更多需要的是在基础科学领域中深深扎“根”的高尖端人才。

达摩院的量子实验由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施尧耘牵头组建,在2018年初,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加盟。汇聚了国际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心血的“太章”最终成为中国进军国际量子领域的敲门砖,为中国打破欧美量子计算的霸权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量子计算作为“根”领域里金字塔式的存在,也是未来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的技术。

 

根目录七:操作系统,破茧成蝶

2019年8月9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其实中国最早的操作系统自主研发,要追溯到2013年阿里的YunOS系统同时也是第一个量产的操作系统。阿里巴巴试图以 YunOS 破局,试图在Google Android之外建立开源生态。

 

阿里数年坚持,试图建立中国最缺乏的操作系统,这就是对“根”技术的执着,虽然身处困境,但YunOS内部却孕育着新的生机。两年前,Alios将YunOS移动端进行整合,面向物联网走进了万物智能的操作系统。

在互联网的阶级板块化时代,从无到有自研操作系统这样的底层体系,完全中心化是有难度的。除了物联网的Alios,在云计算领域,阿里自研了一套飞天操作系统。经过多年的磨砺与蜕变,如今已经是阿里云智能大脑中的中枢神经,连接上百万台服务器的计算力为企业提供了尽可能的便捷服务。

 

根目录八:区块链,对未来的执著

区块链自2009年的诞生,到2019年区块链概念的火热,10年的发展,区块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关注。区块链最大的成功便在于解决了信任问题,且这份信任的根基不依赖于人性,而基于对数学的算法。

 

阿里从基础算法入手,在自主研发的BAAS平台上创造了自己的区块链世界。知识产权媒体IPR Daily 2019年发布报告,全球区块链专利中国排名第一,阿里巴巴以322项专利的绝对优势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从技术探索到落地场景,阿里巴巴的区块链探索通过蚂蚁金服为载体,实现了与40多个行业的跨界融合,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阿里正在以区块链技术构建时代极度匮乏的信任机制,创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动力。

 

无疑,这是一个对技术底层的认可,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先行理念,甚至是对未来的一种执念、一种执着。

这不是现在的根,但有可能是未来的根。

04

结语:中国需要更多“根”企业

 

世界繁华,你是沐浴在阳光中的树叶。

这红灯酒绿的背后,你可否记得万物有根。

在一个社交媒体的碎片化时代,人类已迷失在自己的“情绪牢笼”里。

这看似光鲜明亮璀粲闪耀的世界,实际上越来越脆弱不堪。

大多数企业正在配合人性的丑陋获取短期收益,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构建地下根基。而一直被误会的商科生阿里,却在技术上扎稳了脚根。

 

以上八点只是“根”世界里的一部分,它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组织。相对于全球70亿人口的市场来说,中国仅有像华为、阿里这样少数试图建立“根”的企业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企业一起来扎根。

 

昔日达摩祖师虔心禅法,一苇渡江而来,刻苦修行根基扎实,最终开创东土禅宗,平心静性目视遥远,这就是“根”的力量。

 

在“根”的世界,没有弯道超车的投机取巧,有的只是持之以恒和赤子之心;在“根”的国度,没有遍地鲜花的速成鸡汤,有的只是毕生匠心和十年磨剑;只有怀有“根”的意志,才能构建中国“根目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