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动画、要求长片执导经验的电影创投会,何去何从?
作者 / 马哥
“刚才进来时看到市场嘉宾名单中有阿里影业的,可以谈合作吗?我这个项目里有很多地方可以植入淘宝电商。”
22日在山一女性影展创投路演上,一位年轻导演的发言引发了全场的笑声。项目陈述成熟简练,对制作周期和预算安排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有了制片人的思维,这届青年导演很不简单。
作为为影视行业输送人才和优质项目的重要推手,电影创投会在国内的发展与升级尤为关键。除了北影节、上影节等官办电影节,由影视公司联合地方政府设立的影展,也通过创投训练营、产业放映洽谈和创投奖项等,激励新人导演作品与行业接轨,更快面向大众市场。
今年以来国内已举办的电影创投会选出了哪些优秀作品,即将举办的创投会征片又有哪些趋势?娱乐产业(ID:yulechanye)通过梳理与分析,试图为大家找到创投会选片的奥义。
科幻与动画进入创投会视野
拥有长片执导经验的入围者增多
什么类型和题材的项目更容易获得创投会青睐本是一门玄学,通常由不同的影展风格以及评审口味决定,比如FIRST创投注重个人表达的艺术性与独立性,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强调文化多元性与国际化,丝绸之路电影节则明确表示会优先考虑涉及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文化的题材。
“从市场角度来看,片方挑选项目的眼光每年都随着市场环境趋势而快速变化。前几年玄幻爱情类剧本十分受欢迎,但去年大家都在寻找现实主义题材,能反映当代年轻人生活、更为积极正能量的作品,”有从业者坦言,“今年有可能科幻的项目会受到更多关注。”
娱sir通过观察今年部分影展入围及获奖的项目也发现,除了剧情、悬疑犯罪与爱情题材作品入围占比最高,科幻、奇幻类入围或获奖项目占比也达到了9%,往年不太常见的体育题材以及动画电影逐渐进入评审视野。
作品总体的成熟性提升是不少创投会的变化,受过科班教育、有过长片创作经验的青年导演更多,不少作品获得了不止一家影展创投会抛来的橄榄枝,比如《冰河追凶》导演徐伟的新作《烈日之寒》,在入围金马创投之后又在北影节创投亮相,韦永垚的《大祭司》分别入选了香港HAF与青葱计划创投名单,FIRST影展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平原上的夏洛克》,此前则入围了北影节创投。
褪去了青涩后的电影创投项目,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市场。上影节与北影节在去年与今年相继增设了WIP(制作中项目)的创投评审,拥有制片公司,大牌监制与明星演员的年轻导演作品也不再罕见,上影节项目《雪云》就由蔡明亮监制,李康生搭档李梦主演;FIRST影展创投在开幕前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拥有制片人和制片公司的项目由两年前的50%上升到71%。
包括今年首设H!Action创投会的海南国际电影节,在征集到的454个项目中,已确定合作公司的项目在报名总量中占比74.9%,拥有一部长片以上经历的导演/制片人比例高达94.7%。不少项目已完成剧本开发甚至进入拍摄制作期,成熟团队的介入,降低了电影市场化的风险。
此外年轻导演作品更多是现实主义题材和个人化表达,创投项目投资成本普遍较低。今年已知创投市场预算最高的项目是上影节的《症候》,这部带有末日科幻色彩和环保主题的影片报出了5000万预算;而入围山一影展创投的10个项目中,除了涂琳导演的《北海公园》预算1000万之外,多数项目都在300-500万预算不等。
从训练营到拍摄地优惠
电影创投辅助转向平台化运作
从隔空喊话到建立内容创作者与产业良性的对话机制,帮助各类题材影片走向市场,无疑是创投会期待实现的目标。
比如今年FIRST影展将创投与产业放映的奖项打通,合作伙伴可选择将奖项授予入围创投项目或产业放映的任意影片。除了现金扶持,合作方也可以通过提供发行、后制、设备供应等各环节的奖励,完善青年导演成长链条的各个环节。
进入第14年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今年也首次打通电影全产业链,提供从上游开发、中期制作到后期宣发的全线扶持计划,为青年电影人发展提供多维度帮助。创投会“猎鹰计划”通过设立华语青年影像创作基金,为10个项目提供拍摄席位和专业集训课程,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进入华语青年院线推介会和宣发对接平台。
还有的创投会直接帮忙找到主投方,平遥国际电影展今年新设了针对剧本项目的“平遥创投”,征集2019年10月前尚未制作的华语电影项目。
入围本单元的项目将有机会角逐6项官方荣誉,其中影展联合陌陌影业设立的“陌陌青云奖”优胜者可获得50万元现金奖励,以支持剧本后续开发与拍摄制作,同时如经协商同意,陌陌影业将成为电影主要投资方。不过征片中要去具有上映潜质的剧情长片、不包括动画片和纪录片的设定,一度引发了一些争议。
对新人导演而言,最重要的是实践机会。比如青葱计划的十强选手会经过业界评审团和导师团为期4个月的系统指导,最终带着自己的创投短片站上舞台,决出最终五强制作长片大电影。
在前期人才培育方面,上影节今年推出了创投训练营,20位经过筛选的新人导演、制片人和编剧可以与国内一线电影工作者进行交流,接受全流程的行业通识培训课程;第二阶段则向学员征集剧情长片项目及初稿剧本,从中挑选进入由资深从业者指导的开发工作坊,优胜项目将直接入围下一届上影节项目创投“青年电影计划”单元。
此外还有更多影展推出了特殊服务,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今年设置了创投培训工坊、Action市集、驻岛写作、创投集会等环节,其中提供拍摄地优惠政策的海影计划是多数创投会没有的特色。同时三项组委会大奖总计600万的现金奖励金额,也创下了国内创投会奖金的最高纪录。
据介绍,海南岛电影节以及山一影展等都为入围者提供创投路演的前期辅导培训,以确保选手能够更成熟地应对紧张的项目陈述环节。
由腾讯影业发起的NEXT IDEA青年电影人计划,则部分充当了人才市场的功能,据介绍,近5年来计划助力80%的青年编剧进入影视行业,每年入围第二轮筛选的编剧均被纳入腾讯影业的人才库,由专人跟进和联系,如果腾讯影业或战略合作方有编剧需求,会优先在人才库中进行匹配。
登陆院线之外
新导演的机会正在变多
名目繁多的影展、电影计划和创投会,给了年轻导演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接下来的三个月,平遥国际影展、金马奖、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华语青年传媒论坛、海南国际电影节等均会陆续公布创投入围片单。
一起拍电影今年6月曾统计过近5年来北影节、上影节与FIRST影展创投获奖作品的后续发展(链接),再加上滕丛丛《送我上青云》8月上映,99部影片中有8部已经成功登陆院线,《郊区的鸟》《春江水暖》《荞麦疯长》等上映也排上日程,北影节创投项目《日光之下》则马上要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与观众见面。已上映影片的豆瓣均分超过7分,创投项目推向市场的成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片方对于新人导演作品的兴趣和宽容度,也体现在约谈的积极性上。昨天山一影展创投路演结束,不少片方代表涌向签到台预约10个项目的洽谈,《好生意》、《北海公园》等反响不错的项目时间都被约满。
当然,热闹景象背后不乏冷静。“此前参加过别的创投获奖,也是非常多资方找过来聊,提交了很多方案,但后面都没有进行下去,大部分给到的反馈是不够商业化。”一位新人导演坦言,影展创投会每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如果去得多了会发现来的人都是熟面孔,有项目辗转几年没有收获,一些人便放弃职业导演的理想转投其他领域,也有人坚持在这场电影人的选秀中继续摸爬滚打。
不止资金和资源,审查问题一直是电影人尤其缺乏经验的年轻电影人需要迈过的坎。青春片中的校园凌霸、性侵与暴力,悬疑犯罪电影中涉及法律制裁的内容,真实事件改编的尺度,时代背景的敏感等,在创投路演中常被评审们提及。
一些项目有可供修改的余地,而更多项目则面临颠覆式的调整,申请合拍或海外电影基金,走国外影展获奖路线或者网络渠道发行。不过总体来看,在创投会的推动下,年轻导演与市场对接的通路正在越来越顺畅,为电影产业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环节,更有效地输送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