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的保加利亚也玩过“神风特攻”

节选自《巴尔干杂拌——近世的保加利亚与战争

1940年秋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相继加入了“三国公约”。如果不是因为意大利一直不怀好意,南斯拉夫恐怕也早就加入这个条约了。风烛残年的斐迪南沙皇也从德国带来口信:“切勿错过志愿加入三国轴心的良机。”鲍里斯却回答说,“现在还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面对几乎淹没巴尔干的“德国潮”,鲍里斯三世仍然壮着胆子尽量拖延加入轴心的时间。要知道,德国这时已经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已经沦陷,法国宣布投降,英伦三岛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呻吟,德军已经进驻罗马尼亚,意军则在进攻希腊。在这个时候还对德国的邀请犹豫不决,无疑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以及政治上的先见之明。 

英国也注意到了保加利亚的犹豫。乔治六世给鲍里斯发去密信,要求保加利亚“三思而后行”,不要站在德国一边,否则“将以灾难告终”。鲍里斯则请英国公使转告伦敦,保加利亚很难顶住德国的压力,如果希特勒咄咄逼人,任何反抗都徒劳无效。不出他所料,10月16日,里宾特洛甫急电保加利亚政府,要求它在3天之内加入轴心。鲍里斯以“此举可能把土耳其推入英法阵营”为由来抵抗。见保加利亚没有马上就范,德国同意把这个最后通牒期限延长10天。 

10月28日,鲍里斯亲自写信给希特勒,表达了模棱两可的立场。他一方面称元首是伟人,保德之间从一战起就结下了深厚友谊,一方面辩称“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保加利亚的利益同第三帝国的伟大利益是一致的,恳请希特勒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保加利亚非得无条件地改变现在的政策吗?”显然,一个中立的保加利亚也能帮助德国在巴尔干发挥作用。 

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祖上是奥地利人

500

然而事情的发展由不得鲍里斯,甚至也由不得希特勒——因为斯大林出手了。1940年11月上旬,莫洛托夫把斯大林的意见转告给希特勒,苏联坚持把保加利亚纳入其势力范围;苏联许诺保障保加利亚的安全,甚至同意保留其君主制。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索波列夫还建议苏保两国签订一个不祥的“友好互助条约”。要知道,当年夏天,苏联正是靠这种“友好互助条约”吞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11月17日,受到惊吓的鲍里斯沙皇亲自前往贝希特斯加登拜访希特勒,探听德国的要求底线。希特勒告诉他,德国只要求过境权,并保证土耳其不会动保加利亚一个指头 ,因为“我在24小时之内就能同斯大林达成协议,土耳其就会从地图上消失”。至于苏联,“我有100个师整装待发,只要3个月就可以征服苏联”。6天后,索非亚通知柏林,保加利亚原则上同意加入三国公约,但请求稍晚一点签字。 

此外,保加利亚还允许一个200多人的德国空军信号兵部队先行入境,在希保边境建立通信站。后来又允许数量不多的德国部队装扮成旅游者进入保加利亚架设桥梁、修建铁路、建造机场,以迎接德军大批部队的到来。 

1941年1月21日,罗斯福总统的密使多诺万上校秘密来到索非亚,想做最后的努力。他代表美国政府建议保加利亚严守中立,以武力抵抗德军过境,原因很简单,因为保加利亚处于关键地区,是巴尔干半岛的“一把钥匙”,站错队就会国破人亡。鲍里斯回答说:“不错,我们是巴尔干的一把钥匙,可是这把钥匙在别人手里啊!” 

2月28日,李斯特陆军元帅指挥的德国第12集团军开入“上帝的后花园”。次日上午,在华沙的贝尔维德宫,保加利亚代表在三国公约上签字,加入轴心国。 

500

1941年6月22日苏德开战后,保加利亚根据加入轴心时预先谈好的条件,没有对苏联宣战。鲍里斯担心老百姓会从朴素的斯拉夫感情出发,反对同苏联的战争,而希特勒竟然也就同意了这种观点。也许他认为,一支保持完整的保加利亚军队毕竟可以在巴尔干半岛担任维持秩序的任务,在将来苏联求和的时候保加利亚也可以充当谈判渠道 。另一方面,苏联在撤回了驻德国大使之后,也委托保加利亚使馆照管其在轴心国的外交利益。 

从法律的角度说,保加利亚1941年12月追随德国对美宣战、顺便也对英宣战,直到此前为止还是一个完全中立的国家。不过这并不妨碍它在希腊和南斯拉夫灭亡后参加分配战利品,虽然保加利亚军队并未直接参加对这两国的战争。按照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安排,保加利亚军队进驻了南斯拉夫马其顿(即“瓦达马其顿”)的大部,以及塞尔维亚本土的东南部地区。瓦达马其顿西部的两块地方被并入意大利控制的阿尔巴尼亚。在希腊,保加利亚占领了1918年割让的爱琴色雷斯地区 以及马其顿的南部。尽管德国尚不允许保加利亚直接吞并这些土地,但即将“收复失土”的前景令保加利亚全国沉浸在狂热的激动和兴奋之中,鲍里斯三世被议会尊称为“解放者沙皇”和“统一者沙皇”。 

1941年的保加利亚军队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其陆军兵力达45万人,包括24个步兵师、1个装甲团 、4个边防旅和1个独立装甲团。一个满编制的保加利亚步兵师通常由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机枪营、1个反坦克营、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和1个骑兵侦察营组成,此外还配有防空营、后勤连、宪兵连、卫生连、炊事连、屠宰连、兽医排、战地邮局和野战医院。 

保加利亚陆军的第一支装甲部队组建于1934年,当时保加利亚花费1.74亿列弗从意大利购买了14辆菲亚特L3/33轻型坦克,以及火炮牵引车、重型卡车、高射炮、弹药及配件。保军随后成立了两个装甲连,其中第二连装备的是1936年从英国装备的8辆维克斯6吨坦克。两个装甲连在1939年合并为第一装甲营,后又升为装甲团。 

1944年以前,保加利亚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在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占领区维持治安、剿灭游击队,其中驻扎在南斯拉夫的第五集团军包括5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团,驻扎在希腊的第一军则包括3个步兵师。按照希腊人战后的说法(南斯拉夫则对此保持了沉默),保加利亚占领军在屠杀游击队和平民方面似乎比德国和意大利占领军还要凶狠,不过从巴尔干地区的传统来看,这种说法大可只相信一半。 

占领希腊的保加利亚士兵

500

保加利亚是德国倾销其过时军火和淘汰武器的好市场。1940年,保加利亚从德国购买了36辆原属于捷克陆军的斯科达L(t)-35坦克,组建了第三个装甲连。在当年保加利亚吞并南多布罗加时,这些坦克被配备在保土边境,防范土耳其的进攻。 

德国攻陷法国后,保加利亚在1941年以非常低的价格购买了40辆德军缴获的法制雷诺R-35坦克,成立了第2装甲营。1941年6月25日,两个装甲营在索非亚合并成为第1装甲团。德军开入保加利亚后,其第16装甲师承担了保加利亚坦克部队的培训和训练工作。 

1942年底,德国在向土耳其出售了一批武器,为了安抚保加利亚,允诺协助其重新装备10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2个装甲旅,全部配备德式武器。按照替代计划,保军将继续使用性能相对优良的L(t)-35坦克,而将全部雷诺坦克撤换下来,用作步兵师的支援力量。更老式的菲亚特坦克改成装甲救护车和弹药输送车,8辆维克斯坦克则用作装甲侦察车。1943年1月,德国提供了第一批12辆“迈巴赫”IV号坦克和20辆III号突击炮。 

到1944年9月停战为止,保加利亚一共从德国获得了46辆IV号坦克(订购91辆),25辆III号突击炮(订购55辆)以及20辆SdKfz222/223型装甲车。此外保加利亚还订购了德军淘汰下来的25辆I号坦克和10辆III号坦克,但是德国人送来的却是19辆法制哈奇开斯H-19轻型坦克和6辆索玛(Somua)S-35坦克。这些坦克实在是太不中用了,最后只能配给警察和边防部队。第三帝国和它那些小跟班之间的买卖,往往就是这种结果。 

保加利亚王国海军比起陆军来要寒酸得多。在二战期间,这支近岸防卫力量只有4艘巴尔干战争以前建造的老式鱼雷艇和3艘巡逻艇,其最强大的打击力量也不过是1939年从德国订购的两艘S-1型鱼雷快艇。整个保加利亚海军的舰艇总吨位只有680吨。此外,还有1艘建造于1884年的游艇“坎奇卡”号,有时客串一下布雷艇的角色。保加利亚水兵都管这艘老掉牙的船叫“巴比什卡”(意为“老奶奶”),她的年龄也足以当大多数水兵的奶奶。 

在苏德战争期间,保加利亚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海岸,有时帮助德军执行一些运输任务。1943年8月20日,保加利亚货船“瓦尔纳”号(2141吨)在黑海上被苏联潜艇击沉,当时它正在为德国运送弹药。苏联潜艇II-4号躲过了为其护航的两艘罗马尼亚军舰 和6艘德国军舰 ,向其发射了两枚鱼雷,当即引爆了货舱内的弹药,“瓦尔纳”号在两分钟之内就沉没了。另一艘保加利亚商船“巴尔干”号(3838吨)被德国征用,当作运兵船,于1943年12月17日在爱琴海利姆诺斯岛附近被波兰潜艇“索科尔”号(ORP Sokol)击伤,6天后被英国潜艇“冒险家”号(HMS Sportsman)击沉。 

虽然保加利亚与苏联不是敌国,但是苏联也没放弃过对保加利亚的颠覆行动。经常有保共特工搭乘苏联潜艇或飞机潜入保加利亚国土,进行宣传和渗透工作——虽然其宣传总纲是“对苏联无限忠诚”,但是变成具体口号之后也很有趣:1939年纳粹—苏联条约之前,他们宣传的是德国纳粹和保加利亚“君主法西斯”的罪恶;当年8月23日之后宣传的是苏德友谊的伟大、第三帝国的强盛、以及胆敢反抗纳粹侵略的“殖民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等)是如何如何的可恶;1941年6月22日苏德开战后,保共的态度在两年里第三次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开始煽动保加利亚人民发动“推翻法西斯政府”的起义,来“武装保卫苏联”。虽然许多保共特工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被当局逮捕或处决,但是也有不少幸存者发动了针对德国和本国军事、经济目标的袭击,包括炸毁油库、颠覆列车、刺杀重要官员等。 

除了这种渗透活动之外,苏联潜艇对正常航行在黑海上的保加利亚商船也发动过袭击。1941年9月15日,满载出口牛肉和水果的保加利亚冷藏船“希普卡”号被II-4号潜艇击沉。1942年2月24日,小型近海客船“斯特鲁马”号在瓦尔纳外海被浮上海面的III-213号潜艇用火炮击沉,船上乘客死伤惨重。同年6月2日,III-214号潜艇对一艘向土耳其运送烟草和罐头的保加利亚帆船进行登船临检。苏军登船小组发现这艘船没有安装无线电,无法求救,于是高兴地抢走了船上的食品、香烟、金钱和海图,随后用炸药将该船炸沉。保加利亚船员被带到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法官宣布他们为“法西斯间谍”,将其悉数投入劳动力紧缺的劳改营。 

面对苏联的敌意攻击,保加利亚海军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1941年11月11日,苏联潜艇C-3号在执行运送特工的任务时在布尔加斯湾触雷,包括特工在内,艇上的51人全部丧生。12月6日,另外一艘苏联潜艇III-204号在瓦尔纳港外20海里处被一艘渔船发现,保加利亚空军随后派出飞机,用机枪和炸弹将其炸伤,使其失去控制。次日该艇飘入罗马尼亚的第18号雷区,其48名船员随艇一道触雷沉没。 

保加利亚空军尽管规模不大,在这场战争中却一直打得有声有色。1919年《纳伊和约》本来禁止保加利亚拥有空中力量,但是在1925年,保加利亚陆军就从本国的“国营飞机工厂”(Dargeavna Aeroplanna Rabotilnitsa,缩写为DAR)购买了数架DAR U-1型飞机,用于训练和侦察。此后10年里,保加利亚相继从捷克、法国、波兰购买了包括阿罗(Aero)、波泰(Portez)、PZL等型号在内的各种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 

1934年,保加利亚空军正式成立,此后德国成为保加利亚的主要飞机供货商,提供了Do-17、FW-189、Ju-52和Ju-87等比较先进的飞机。从1940年到1944年,保加利亚还从购买了261架Me-109型飞机 ,这种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成为二战中保加利亚空军的战斗主力。此外,在1944年保加利亚倒戈之后,还从苏联获得了120架雅克—9战斗机和伊尔—2强击机。在战争期间,保加利亚空军一共组建了6个战斗机联队、2个轰炸机联队、1个运输机联队、1个侦察联队和2个训练联队。 

二战中保加利亚空军的战果主要集中在1943年以后,因为盟国只是从这时起才加大了对东南欧国家的空袭力度。1943年8月1日,保加利亚飞行员斯托扬·斯托扬诺夫中尉首夺战果,击落了一架空袭完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穿越保加利亚领空返回基地的美国B-24“解放者”轰炸机,他为此获得了鲍里斯三世的亲自接见。斯托扬诺夫后来又击落了3架B-24和两架B-38,击伤4架飞机,成为保加利亚空军头号王牌。 

在退出德国阵营之前,保加利亚王家空军一共击落了117架盟国飞机,大多数是B-24和B-17轰炸机,200多名盟国飞机员在保加利亚上空丧生,329名飞行员被俘,一直关押到1944年10月。保加利亚方面有19名飞行员在空战中阵亡。

许多美国空军飞行员在战后都心有余悸地回忆了保加利亚人的凶悍战斗力,其中包括不止一次用机身撞毁敌机的自杀式攻击。第一次撞击发生在1943年12月20日,保加利亚飞行员斯皮萨列夫斯基驾驶其受伤的Me-109G战斗机撞击一架B-17“空中堡垒”的尾部,与其同归于尽。第二次发生在1944年4月17日美国对索非亚的“黑色复活节”空袭期间,尼古拉·邦切夫中尉在7000米的高空撞击了另外一架B-17,将其击落。邦切夫本人奇迹般地在撞击中生还,跳伞着陆。

500

二战中德国同保加利亚的关系,和它同罗马尼亚、匈牙利这些国家的关系差不多。虽然希特勒本人对这些国家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它们在经济上都处于德国支配之下,沦为第三帝国的“多瑙河农业和原料行省”。德国在保加利亚的经济目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强化农业。为了鼓励保加利亚多出口农产品,德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保加利亚建造屠宰厂、冷藏厂、玻璃暖房等设备,法本化学公司还向保加利亚低价提供化肥和农药,以提高产量。 

在战争中,保加利亚被迫每年向德国提供相当于30万头生猪、10万只羊、2万头牛所产的肉和皮革,此外还要运去大量油脂、罐头水果、蔬菜、烟草和几乎全部玫瑰精油。为了尽可能地多揩油,德国人为地将马克升值,并且扣留保加利亚应得的货款,让其在德国设立清算账户,用这些钱购买德国的工业产品——大至机器、军火、药品和化肥,小到玩具、缝纫机、灯泡和打字机。随着战事的推移,保加利亚的粮食和原料出口不断扩大,德国工业品的输入却不断减少,到1944年9月,德国欠保加利亚的债务已经高达700亿列伊 。 

为了完成给德国的供货合同,保加利亚在1941年冬天成立了“征收委员会”,规定农民应将剩余农产品上缴。此外保加利亚政府还按照德国的要求,招募了大约5万名农业工人和建筑工人送到德国。保加利亚农民很快就学精了,当有风声说官家要下乡征粮时,他们就把牲畜赶到山上,把小麦和玉米藏起来,然后在收税官员询问时闷闷地指着眼前看得见的一小堆。至于志愿劳工,无论招工广告把德国的工作条件吹嘘得怎么动人,但是被派去的保加利亚不断跑回国内,而德国本土缺衣少粮、拖欠工资、轰炸不断的真实情况也就很快像风一样在保加利亚老百姓中扩散开来。至1942年底,向德国输送劳工的这股涓涓细流也就无声无臭地消失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