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明学”狂欢屡上热搜,《中餐厅》为什么评分崩了?

500

作者|徐  思

编辑|友  子

“这个事不需要讨论,听我的。”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要不我觉得你别干了吧。”

如果你不知道这几句“明言”,恐怕是很难看懂最近的表情包:

500

甚至可能看不懂时政新闻:

500

围绕着最近开播的《中餐厅》第三季,大批显微镜网友化身“中学家”、“明学家”,纷纷以0.5倍速对节目展开了全方位研究,尤其对黄晓明的一言一行抽丝剥茧、反复咀嚼,大有赶超当年“花学”之势。(花学:一门以《花儿与少年2》为研究主体的流行文化学)

在这场“明学”狂欢中,围绕着黄晓明在节目中的表现,“明学家”们抢救性挖掘并记载了一大批可供流传的语录,吸引了众多“明学”门外汉争相观赏,为这一季《中餐厅》带来了实打实的讨论度——第三方平台上,《中餐厅》近几天稳居综艺热度前三,便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大面积群嘲黄晓明也连带让节目陷入了负面舆论。豆瓣评分显示,《中餐厅》第三季评分相比第二季拦腰砍半,仅有3.8分,已经很久没有热门综艺评价拿到过这么低的分数了。

500

数娱君不得不指出,正如鹿晗承载了《上海堡垒》观众的炮火一样,黄晓明也承载了《中餐厅》观众的大半火力,目前节目口碑跳水更多是舆论对黄晓明的“油腻”全面反弹所致。

节目口碑翻车在意料之中,但有趣的是,除了第二期的播放量达到顶峰(当时正是“明学”发酵期),《中餐厅》近两期收视率不增反降。

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观众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接触到的“明学要点”已经足够应付社交。

而另一方面在于:从内容呈现来看,《中餐厅》这一季并没有完成所谓“传播中国美食文化”这一高规格任务,虽然靠强化矛盾成功出圈,却也早就脱离了“慢综艺”类型的核心精神,成了四不像。

500

《花少》式冲突重现,慢综艺变味了

脱胎于韩国综艺《尹食堂》的《中餐厅》早在前两季就打出了“慢综艺”这一招牌。

稍微看过前两季综艺的朋友都知道,《中餐厅》是一档多个明星集体在海外一起经营一家中式餐厅的综艺。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的定位、和明星化身普通人经营餐厅的慢生活,使《中餐厅》从一大批慢综艺中脱颖而出。

《中餐厅》总导演王恬曾在第一季与媒体沟通时提到:“很重要的原则是不准撕逼。这个节目里,五个艺人海外开餐厅,你要宣传的是中国文化,应该是配合理解、相互支持,而不是勾心斗角。内容一定是正能量的,非常治愈的内容,这也是观众要看的内容。”

500

在当时“无撕逼不成活”的综艺市场环境下,《中餐厅》的存在无疑是一股清流,清新治愈的风格让对撕逼剧情感到反感的观众耳目一新。

然而同样是王恬工作室主控的第三季,或许出于收视率和话题度的考量,摒弃了前两季的“慢”。从目前的舆论来看,新一季《中餐厅》已经从慢综艺变成了又一档《花儿与少年2》。

从节目流程设置来看,为了强化紧张感,节目组设置了不少阻碍。比如,餐厅启动资金为零,每天的营业额要到1000欧元,让嘉宾不得不焦虑于如何完成任务。

借由资金、物资稀缺营造矛盾,早已是综艺流程的老套路。然而即便是因此营造出了冲突,观众也越来越难感觉新奇。

500

除了剧情设置,剪辑、配乐、花字特效等方面也在不遗余力强调嘉宾之间的矛盾。

以第一期拿下热搜第一的“秦海璐情商”事件为例,看过的观众就会发现,第一期中秦海璐和主厨林述巍的冲突只不过是两人立场不同造成的分歧,并没有到矛盾的地步。

然而通过巧妙的剪辑和设定,画面呈现以秦海璐交换食材为引,到与黄晓明、林述巍产生争执为行为主线,最大化地放大了矛盾效果。

500

加之花字像无声的画外音一样引导着观众进入节目组预设好的极端情绪,最后在观众的群情激愤下,形成了以“秦海璐情商”这一爆点话题。尽管观众很快会发现,秦海璐只是真性情出境,后续的表现有理有节。

芒果最爱的片头提示和结尾预告更是把冲突矛盾放到了最大。黄晓明在预告中对主厨说出的“你别干了”,到了最终播出时观众才发现,黄晓明的本意是想让主厨休息一下。

500


而随着戏剧冲突接踵而至,节目本身离“慢综艺”也就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黄晓明的霸道总裁迷惑行为成为剪辑师们的“鸡腿”来源,各种迷惑台词被不断放大。经过网络发酵,“明学”挤下“九学”成为近期娱乐圈的第一显学。

500

500

话题营销成功,口碑一地鸡毛

不得不说,在“冲突营销”的骚操作下,《中餐厅》第三季确实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目前《中餐厅》这一季已经播出了四期,热度走势呈上升趋势。

然而一边倒的群嘲也让节目陷入负面评论之中。并且从播放量来看,相比前两季,已经播出三分之一的《中餐厅》第三季在播放量上并无优势。

500

在“明言明语”发酵后,不少观众出于好奇成了这一季《中餐厅》的观众,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第二期播放量激增,因为当时正是“明学”发酵初期。

500

但数据落到《中餐厅》本身,节目并没有留住被“明学”吸引而来的观众。

按照CSM55城卫视晚间收视,《中餐厅》第四期的收视率已经退到同档期第四。而根据第三方数据来源,《中餐厅》的网络播放量也在逐期下降。

500

由此可见,尽管网络掀起了狂欢,《中餐厅》这一季的内容并没有让观众满意。

《中餐厅》一直以“传播中国美食文化”为宣传点,然而每一季节目组在异国不到一个月的停留,能否真的能实现这一过于宏大的目标,实在要画上一个问号。

事实上,看完节目的观众也很容易发现,节目从来没有对中国美食进行过任何成体系的介绍。外国食客要从中提炼出对中国美食文化的抽象认识,难度系数不小。

而从第三季餐厅招揽的客人来看,除了零星一两桌的外国人,到店的大多依旧是来看明星的中国人,这让所谓“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目标大打折扣。

500

(放眼望去,全是中国人)

而主线为经营餐厅的节目中,出现了许多无关紧要的剧情。比如第二期杨紫称体重,称了十分钟。

到了第三季,一些生硬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段也让观众尴尬(黄晓明让外国食客换上戏服),迎合赞助商的部分更是直接打断了节目节奏。

500

反观原版的《尹食堂》,矛盾从来不是这类慢综艺综艺的卖点,相反,节目主打的是明星及客人之间的互动,从而展现食物和生活的乐趣。 

除了展现经营过程,《尹食堂》也呈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邻里之间的交往等,节目到了最后,明星们真正融入当地生活,收获了当地人的喜爱。而在《中餐厅》中,关于当地文化的部分基本是一笔带过。

在现行慢综艺扎堆的市场环境下,“黑红”的确比寂寂无闻来得更有吸引力。然而对于《中餐厅》这类有机会延续下去的慢综艺而言,在创新尺度上,如果为了博取流量,盲目改变了节目根本的特点,最终的局面可能是口碑和收视都“鸡飞蛋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