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新纪录片刷屏:两届大满贯后,她终于知道自己要什么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作者:令狐空
一枝梅花非冬亦非春,数枝梅花依偎打闹才是人间最美。
“我是在中国拥有100多万同样名字,一个普通的、曾经的中国网球运球员。”
8月6日,李娜纪录片《娜就是我》上集播出,创下了2000多万的播放量。无数娜离子第一时间前来报道,并激动地留言。
由于李娜名字很简单,外国人在叫的时候不那么绕口。最初在国外获奖时,评委们都在喊“Na Li”(娜李)。
但这个武汉姑娘实在太凶狠,频频杀进决赛圈,变得和网球运动一样出名。后来的评委们,学会了用中国的方式报道她的名字。
“今天晚上的冠军来自中国,Li Na!”
能够让外国人学会喊中国名字,大概是最强的文化输出。
在焦灼地等待了一周之名,这部纪录片的下集终于在13日播出。即使不是娜离子(李娜粉丝名称),许多观众也在看完后感动落泪。
李娜,这个一夜长大的女孩,实在太让人心疼。
1
纪录片的开头,李娜带着儿女回到了家乡武汉。
大爷在江边抽着陀螺,一位中年男子在街头拌着热干面,李娜走进了中山公园。那是她小时候训练的地方,经常在训练时有一群人围观。
小时候的李娜非常讨厌公园中的街道,因为教练总让她们跑步锻炼。而在公园后面,有一个摩天轮,就像一头萌萌的大怪兽,是她最向往的地方。
“可以坐上去,不用训练,不用跑步,只是坐上去看一下风景而已。”
网球的道路注定是艰辛的,很多人以为李娜走向这条路,是因为父亲李盛鹏的逼迫,其实并非如此。李盛鹏曾是省队的羽毛球运动员,后来因故中断了比赛。
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在偶然发现女儿的天赋后将她们带向了摔跤的道路。李盛鹏同样如此,他并没有强制干预李娜的人生。
4岁的时候,小李娜有些婴儿肥,但手指纤细修长。亲戚们都说她适合弹钢琴,但练琴的枯燥很快使李娜失去了兴趣。
李盛鹏并没有生气,耐心地询问女儿想做什么。李娜回答说要像父亲一样,当个打球的运动员。李盛鹏于是卖掉了钢琴,为李娜请了一名教练。
“不过娜娜,爸爸要告诉你:学钢琴是我们的主意,可是学打球是你自己的决定。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都不能再轻易放弃。”
从此,李娜踏上了打球的道路。命运为她设置了诸多关卡,考验着她的坚持。
2
后来的李娜练起了羽毛球,但练了一年多也没有长进,于是改成了网球。当李娜拿起网球拍的时候,李盛鹏眼前一亮,他发现女儿适合这项运动。
但爱美是女孩的天性,多年的训练让李娜满腹委屈,小学毕业时向父亲摊牌:
“爸,我为什么要打网球啊,我的腿都变粗了,一点儿也不像女孩子。是不是你当年没拿冠军,要我替你拿。”
李盛鹏并没有否认,因为此时的李娜已经练习多年,显示出了极高的天赋,能够在网球的路上走很远,他劝说女儿要坚持下去。
只是李盛鹏自己,无法等到女儿夺冠的日子。那年夏天,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血管狭窄,长期住在医院中。为了不影响李娜打球,他安排妻子隐瞒病情:对女儿说父亲出差了。
他还向李娜的网球教练夏溪瑶写了一封信:“你就只当她是你的女儿一样,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孩子就拜托你了。”夏教练并不知道,这已经是李盛鹏最后的时间。
1996 年的一天,李娜从北京坐火车去深圳时经停武汉,强烈要求见父亲一面。父亲拖着病体而来,她发现许久未见的父亲变化很大,但也并未多想。
当她比赛完回家的时候,却看到了楼下的花圈,上面写着父亲的名字。火车站台的几分钟,竟成为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很长时间里,母亲都为向李娜隐瞒病情心怀愧疚。她甚至能看到李娜眼中的怨恨,她失去了最爱的爸爸。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成长的,通过爸爸的事情,我好像一天就成熟了,就长大了!”
3
当父亲去世之后,她的天空变成了灰色,意识到所有的事情必须靠自己。后来,她用行动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成为了亚洲第一人。
而父亲对她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网球。武汉的冬天格外湿冷,但父亲会在每天早晨四点陪她跑步。而且并非随心所欲的一两天,足足坚持了近两年。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