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寄生虫》:小人物的人生,就只配仰视吗?

500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去年夏天,揽获戛纳金棕榈小叶子的《小偷家族》拾起人性之光,感动了不少荧幕前的观众。而今年,韩国导演奉俊昊带着它的力作《寄生虫》斩获了第72届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奖

这不只是难得的连续两年亚洲国家获此殊荣,更是韩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夺得金棕榈奖的电影。

500

满载荣耀的《寄生虫》,在法国、韩国及香港上映并刷爆票房后,强势霸屏了内地电影圈,以8.8的高分居于豆瓣电影口碑榜榜首。

不仅受到李现、高晓松等电影人的强烈推荐,还得到影评人和网友相当高的评价。

500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被“吹”的太高,没有期待的好看,剧情存在很多bug。

但随着现实性题材的类型电影在国际奖项上逐渐拔高,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来越多展现底层人物的优秀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无形之中感染着我们。

至少《寄生虫》它做到了 !

500

《寄生虫》到底好在哪儿?

提及寄生虫,可能会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吞噬和被控制,而这部影片并没有呈现出重口味的科幻感,而是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缩影。

奉俊昊导演巧妙地用寄生关系来隐喻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生存状态,贫穷阶级“寄生”在富裕阶级上,以此为生。

500

然而两个阶级之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寄生虫”依然是鄙视链的底端,它们尝到了上流社会的甜头,却未能打破自身现状,只是在徘徊,不停轮回。诚如那句台词,“他总是触碰到底线,但是从不突破。”

500

《寄生虫》到底在讲些什么?为何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两个平行世界不同的家族境遇,赤裸裸的展现着贫富阶级差距下的人性和情感,也将更多的眼光集中在了小人物身上。

“寄生家族”代表队的基泽一家住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里,集体失业的他们靠折披萨盒子赚取微薄的薪水。这一家人也是相当心机呀,从潜入人傻钱多的富裕家族的豪宅到完全“寄生”上流,充斥着各种谎言。

500

500


电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着基泽一家不择手段的寄生在富裕的朴社长一家,运用幽默化的形式调动观众兴趣。

后半段的情节则发生了多重反转,甚至血腥暴力的场面,讽刺和戏剧性的手法,令观众陷入深思,在这里小印就不剧透了。但是影片已然把观众的情绪抓的死死的,不断的代入情绪,再接着抽离出来反观现实。

500

不得不说,社会学专业出身的奉俊昊导演很擅长用韩国本土的现实语境展现时下的社会问题:贫富阶级的悬殊差距、南北韩政治关系等。

作为一部类型电影,它做到了饱满趣味的故事情节和充满悬念的剧情。对于人物出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一种潜在的心理关系,这也凸显出剧本的精妙安排。同时以宋康昊为首的演员将底层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表现的淋漓精致。

500

不仅如此,奉俊昊在构建电影空间和场景元素上也非常出众。富人住在山顶豪宅,而穷人则蜗居在地下室。这本身已经是最极端的对比,而楼梯的上升和下降仿佛是阶级之间无法逾越的底线,营造了一种“建筑学式”的影像空间。

500

500

韩国电影已经连续四年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直到今年终于由奉俊昊夺得了这个奖项。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偶然,而是蓄势待发后的实至名归,也再次将大众眼光聚焦到讲述小人物的现实性电影上。

500

小人物最扎心

至于“寄生虫”到底是谁?如何缓解这样的社会问题?奉俊昊导演并未在影片中给我们明确答案。

不过,奉俊昊在《寄生虫》中以小人物作为出发点,赋予他们一些超于常人的地方,表现出了小人物的狡猾与贪婪。但底层人物的表达方式不只是这一种。越来越多的小人物电影折射出世界的真实模样,这些小人物也可以是真挚可爱的、温暖感性、朴实善良的。

观众对于小人物的出场和感受似乎更加深刻,不同类型的小人物电影也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500

想到小人物,我们时常会回忆起年少时看周星驰自导自演的荒诞恶趣味的电影。捧腹大笑过后,似乎也留下了悲伤的影子。一句“我养你呀”真实的勾勒了市井小人物的简单告白,什么甜言蜜语都不及这一“暴击”。

500

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喜剧也可以是悲剧,那些曾经笑着看完的电影如今却哭到最后,道不尽的是小人物的沧桑历程。在荒诞之下,更能映照现实。

再来看看黑色幽默下的《驴得水》吧,乡村放荡女教师一曼可没那么简单,她是最先有觉醒意识的人,只是生不逢时,最惨的还是她。难怪海报写着“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哭惨了都。

500

500


宝藏女孩任素汐的演技也值得一提,她在喜剧形式下的另一部影片《无名之辈》中,饰演了一位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只有头能动的人,失去生之希望以至于面对暴徒也无所畏惧,甭管是谁上来先挨我一顿骂。这部集结“无名之辈”的影片,在悲喜之间辗转流露出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艰辛,成为了票房黑马。

500

当然,小人物的辛酸也能以温情的方式缓缓流动,带给观者温暖的人性光芒。所以当小津安二郎穷其一生静简的描绘着那些狭小空间的人和事时,波澜不惊的忧伤和悲情自然更能触动人心。

500

是枝裕和也从家族情感的角度,细腻如水的展现了小人物的人间情味。《小偷家族》中的边缘人物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也能相互取暖,即使是小偷也有善良美好的心性。

要是底层人能维持这样贫穷卑微却温馨的生活该多好呀。可是偷来的情感终究是要归还的,老奶奶走的那一幕,真的悲痛不已。难怪这部影片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简直赚足了眼泪。

500

500

印象深刻的还有《绿皮书》中的司机,那个学着给老婆写情书的可爱大叔。虽然整体喜剧的形式却又是相当温暖的,司机作为服务黑人钢琴家的小人物,却有着乐观包容的性格并逐渐改变了钢琴家的认知,温情在两者之间流动。特别是吃炸鸡那一段,司机仿佛悟出了人生真谛。

500

还有一类小人物电影,它猝不及防的直面惨淡人生,赤裸裸的展现着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使观者陷入沉痛和压抑中,感叹现实境遇下的人情冷暖。

有人说《暴烈无声》过于直白的展现人性的罪恶,但是影片中对贫穷的农民夫妇的塑造是很成功的。位于底层的哑巴父亲一心寻找失踪儿子的下落,但这背后是贫富阶级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底层人物终究是难以打破阶级的壁垒,这仿佛是一种时代与现实的“失语”。

500

500

还有《万箭穿心》中的女扁担,经受生活磨难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悲情故事。影片中现实的市井气息和平凡到过于真实的人物,让人压抑的透不过气。底层女性为家庭而顽强抵抗,却逃不过万箭穿心之宿命,让人揪心。

500

小人物电影成为了票房和口碑的代名词,它打开了现实世界的窗口,让观众感受到最平凡的情感与力量。通过以小见大的记述方式,展现出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人性中的善与恶。


500

改变世界的背后:小人物电影的崛起

奉俊昊将贫富差距下的底层世界真实地撕给观者,的确会被这种反差下的人性和真实而震撼。但这部电影似乎只停留在现实观察的表面,回忆过后并未带来生之希望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然,恶俗电影的毒鸡汤和经不起推敲的逆袭故事,更让人无法直视。凭什么小人物就只能“寄生”在蜗居里?他们身上也有着最艰巨的力量,足以对抗黑暗和无情的现实。但只有他们敢做敢拍,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甚至引发社会的变革。

500

去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无疑是一部神作,它仿佛打开了现实的窗口,普通人得绝症都不一定能长期负担起“天价”的药物治疗,何况更底层的人。

在电影中让小印痛心的不止是王传君饰演的为治疗慢粒白血病倾家荡产最终离世的吕受益,还有那个在镜头里不到一分钟的老奶奶和其他戴口罩的患者,句句戳中人心。

500

然而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原型人物陆勇(徐峥饰演)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在印度购买相同药效的抗癌仿制药并“代购”给国内买不起正版药的患者,不靠此牟利,而是为了帮助病友。2013年,陆勇购买银行卡以便给印度制药公司汇款,被警方抓获,并以“妨害信用卡管理”、“销售假药罪”的罪名提起公诉,可能面临着十几年的牢狱之灾。

500

然而,一封上千病友签名的联名求情信递交至检察院,最终经调查撤回了诉讼,并释放了陆勇。陆勇也深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能改变一些东西,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随着事件和影片的发酵,引起了高层领导人的关注,并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500

小人物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性和制度的现实问题,“药神”虽解救不了穷病,但现实却会发声,它推进了国家对医改药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虽然,这只是一小步。

500

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熔炉》是隐藏在记忆深处的阴影,它把人性的阴暗铸入“熔炉”中,回想不免有些不寒而栗。由孔侑主演的哑语美术老师在慈爱聋哑学校就职时,目睹了学校高层对孩童的暴力、性侵的恶劣行径。

500

然而,在影片中美术老师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抗争黑暗的势力,并受到大量民众的支持,也未能将这些罪犯真正的绳之以法。据说真实事件的教师因对方势力较大而被暗杀,一位律师接手这个案件,并连续七年的诉讼路程,才最终将“恶魔”绳之以法。

《熔炉》让观众痛并思痛,百万人签名联名要求重启调查,罪犯的恶行最终得以公开,并促成了“性侵犯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炉法”),还出台了《学生人权保护条例》。

500

《熔炉》改变了法律,成为了小人物电影的至高荣耀。正是这些底层的小人物为现实而战,才有了展现社会现实的电影。使观者得以看清这个世界,进而改变世界。

展现小人物的现实电影已然崛起,一味的心灵鸡汤和荒诞喜剧不再是影圈的主流。直击现实的背后承载的是对社会与人性意义的追问,并引发大众的深度思考。对于现实性题材电影的未来,我们值得期待。

 来聊聊你印象最深刻的电影中的小人物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