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升级秘籍”

500

哈。我又来了。

可能你们很难想象,我都消停一天了,后台依然有全国各地的媒体人、主要是主持人,说我“不了解广电行业”、“主持人真的在遭遇不公”、“你不能只灌鸡汤不讲办法”。也有各种诅咒的:

500

还有一些意外情况,我稍微辩解一下:

500

500

500

听起来顺耳的就是干货,听起来不顺耳的就是毒鸡汤,这都不是偏见了。这是掩耳盗铃

那我今天就讲纯干货。特别干特别干的那种。

我认识很多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有些过得不错,有些也会遇到困境——其实每个处在变革下的行业,都会遇到这种状态。

曾经有年轻的主持人问我,灰鸽,我觉得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确实不如以前,那我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心里有底?

我说,我在台里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因为普通话只有一乙,做不了主持人。而且,在媒体行业,主持人要实现职业“升级”,比其他岗位要容易。

和那些编辑、技术相比,你不是“幕后英雄”,你在幕前,你直面受众——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优势。那些天生的嗓音和仪表,加上后天的雕琢,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

我真的很羡慕的。

干货就是三个“秘籍”——绝对不是心灵鸡汤,也绝对不是好为人师,更不是拿了台务会稿费的:里头其实有领导不愿意听的。第一个就是。

第一,主持人要学会把“节目的受众”变成“自己的受众”

这两个怎么区别?特别简单:你换个频率、换个时段、换个节目,看看有多少受众会跟过来。如果没有或者不多,那说明这些用户是“节目的”,大家只是“需要这档节目”而不是“需要你”——这是有点危险的。只要来了几个更便宜的大学生,或者节目一改版,你就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可能会有主持人说,“做什么节目又不是我说了算的,这都是领导定的”——这话不假。但和受众取得强关联,其实是你可以决定的。

我刚在这一行工作的时候,听众还在写信。我们有档节目叫《为您服务》,主持人文怡老师就一封一封地看,一封一封地回。如今这位老师早就退休了,但依然有很多老听众会追问她的地址,参加不参加什么活动。

那么,在写信年代过去之后,如今的主持人,有没有和听众取得这样的联结呢?看不看邮件呢?有没有微信群呢?有没有和他们聊过天呢?还是只把沟通限定在“节目里念短信”这一条里?

我们脑海中的“好节目”,是领导的认定多,还是受众的反馈多?——悄悄告诉你,领导一定主要思考“节目的受众”:哪怕你病假、你辞职,因为节目样态的成熟,拎一个应届生过来,品相也能稳住,收听率也不会波动,客户也依然认可,这才是让领导安心的“好节目”。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和体制的博弈:

我们可以装模作样地点点头,但一定不要全身心地相信。如果我们有幸在一档拥有众多受众的节目组里,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与受众取得强联结:回他们邮件,进入到他们的微信群,参加讨论,分享各种故事,解答他们的问题……内容讲究一点,不要埋坑,但一定要搞成“只有我在理你们”。

有一天节目不是你主持,群里突然就炸锅了,大家在微博朋友圈里抱怨了、声援了,目的就达到了。你公布了自己新节目的时段,大家乌泱泱过来了,那地位就确定了。我们得让人“因你而来”,而不是“因平台而来”。不能像个干部,一退休,公章一交,连个串门的人都没有。

“情怀”从来不是和台里叫板的筹码,你的受众才是。真做好了,台长见到你也得礼让三分。这是第一步。

第二,给自己的受众做画像。

我们要想办法知道他们的年龄、性别、喜好……各种信息越详细越好。这并不是什么窥私欲,而是为了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更被他们需要的内容。

为什么许多品牌明知新媒体水深坑多,依然在拨广告预算?因为大到客户端,小到公众号,都能够提供相对精准的用户画像,在哪个区域,男女比例多少,多大年纪……对品牌来说,多少能对自己的ROI做一个估量。

“我影响多少人”还不够,现在还得加上“我影响谁”。你面对一个潜在的赞助商时,你得有充分的理由阐述“能为你带来什么”和“做不到什么”,而不是念叨着“影响力提升”“公信力背书”这样的虚词。

品牌需要找到目标用户,你的受众需要这个品牌,这就是双赢。

可能会有主持人说,“我是擅长做内容,不擅长做商务,也不想拉团队,也不想加入MCN”,那也没关系。我们依然要想办法了解用户,生产出符合他们预期、能让他们有获得感的内容产品,而不是去赌“可能有人会喜欢”。

说直白点,如果有2000个用户,每年都愿意付你100块,你就能过日子。一方面你要找到这2000个人,另一方面你得让他们觉得这100块花得值得。这件事,用流行的话说,就是“私域流量”。

主持人找到2000个人的难度,其实比做内容的素人、甚至编辑记者要小多了。

第三,持续的“主导性”的内容输出。

和前面两件事比起来,这件事是根本,但很容易遭到内心的挑战。我曾经为一些主持人提供过内容协助计划,但有两种情况,是会陷入绝境的。

例如,有一位主持人想做公众号,我问他“打算怎么更新”,他说,“你看我也没什么空,就一个月更新一篇吧”。这就是“持续性”问题。大明星都不敢一个月不接通告,你更新一篇文章还那么艰难,做新媒体延展肯定就很艰难。

然后他想了想,说,“那就让小朋友写,用我的名字嘛”。这就是“主导性”的问题。就算你找再王牌的枪手,也无法实现取代,肯定会被识破;如果能取代,只能说明内容没啥亮点。你可以让人帮忙“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例如搜集资料,做设计,但绝对不能让人“顶替自己的工作量”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的高价值,都来源于一定范围内的“无可取代”。

所以,如果你依然从事话筒前的工作,但就需要持续自己的声量,并且让这种声量有独特性。

这段时间在策划一档资讯节目,里头有个要求是“引导用户关注某个媒体”。我说那我们就搞定两件事情:第一,用户关注后,必须发现你这个媒体是在持续更新的,不能来了之后,三天都没动静。那大家都跑光了;第二,你的内容必须有“必要性”。你仅仅报条大家在哪儿都能看到的新闻,报个天气预报,大家可以选择你,也可以选择别人,你的个体价值就没有那么大,用户转化的概率就会降低。

大致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有一些做职场培训的人,就是把上面的内容捏吧捏吧,然后给人上课,原价1099,现价199,三人拼团每人只要99……然后付了钱的人个个如获至宝。

这些道理,其实完全可以免费讲。有升级意愿的主持人也不用担心“大家都去学怎么办”。

方法其实早就摆在那里了。只不过真的很累,也很折腾。或者说,折腾了一阵,发现也驾驭不了。

就算把独孤九剑的剑谱放在华山派,人手一本,估计能练成的依然只有令狐冲一个。

所以,重要的真的不是剑谱,而是你们自己啊。

一个背景音

主持人做微商,都比别人有优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