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逐步消除社保地域性差异

500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抢人大战”。但是,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其配置除了政府的政策引导,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驱动。政策会因时因地,甚至因人而异,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因此,人才的自由流动,乃至人口的自由迁徙,是无法遏制的发展潮流。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才的流动以及人口的迁徙,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随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大数据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和人口的迁徙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更为便捷。但是,流动的人才与迁徙的人口,想在某地落户,却仍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障碍。其中,最直接也最为突出的,就是社保的地域性差异。

社保的地域性差异,是现行社保政策中最不合理的存在。无论身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老少边穷等偏僻之地,社保的结算方式都是以人民币来进行结算的。因此,具体人民币数额的多寡,已足以区分不同社保群体的差异。

从设立社保的初衷来说,社保应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举例来说,高收入群体,自我保障的途径有很多——社保,商保,投资,储蓄,等等。社保之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只是其保障的一种。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社保往往是其唯一可依赖的保障。因此,社保应是必要的、普惠的、基础的保障,而不是充分的的保障,更不是被异化了的投资保障。

当然,社保的地域性差异的存在,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由于社保资金的来源方式存在弊端。我国现行的社保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块:个人,单位,政府。其中政府这一块,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还是二者各付一定的比例?如果这一点得不到明确,社保的地域性差异不但难以消除,还将持续扩大。

不明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分税制”带来的影响。但是,随着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的明晰,国税与地税的重新合署,以及大数据在政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直以来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不明确有了现实基础。

基于社保的必要性、普惠性以及基础性,社保资金政府来源这一块,应明确为中央政府。在此基础上,全国社保,体现群体差异,但消除地域性差异。换言之,社保只有高低档次之分,而没有地域贫富之别。

举例来说,全国社保分为ABCDE五档,任意城市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企业以及自身的的情况选择其中任意一档,进行缴纳。当缴纳够法定年限后,受保障对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意一个社保窗口领取社保资金。ABCDE五档只是档次,每个档次的缴纳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于法有据的相应调整。

既然有档次,那就有出现调档的可能。譬如,张三参保时企业较小,收入较低,只能以较低的D档进行缴纳。数年之后,张三所在的单位发展壮大财力增强,张三个人也因为职务晋升收入提高。这个时候,张三想将自己的社保升档至C档,如何操作呢?张三只需要按C档缴纳社保至法定年限,即可在退休时享受C档的社保待遇。这里的缴纳起始年限,从张三社保升档到C档重新开始计起。至于,张三之前按D档缴纳的部分,则将其个人及单位缴纳的部分退至个人。

ABCDE五档,A为最高限制档,E为最低保障档。若公民有超出A档的需求,则通过商业保险等其它方式得到解决。

如此以来,由于地域性社保差异造成人才流动、人口迁徙困难的时弊,以及转社保,补缴社保,领社保等的诸多现实不便,皆可一扫而光。

2018.5.10LD.XAZK

—————————————————————————————————————————————

(作者:刘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