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失败意味着流量时代终结?不存在的

不知道是谁开始说的,《上海堡垒》失败意味着鹿晗流量不行了,流量时代过去了。

我认为,说出前半句的,是对娱乐圈的了解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能说出后半句的,更是彻底落后于时代。

我就纳闷了,之前蔡徐坤刚刚弄出来3000万的销量记录,就不知道看一下?这个叫流量时代过去了?合着是阴兵刷的榜?

先说鹿晗,鹿晗进入2019年之后,虽然还算是顶级流量,但是早就不是第一了,他的流量早就不行了。所以为什么鹿晗要去拍《上海堡垒》,一方面是要挽回人气,更重要的是为了转型。

鹿晗已经29岁了,这个年龄在韩国转型不成功早就没影了,仗着中国国内流量偶像市场不成熟,鹿晗还能续几年,但是也已经快到极限了,新的流量顶上来了。

说实话,这些年鹿晗转型音乐人,没有出圈的作品。这次《上海堡垒》翻唱《世界末日》倒是很成功,问题是这是周杰伦的歌,鹿晗总不能靠翻唱过活吧?况且,《上海堡垒》口碑还崩了,这下子谁还记得鹿晗翻唱的《世界末日》?何况看电影的谁管你唱歌好坏啊。又不是周杰伦,一首《菊花台》能让观众坐到最后一刻。

演《上海堡垒》也是打算在影视圈转型,一样也崩了。

本质上说,《上海堡垒》不是鹿晗人气不行的标志,而是转型失败的标志。从现在开始,鹿晗真的要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转型了,时间真的不多了,而且试错的机会也真的不多了。

但是这是鹿晗自己的事,和整个流量市场无关。事实上,进入到2018年以来,流量明星对电影票房的拉动就已经没什么作用了。而《上海堡垒》不过就是历史重演了一遍罢了。

所以我们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流量明星对电影票房的拉动不行了呢?

电影的票房,和刷榜不一样,需要大量人参与的。而我们的习惯是,歌可以买了不听,但是电影票买了肯定要去看。就算粉丝的经济能力足够,可是时间也不够。所以流量明星最大的用处还是创造热点,让更多的人知道,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看。

那么再结合历史,就明白了。因为流量明星对电影票房拉动最大的时候,正好是流量明星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的时候。普通人不知道流量明星到底是个啥玩意,再加上当时流量明星的开场几部电影,《老炮儿》、《西游降妖篇》等等都还尚可,没有太崩的,说白了开门红,自然也为后面流量明星大规模涌入电影电视剧开了个好头。所以用流量明星,粉丝就去了;再用流量明星一忽悠,普通人也去了。

差不多一年了,普通人也知道流量明星是什么东西了,也知道套路了,忽悠不动普通人了,那么流量明星的票房拉抬力自然就开始衰退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粉丝呢?粉丝也应该去刷啊。

是啊,粉丝是要去刷,问题是刷电影票房和刷歌榜不一样,蔡徐坤的流量现在是巅峰,肯为他花钱的也就区区二三十万,鹿晗可能多一点,根据@Alfred数据室 《鹿晗是不是糊了? | Alfred数据室》这篇文章,差不多也就是四十几万去看电影了。这点人才能贡献多少钱?

只不过@Alfred数据室 认为鹿晗粉丝成长了所以不去贡献票房了,但是我认为,肯为鹿晗花钱的一直就不多,和成不成长关系不大。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电影和歌曲不一样,我们的习惯是,歌可以买了不听,但是电影票买了肯定要去看。而一部电影怎么着也得差不多俩小时一个半小时的,就算鹿晗的粉丝经济能力够,时间也不容许大规模刷票房。

这是鹿晗。

我们再来说为什么我认为流量时代没过去。

原因很简答,因为流量的玩法不是这么玩的,赚的也不是我们的钱。

流量和电影结合,本质上是流量明星在中国作为新鲜事物进行扩张的试错,只不过一开始看起来成功了,2018年开始才算是揭开了画皮。

为什么这么说?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现在的流量偶像,赚的是铁杆粉得钱,人气靠的是铁杆粉刷起来。

所我们来看看流量是怎么收割的,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上海堡垒》失败了。

第一,一定是先付钱,再体验。粉丝再怎么着也知道好坏,一定是要让粉丝先把钱付了,再让他们体验,这样的话就算是东西不好,为了沉没成本,也会说好。

第二,一定是少次多量。可能一轮收割不多,一个人平均就一两百的开销,这样的话一轮也就差不多一两千万的意思,但是一年来个三四轮,甚至四五轮,这可就奔亿去了。

同时,时间成本也要考虑,也是少量多次。即以秒杀秒下单为主,避免过长的消费时间。

要是说改成网售,下载到电脑去看,没准真的能一个粉丝掏900,但是实体店去看,很难。

第三,团建。

之前说过很多次的,简单来说,催款。

第四,有成就感。

刷榜到最后一定是“看,我的爱豆巴拉巴拉”,自己跟着自豪才行。不然就没动力。

而电影,特别是现在及以后的电影,完全不适合。

首先,电影天然违背第一条原理,先付费在体验。虽然电影肯定是先买票再去看,但是由于电影对作息要求高,不可能每个粉丝都在同一时间去看,都在同一时间买票,总会有先去后去的。其结果就会导致部分先体验的剧透,进而影响到后面粉丝的决定。

其次,电影刷票房,更违背第二条原理,少量多次。

一个粉丝一次拿出个一两百,不叫事。但是指望着这些粉丝一口气拿出好几百或者上千,他们做不到,没那么多闲钱,这么做一波,后面一年什么都干不了了,粉丝就被榨干了。而这个少量,差不多是一轮一两千万的意思,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杯水车薪啊。

《上海堡垒》投资3.6亿,假设和院线五五分成,收回成本也需要7.2亿的票房,如果这些粉丝去刷票房,则需要一个粉丝掏1800元左右。粉丝哪来这么多钱?一口气掏这么多钱这个月还吃不吃饭了?就算是掏得起,这得看多少遍啊,这是多少时间成本?没有粉丝会这么干的。

再次,这个不能怪电影了,得怪鹿晗粉丝。为什么呢?

很简单,说实话,鹿晗还是多少有点老一辈艺人的意思的……至少是在粉丝团建方面。

看看隔壁蔡徐坤粉丝怎么催款,那叫一个厉害,就差借高利贷了。再看看鹿晗粉丝,没影了。

倒是去催款啊,催买票啊!人呢?粉丝光刷分没用啊!

最后,刷电影票房也很难有成就感。

​最根本的是,电影是多人的,影响票房的因素极多,刷票房的成就感很难确定到某个偶像身上,票房成绩很容易为他人做嫁衣。且电影所需的票房极大,粉丝那一两千万进去,连个水漂都不一定看的见。成就感就没了,难以激励粉丝继续刷下去。

因此,《上海堡垒》只是再次证明电影不适合流量收割,和流量时代终结,毛关系没有。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哎呀,别人都说流量时代终结了,怎么就你说没有呢?是不是哗众取宠,是不是鹿晗粉丝?”

当然不是,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那么证据何在呢?

还是隔壁,QQ音乐榜,(准)先付费再体验、少量多次、极容易有成就感,再加上强大的团建,就很容易收割。比如说,对,就是蔡某人,一张ep直接2800万,后面又上到了3000万。

这难道可以被忽略吗?当然不是,这说明只要手段符合流量明星的收割要求,流量依然可怕,根本就没有退却。

只不过,是收割更加精确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悠悠一评,之前的超话打榜修订版已经在微信全部发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