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和电动车

  最近汽车行业协会下调国内汽车市场目标总量,认怂地做出书面的对汽车销售下滑趋势的确认。我个人意见是现在汽车销量向下滑动,很可能是趋势运行起点。上汽集团最近给工人放假,对产业链伙伴放风,供应商们今年不要拿钱一起共度时艰。其实很多汽车厂已经成为“贷款 =》汽车”转换器了。当然这不是好事儿,但是一定要拿出法子出来才是。往年汽车都是一年能卖两千多万辆,现在为什么卖不掉了呢?因为市场已经饱和!中国的汽车消费已经正式完成了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换。这句话我2016年在杭州说过,当时很多汽车界大佬非常不忿!汽车消费对应的就是有足够购买力和有效购买意愿的人口总量,当然还受另一个刚性条件约束,就是停车场地总量。现在列一下对推进汽车消费的不利因素:

1)人口老化,1960-1980年中国每年生2X00万人,2020年开始每年都有2X00万人退休。你们觉得退休人开车量和时间会增长吗?在收入预期下降的情况下这些人口会减少买新车和换车。老到一定程度比如70岁这些人车都不开了。

2)高铁蓬勃发展,替代了200-1000公里,以及所有更远路途的驾车需求。这是很现实的对用乘用车市场的威胁。基本伤害量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用总的高铁年度人公里数增长量,除以60万公里(自己估计的,有心研究的人能研究出来这个数是多少),就是每年高铁行业消灭的乘用车数量。除非全自动驾驶出现,否则这个减少也是永久性的。

3)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过早推动电动车市场增长。结果出了新词叫做“电动爹”。过早的大量补贴车企,而不是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管理层被骗补贴恶心死了,用户口碑和体验没上去。现在的状态基本上是夹生饭。电动车可以用,但是有爽又不爽。导致大量用户观望。

4)城镇化和高房价突飞猛进。中国很多家庭现有的居住条件不支持购车欲望的释放,没地方停啊!那种用地锁和旧家具站车位的照片我不用提供了吧!很多小区里面上班时间车也是几乎要停满的状态。

那么怎么办呢?首先车厂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个时候一定要去产能,或者转换市场方向(一带一路),不要跟趋势耗,耗不起的。一定要狠命研究自动驾驶,多生孩子,少坐高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多造停车场。除此之外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就算某个车型或者厂牌热销,也是救一时,熬不过这种全国消费需求紧缩。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500

  电动车作为“新能源”车是个伪命题。电动车的发展会被锂钴镍等金属开采总量和循环总量限制在某个水平,甚至因为综合社会经济成本原因被最后抛弃。真正靠谱的是混动车,用电池来回收刹车能量增加燃油经济性。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存在很长时间。氢燃料电池和铝板空气电池作为小众新能源车,会有一定市场存在感,不会大规模普及。氢的物理特性太不支持它成为普适民用能源载体。

  从控制生物圈碳排放的总量和国家能源安全来看,我支持中国汽车厂们去非洲,俄罗斯种植生物燃料用植物,什么滩涂,山坡,野地都可以种。收割后统一交给一个大的生物燃料提炼厂。做成各种甲醇,乙醇,生物煤油、柴油等等。当这个产业稳定地实现年度碳循环平衡的时候。汽车行业就真正地成为一个环保节能对人类友好的行业。燃油车也不会被发改委那么DISS!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