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现金,本质上是做空资产

500

文:蔡垒磊

前两天有人在我的那篇“持有太多现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底下留言了,说任何时候,稳健都是对的。

什么是稳健?存银行是不是稳健?很稳健,但资产收益几乎为0。人类社会是一个排名游戏,假如所有人都持有资产,当资产价格普遍升高的时候,那些手头只有现金的人,就是在亏钱——不要理解错了,不是说你手里的钱的数量没变,你就不会变穷。

穷和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没有其他人做对比,是不存在穷富的。100万算不算富?那得看有多少人有100万,大家都有1000万,那就是穷;没几个人有100万,那就是富。因此你到底穷不穷?取决于别人的资产相对于你在增长还是下降,如果你不动,别人在涨,那你就是在变穷;如果别人下滑了,你不动,那就是在变富。

因此持有现金,本质上是做空资产,即只有当你认为持有资产会亏的前提下,你才持有现金,是不是这个道理?假如你预判错了,资产普涨,那你所谓的“稳健”并不是“反正也没有亏”,而是确实亏了。

资产这个游戏,每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只能被动地被卷进去玩。你以为的“落袋”“变现”,似乎是暂时退出了这个游戏,等一等,看一看,其实不是的,你的所谓落袋,也是一种交易方向,没有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点以任何形式不参与这场叫资产博弈的游戏。

你的钱永远只能在各个资产池之间挪动,即你卖掉这个标的,就得切换成下一个标的,那么你就是在判断下一个标的的未来潜在涨幅会更高,而不是所谓的“做完了上一笔,先拿到利润休息一下”——没有休息时间,你卖掉上一个的原因,永远是你找到了下一个更好的投资标的,而不是你在上一个里赚了或者亏了多少钱。网友问段永平,你有没有后悔在2600的时候没有卖掉茅台?段说没有,因为他当时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注意,他说的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他当时了解的几家企业而言,赚钱的概率都没有茅台高,所以贸然切换可能结果会更差,这是一种资产观,而不是说“我在茅台赚得挺多了,我要先落袋”——从结果上看,这种做法好像蒙对了,但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是一种错误的资产观。

那难道就不能持有现金了吗?可以,事实上你本就应该持有一部分现金,不,应该叫现金生息资产,比如在YieldMax里生息,这部分算不算现金?算,随时能取的活期,当然算,只不过年化是银行活期的100~200倍。你真正应该持有的现金,是这种形式,而不是放在家里的保险柜里。它可以是现金,但同时应该是资产,是要产生收益的,那你要放多少在这里呢?因人而异,但比例不可以大幅变动,它需要有一个范围。

比如你是风险厌恶型,那你的生息现金资产比例可以占到50%~70%,注意,50%是下限,70%是上限,这就意味着如果它低于了50%,比如你的其他资产暴涨导致它的占比下降了,那你新赚来的钱就尽量不要再去购买其他资产了,而是要继续增加生息现金资产的市值;那如果它突破了70%呢?比如你新赚来的钱不停地补这里,导致它不断增加,那你其他资产就算赚钱了,也要立刻换成另外的资产,而不是“变现”或者“落袋”,因为你的风险资产比例不够了——这就是段永平说的,我卖掉以后买什么呢?没想到更好的,就只能继续拿着,本质上是他对自己的生息现金比例已经满意了,不会再增加了。而生息现金比例的偏好越低,往往意味着这个人必须有很强的现金流生意来打底,否则就没有资格有更低的现金比例偏好。

所以卖掉标的,不能叫落袋,因为你永远不能落袋,这笔钱你还是要投出去的,那么你如何证明你投出去的时候是资产的好时候,而你持有现金的时候资产刚好会下跌让你避险呢?这不是一个严谨可执行的方法论,只要你没有信息差的作弊能力,本质上就是跟猜大小差不多的,只是你误以为自己在进行“有效操作”和“腾挪”。

真正好的策略,一定是逻辑闭环的,是最大限度去除了对于短期行情涨跌的主观臆断的,那就是三招,首先是配好你的生息现金资产的上下限比例,有超过上下限就去平衡;其次是资产挪动是以是否有下一个更好的资产为标准,而不是你自己赚没赚钱,赚了多少钱;最后是加大自己的现金流,劳动生产不够,资产生息来凑,总之你要保证每个固定时间就必须拿到一笔大钱,否则你一定做不好投资。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链接」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更多财商认知,可关注gzh“请辩”(发送“财富”领取财富秘籍)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