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拟规定新能源车默认加速不能太快,为什么国标拟规定电车零百加速时间在5秒之内?

@白衣山猫:

#国标拟规定新能源车默认加速不能太快#这是我一直在呼吁的问题。

为什么汽车的零百加速时间在3秒以内,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为什么国标拟规定电车零百加速时间在5秒之内?

我们先从医学角度来看,人的神经反射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大概是多少?

驾驶员从发现异常到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在工程学和心理学上称为反应时间。

这个时间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我们讨论的“反应时间”指的是感知-决策-动作这个完整过程,具体分解如下:

1、感知时间(眼睛看到信息 到 大脑接收): 约0.1~0.3秒

2、决策与识别时间(大脑分析情况 到判断是否需要刹车): 约0.3~0.5秒。

3、动作时间(大脑发出指令 -> 脚从油门移到刹车踏板并踩下,或者做出转向): 约0.2~0.3秒。

将以上三个阶段相加,一个清醒、专注的驾驶员在正常情况下的反应时间大致在 0.6秒到1.5秒之间,平均值通常取 0.75秒。

还要加上一个驾驶员操作后,机械反应也会有延迟时间。

以下因素会显著延长反应时间,使其远远超过0.75秒:

驾驶员状态: 疲劳/困倦 感知和决策能力严重下降,反应时间可能翻倍或更长。

 酒后/药后驾驶: 严重影响大脑功能,使判断力和协调性变差,反应时间急剧增加。

 分心驾驶:(使用手机、调音乐、与乘客交谈)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看一眼手机可能意味着你的注意力离开路面2-3秒,反应时间会大大延长。

 情绪状态:(愤怒、悲伤、过度兴奋) 情绪会干扰专注力,影响判断。

 年龄和经验 :年轻新手可能因经验不足而决策慢;高龄驾驶员感知和反应可能变慢。

环境与情境 :复杂路况(十字路口、学校区域) 需要处理的信息更多,决策时间变长。

 能见度差:(夜间、雨雪雾天气) 发现“异常”本身就更困难,感知时间变长。

 事件突发性 :预期之内(如路口绿灯变红灯) 对比完全意外(小孩突然冲出路)。后者反应时间要长得多。

预期与经验 :有无预期 如果有心理准备(如在前方有学校标志的地方驾驶),反应时间会大大缩短。

专业赛车手的反应时间极短,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有高度的预期。

总之,从医学角度来讲,如果需要给一个安全冗余,普通驾驶员对于意外情况的反应时间,要2到3秒。

如果一个车,零百加速时间,在3秒之内,那么一旦驾驶员操作失误,就比如说,把油门当成了刹车,一踩下去,他就没有改正的机会了。

因为人的正常反应时间就在2到3秒之间,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车速已经在百公里时速,怎么反应都很危险。

而我们在临床上抢救到的伤员,有不少人受伤,是因为错把油门当刹车踩下去所导致的交通事故。

有一款车,被网友调侃为“绿化带战神”,就是因为加速太快,驾驶员反应不过来,操作一失误,车子就容易失控。

有些车企的宣传上,说了自家车0百加速几秒,为不说从百到0需要几秒?从百到0需要多长的制动距离?从车子的安全方面来说,停得下来,应该比跑得起来更重要!

所以我一直呼吁,工信部应该出台规范,民用车辆,0百加速时间,应该给予必要的限制。

民用车辆起码应该留有两三秒的安全冗余时间,那么零百加速时间就超过5秒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