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目睹日本电磁炮对目标舰只造成破坏
来源:战区

今年早些时候,日本防卫装备厅(ATLA)首次展示了其原型电磁轨道炮在测试中发射弹丸击中目标舰只后造成的破坏情况。日本官方表示,此次演示获取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将为其继续推进轨道炮实战能力建设提供助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海军在21世纪20年代初曾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重大技术障碍,最终暂停了相关工作,而日本在该领域的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ATLA在本周早些时候开幕的年度国防技术研讨会上,介绍了今年夏天进行的海上轨道炮测试的更多细节。测试中,该原型武器系统被安装在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所属的一艘独一无二的6200吨级试验舰“朝雾”号(JS
Asuka)的后部飞行甲板上。“朝雾”号上轨道炮的照片最早于今年4月开始流传。9月,ATLA公布了首批海上测试图像及测试结果的简短声明。

此前发布的一张照片,展示了今年早些时候安装在“朝雾”号上的原型轨道炮在测试中发射的场景。ATLA
此次测试中使用的原型轨道炮是ATLA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研发设计的一次升级。此前,该设计已在陆地设施进行了多次实弹测试,并至少进行过一次不涉及实际目标舰只的海上测试。
一般来说,轨道炮利用电磁力而非化学推进剂以极高速度发射弹丸。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海上测试中,发射的是镖形弹丸,弹丸后部有四个鳍片,无弹头。弹丸最初被置于一个在离开炮口后破裂的弹托内。弹丸后部还有一个金属电枢,用于将弹丸推入炮管,发射后脱落。

本周ATLA演示文稿中的一页幻灯片,重点展示了从早期在陆地设施测试的原型轨道炮到安装在“朝雾”号上进行海上测试的轨道炮的演变过程。

ATLA演示文稿中另一页幻灯片,讨论了海上测试中发射的弹丸设计。ATLA
一艘类似拖船的舰只被用作“朝雾”号上轨道炮的目标。目标舰只在至少部分测试射击中处于移动状态,但并非靠自身动力,而是被另一艘舰只拖曳。目标舰只多次被击中,从图像中可见,十字形撞击点表明鳍片稳定弹丸飞行稳定(见本文顶部和下文图像)。

本周ATLA演示文稿中关于目标舰只受损情况的完整幻灯片。

ATLA另一页幻灯片提供了更多关于如何对目标舰只进行测试射击的细节。ATLA
除对目标舰只进行水平射击外,轨道炮还以45度仰角发射,以收集武器与弹丸组合的基本弹道数据。
操作人员通过安装在炮管下方的摄像头远程瞄准轨道炮。“朝雾”号飞行甲板上还安装了额外的高速摄像头和小型雷达,以收集更多数据。一架无人机从上方拍摄了测试过程。9月ATLA首次公布测试图像时,《战争地带》网站(TWZ)就指出,图像中很可能存在小型雷达阵列以及光电和/或红外摄像头,现已得到证实。一页幻灯片重点展示了轨道炮炮管下方的摄像头,该摄像头用于今年早些时候海上测试中的武器瞄准。

ATLA一页幻灯片提供了海上测试的更多图像,包括武器以45度仰角发射的弹道射击画面。

图像最左侧突出显示了测试期间帮助收集数据的雷达阵列和高速摄像头。ATLA
ATLA表示,此次测试还为在实战舰只上安装和操作轨道炮提供了宝贵的新经验。当然,与“朝雾”号上的测试布置相比,实战海军轨道炮很可能与舰只实现更深度集成。任何舰只上更传统的海军安装方式都需要在甲板上下找到足够空间来安置轨道炮及其相关系统,并需进行大量其他必要改装,这可能既耗时又昂贵。
此外,作为持续轨道炮研发工作的一部分,ATLA继续致力于改进各种关键基础技术,包括电力和冷却系统,以及一般磨损问题。日本官方表示,他们现已能够证明,以约每秒2300米的速度发射弹丸时,炮管寿命可超过200发。截至2023年,据报道,ATLA已能够从原型轨道炮上以约每秒2230米的速度发射弹丸,并表示正致力于实现120发的炮管寿命。

ATLA
一般来说,持续高速发射弹丸对炮管的磨损是轨道炮长期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之一。磨损的炮管会导致射程和精度下降,并增加灾难性故障的风险。
轨道炮对发电和冷却的要求也很高,这反过来又使它们在物理上非常庞大。“朝雾”号上的安装就包括了四个装满额外系统和设备的集装箱,以满足这些需求。
据《国防》杂志报道,今年早些时候,在2025年日本国际防务展(DSEI Japan 2025)的一场小组讨论会上,ATLA装备政策部门首席主任伊藤和美(Kazumi Ito)通过翻译表示,日本的轨道炮工作正在“取得进展”,但也承认存在“各种挑战”。
以下ATLA视频展示了此前在陆地设施进行的原型轨道炮实弹测试。
一般来说,开发适用于实战军事用途的实用轨道炮的潜在回报巨大。此类武器将具备宝贵的防空能力,以及打击海上和陆地目标的能力。在弹药成本和弹药库深度方面,它还将带来额外优势。正如《战争地带》网站此前所写:
“从原理上讲,实用的电磁轨道炮将提供一种高度强大且灵活的武器系统,能够迅速打击海上、陆地乃至空中的广泛目标,且射程相当远。日本此前已明确表示对这一能力感兴趣,以帮助防御来袭的高超音速威胁。与传统地对空和地对地导弹相比,鉴于单发弹丸体积小、单价低,此类武器在弹药库深度和成本方面也将具有优势。”
“特别是对于舰只而言,物理空间有限,海上重新装填导弹的选择极为有限,拥有一套从大型弹药库发射低成本弹药且能打击广泛目标集的武器系统,无疑将是一大助力。”

美国海军一份关于其中止的轨道炮项目的简报幻灯片,展示了装备此类武器(以及发射相同弹药的常规火炮)的舰只可能如何应对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各种空中威胁以及海上目标。美国海军
轨道炮的优势不仅限于地面型号,也适用于安装在海军舰只上的型号。本周ATLA的演示文稿展示了卡车安装的轨道炮以及舰载轨道炮,作为进一步轨道炮开发预期路线图的一部分。ATLA此前也强调过地面能力的潜力。

一页幻灯片展示了日本轨道炮开发从已开展工作到更精细设计,再到实战海军和地面能力的总体规划进展。ATLA
以下ATLA此前发布的视频也展示了地面卡车安装的轨道炮。
正如《战争地带》网站此前所指出的,日本继续推进轨道炮开发,与美国海军在2022年(至少公开)搁置此类能力开发工作的做法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对比。从2005年开始,美国海军一直非常积极地追求实战轨道炮,并计划从广泛的陆地测试转向海上测试。然而,预期的海上测试被一再推迟,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海军称,决定中止轨道炮项目是出于重大技术障碍。
有趣的是,据报道,ATLA已与美国海军官员会面,讨论其过去的轨道炮工作以及这些工作如何对日本正在进行的努力有所帮助。未来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也已被提出。去年,ATLA与法德圣路易斯研究所(ISL)签署了一项单独协议,合作开发轨道炮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轨道炮试验。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一艘舰只上出现了一座安装在大炮塔内的原型轨道炮,但该项目的确切现状目前尚不清楚。

2018年出现的中国海军轨道炮。中国互联网
如前所述,作为德国和法国联合努力的一部分,轨道炮开发工作也在进行中。近年来,土耳其的轨道炮开发工作也受到了公众的特别关注。全球范围内,对海军和地面应用轨道炮的兴趣依然浓厚。
ATLA关于今年早些时候海上轨道炮测试的最新情况表明,无论全球其他地区有何发展,日本都坚定致力于追求这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