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迪“升咖”,重塑“平价高质”咖啡新认知

500

“造风者”库迪:从规模战到心智战的全面升维。

作者 | 李白玉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星光大道上,镁光灯与华服之间,一抹熟悉的红色杯影频繁出现在嘉宾与影迷手中——库迪咖啡;这并非偶然的街边随行,而是库迪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高调登场。

当这杯曾与“九块九”深度绑定的咖啡,与电影艺术的殿堂级盛会同框时,它试图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这不再只是一杯功能性的提神饮品,更是与时尚、潮流、文化紧密相连的社交符号

500

图源:库迪

把现磨咖啡的价格打到10元以下,将中国咖啡带入“消费常态”,库迪无疑是关键推手,而库迪的价格动作也未曾停止;近期,库迪更是为咖啡爱好者送来了一波大福利,在第三方外卖平台的综合补贴下,库迪咖啡的多个爆款产品到手价再度下探:美团外卖,金奖深烘美式到店自取3.9元起,叠加优惠券低至1.9元起;淘宝闪购,蜂蜜美式到店自取仅需3.2元;京东外卖上,爆款双杯限时7.9元......

市场不禁要问:在凭借“极致性价比”实现闪电扩张后,库迪为何频频现身顶级盛会?这究竟是短暂的营销噱头,还是一场谋定后动的战略“升咖”?

答案,其实早已藏在数据与行动之中。在全球门店数突破18000家、跻身全球前三的规模基础上,库迪咖啡正成为“造风者”——主动发起一场品牌“升维”战役,试图在消费者心智中重塑并持续强化“平价高质”的新咖啡逻辑

01.18000家门店的必然选择

亮相“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并非库迪一次孤立的品牌动作,而是其近几个月来系列高端合作的延续——从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9月的WTT中国大满贯,再到10月的武汉网球公开赛、环广西世界自行车巡回赛、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以及刚刚落幕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库迪的身影持续活跃于多个领域的顶级舞台。

密集破圈亮相的背后,是怎样的战略逻辑?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看到零售行业存在一条底层规律,当门店网络突破“万店”规模后,企业的核心矛盾往往从“如何快速扩张”转向“如何高效运营品牌资产”。规模化不仅带来采购议价能力与运营边际成本的下降,更构建起品牌势能持续积累的蓄水池。

从这一维度来看,库迪确实已进入从“规模扩张”到“品牌建设”的新阶段:三年时间完成从首店开业到全球门店超18000家的跨越,业务覆盖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在更多重要场合亮相成为品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咖啡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咖啡从"第三空间"的社交符号,演变为融合“功能与情绪”的日常刚需,品牌必须主动嵌入年轻消费者的兴趣图谱,这正是库迪频繁亮相多元场景的另一深层动因。

500

图源:小红书截图

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咖啡行业的竞争重点已不限于规模和效率,而是扩展到品牌势能、场景渗透和消费者心智的全面竞争

基于此,库迪正系统性地将咖啡文化推向更多潜在消费群体,以拓宽新的增量空间。从其赞助轨迹可以看出清晰的圈层渗透策略:电竞赛事切入Z世代心智,体育竞技主打健康活力,文化科技盛会则彰显品牌格局……库迪的每次亮相,几乎都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注意力节点。

通过这些赞助联动,其实也把我们带入各种各样不同的圈层。”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解释道,“我们在选择维度上会与潮流趋势、年轻人关注的各行业和赛事做连接。这是除IP联名外,另外一种和现在的咖啡人群打交道的方式。”

500

图源:微博

市场的积极反馈已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印证。在与英雄联盟的合作中,用户自发分享的“求联名周边上线,已经等不及了”、“手捧库迪咖啡见证冠军诞生,这份感动千金不换”等真实声音,反映了年轻群体对品牌创新跨界的接受度。

相较于传统IP联名往往停留在平面化的符号交换不同,赛事赞助构建的是“三维沉浸式”品牌体验。前者是视觉层面的合作,后者则推动品牌精神与圈层文化实现深度共鸣。

当骑行选手在环广西赛道上将美式咖啡视为能量补给,当电竞玩家在观赛间隙通过库迪小程序轻松下单,咖啡便不再是货架上的商品,而是特定生活方式的“仪式组件”

这种“场景绑定”策略的精妙在于:借用高端场景为平价产品注入品质可信度,让9.9元的价格优势转化为“明智选择”而非“廉价代替”,从而在消费者决策中实现从价格敏感向价值认同的转变。

02.战略落地的底层能力

在讨论新式茶饮行业时,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曾指出,只拼规模、拼价格、搞成本加成的同质化竞争企业会被率先淘汰,只有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在供应链、标准化、门店运营、产品品控和管理上下功夫,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好产品、好服务,企业才能长期活下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咖啡行业。

库迪的“升咖”战略绝不是短暂的营销噱头,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系统化的竞争优势的体现。

供应链优势是库迪成本与品质的“压舱石”。在消费者普遍追求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当下,供应链的深度与效率,直接决定了品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障门店经营的稳定性,并支撑其规模的持续健康扩张。

库迪早已前瞻布局。2023年7月,公司便在安徽建立了总建筑面积超40万平米的全球供应链基地,依托全自动化设备满足全球门店供应。其中,已投产的亚洲最大单体烘焙工厂年处理生豆产能达7.5万吨,可支撑单日1000万杯的销量。在建的超级工厂项目,更是全球咖啡行业中单体产量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品类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工厂之一。

500

图源:库迪

在供应链之外,技术能力是提升全链路效率的关键。继承创始团队深厚的互联网技术积淀,库迪将AI与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于从供应链管理到顾客触达的每一个环节。

在供应链端,从生产线自动化到仓储物流的智能算法,技术的运用显著提升了效率。在门店运营端,智能排班、自动订货、咖啡机自动出品等功能,通过算法优化提高了运营效率,也保障了产品一致性。在消费者端,技术帮助品牌收集产品反馈和需求信息,为产品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赋能不仅体现在后台系统,也表现在前端服务中。在乌镇峰会亮相的移动咖啡车,依托全自动咖啡机与远程IoT技术,以快闪式的灵活服务模式,为来自全球的参会嘉宾提供了便捷、高品质的咖啡体验。

基于供应链与技术的有力支撑,库迪正在改变咖啡行业的竞争逻辑。传统竞争主要围绕实体门店空间展开,而库迪通过“咖啡+科技”的模式,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嵌入办公区、赛事现场等多元场景,在保持品质一致的前提下,以更低的成本覆盖传统门店难以触达的消费场景,提高了咖啡的可获得性和消费频率。

然而,供应链与技术优势主要解决“能不能”的问题,产品和营销创新则决定“好不好”的命题。在这一逻辑链条中,库迪通过全时段饮品策略拓展市场,以场景化产品和精准定价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产品方面,库迪已构建起覆盖咖啡、果咖、茶咖、奶咖及奶茶、果茶等非咖饮品的丰富矩阵,为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消费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夏季的“百万大咖果咖季”活动中,果咖系列产品累计销量突破1亿杯,单日销量更是超过100万杯,验证了该策略的市场接受度。

500

图源:小红书

这些成绩的背后,折射出库迪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无论是清晨通勤的提神刚需、午后休闲的味蕾享受,还是晚间放松的轻饮选择,库迪均有相应的产品精准匹配用户偏好。正是这种全时段、多场景的产品渗透策略,使得“升咖”战略从理念走向落地,从可能变为现实。

03.平价与品质的可行性

当“9.9元”与“高品质”在咖啡市场形成强关联,行业常规认知便被打破。库迪咖啡的实践,为快消行业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通过系统化能力建设,兼顾价格普惠与品牌的向上发展。

贯穿库迪所有战略与行动的核心,是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本定位。这一理念具体表现为对“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持续聚焦——消费者既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也期待“能引发共鸣的品牌体验”。在库迪的逻辑中,这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正如李颖波所言:“品牌向上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意味着品牌要卖高价,而是说品牌需要带给消费者更多好的情绪价值。

来自消费端的真实反馈,印证了这一战略的成功。社媒平台上,有用户评论道:“库迪的9.9元咖啡,品质不输30元的精品咖啡,已成为每日刚需”“联名款设计很潮,发朋友圈完全看不出是平价咖啡”。这些声音表明,库迪已经实现价格认知与品质感知的“脱钩”,让低价不再等同于低质。

500

图源:小红书截图

这一认知转变的背后,是库迪在两大关键领域的持续投入:在价格普惠方面,依托自建供应链基地,库迪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成本结构与品质保障体系;在品牌体验方面,则通过赞助赛事、联名热门IP等方式,将品牌与年轻、潮流、科技等关键词深度绑定,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

二者共同构筑了库迪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并形成一个清晰的“盾矛结构”:供应链与技术构建的降本能力,是抵御价格战的“盾”,保障其始终在成本侧保持领先;产品与营销创新的情感连接能力,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矛”,在消费者心智中开辟品牌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库迪的品牌势能也获得了权威民意调研的认可。在已连续举办17年的《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金字招牌”评选中,库迪被评为“品牌创新典范”。

在此基础上,库迪并未止步于当前成果,而是持续拓展与年轻世代的连接维度。在电竞、体育、科技等现有领域之外,库迪将进一步向时尚、潮流等圈层延伸,实现品牌在年轻人群中的“广度覆盖”与“深度认同”双提升。

500

图源:微博

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同一个品牌愿景:围绕“喝得到、喝得起的好咖啡”,库迪将持续通过性价比、产品创新、品牌价值三大支柱,将咖啡深度融入年轻人的日常,成为他们“触手可及,情感共鸣”的首选品牌。

从场景到心智,一场由库迪引领的咖啡叙事正在展开。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咖啡香、乌镇峰会的科技感、电竞赛事的激情氛围……这些看似独立的场景,正共同讲述同一个商业故事:规模不是终点,而是价值重构的起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