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全面出售英伟达股票 甲骨文负债500% AI神话要崩?
投资人对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庞大支出日益担忧,这股情绪已延烧至债券市场。近期,超大规模云计算企业的债务利差攀升至数月新高,显示市场正重新评估AI热潮背后的风险,而最新的导火线,源于巴克莱银行下调甲骨文的债务评级。
AI热潮下的大隐忧
综合外媒报导,巴克莱银行指出,甲骨文为AI数据中心投入的资本支出已远超自由现金流能力,负债比高达500%,居主要科技公司之首,并警告其信用评级恐降至接近垃圾债门槛的BBB-级。
巴克莱的报告提到,甲骨文自2027财年起将出现严重融资缺口,甚至可能在2026年底耗尽现金,主因是甲骨文为履行庞大AI合约,过度依赖外部融资,使公司财务风险显著上升。分析师Andrew Keches因此将该公司债务评级下调至「减持比重」(Underweight),相当于“卖出”。
AI竞赛成资金黑洞
数据显示,过去七周,科技巨头共发行超过1200亿美元的债券,多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另根据美银数据,包含Alphabet、Meta、微软与甲骨文在内的“超大规模供应商”所发行债券,其收益率相较美国国债的利差攀升至0.78个百分点,创下川普关税引发动荡以来新高。
而在这波信贷紧缩中,甲骨文成为最脆弱的一环,其负债比高达500%,远高于亚马逊的50%和微软的30%。
相较之下,Meta和Google虽亦面临现金压力,但流动性仍充裕;亚马逊与微软则具备较强的现金流与融资弹性。巴克莱认为,整体产业为追赶AI竞赛,正持续以债务支撑庞大资本支出,全年债券发行量预估将达1600亿美元,未来“更长、更高水准”的债务发行恐成为新常态。
AI神话要崩?
日本软银集团于11日公布最新财报,并宣布已在10月全面出售所持有的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约58.3亿美元。虽然软银财务长后藤芳光强调,出售目的主要是为扩展AI相关投资筹措资金,但此举仍引发市场对人工智慧产业可能出现泡沫化的疑虑。
着名股评人胡孟青分析指出,软银决定出售英伟达股份,背后反映了对两项关键风险的考量:一是大陆推动科技自主发展对英伟达构成潜在挑战,二是AI产业可能出现资本泡沫。她认为,随着大陆加速在半导体及AI领域实现“自主化”,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面临结构性威胁。
由于美国政府针对芯片出口的管制趋严,限制英伟达向大陆销售最先进的AI芯片,迫使陆企寻找国产替代方案,北京当局则全力推动本土GPU与AI芯片产业发展,透过政策补贴、国家大基金及政府採购计划,积极扶植国产品牌。
胡孟青指出,大陆採用国产芯片已成为政策导向,这不仅保障了本土企业的市场需求,也形成了良性资金循环,促进技术持续升级,这代表大陆技产业正从被动追赶转为主动创新,英伟达可能因此丧失全球最大AI应用市场之一的市场份额。她分析,软银选择提前出清英伟达股票,正是对地缘政治与产业风险的一种前瞻性避险行动。
(本文参考了2025/11/12 中时新闻网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