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消费疲软?京东双11这四大消费热点藏着太多机会

作者 | 瓜片
智谷趋势出品 | ID:zgtrend
中国经济释放出一个关键信号。
在最新召开的高层会议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再次鲜明强调。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中,“消费”首次被置于经济增长核心位置,“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正式写入官方文件中。
这一重要变化,意味深长。标志着政策重心正从供给端向需求侧深度延伸,一场以提升消费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的结构性调整,悄然启动。
作为观察中国消费变迁的重要窗口,双11步入了第十七个年头。
比起早年直截了当的“五折大促”,如今各种满减规则,复杂得像做奥数题。有人为了抢大牌熬夜蹲直播间,却惨遭大主播“被刺”。最初那份新鲜感和捡到宝的快乐,似乎已经悄悄溜走了。
越来越多人发出质疑:双11是否失去了吸引力?

双11四大趋势,消费分级新图景
在京东的数据中,我却看到了另一幅图景。今年双11,四大趋势尤为突出:
第一个趋势,健康消费加速专业化。
肥胖会带来“三高”等健康问题,在“国家喊你来减肥”的倡导下,GLP-1类降糖减重产品受到用户青睐。舒适风、健康风空调同比增长100%。
相比短期的低价囤货,人们开始为长期健康投资。医药和家居迎来了新的春天。健康消费也从“被动消费”、“选择消费”,跃升为“主动消费”、“刚性消费”。

京东格力联手打造爆款空调
第二个趋势,AI科技走入寻常家。
双11开启以来,京东AI品类迎来高速增长,大屏AI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50%。从技术到产品,AI落地的“中国速度”令人惊叹。
还记得去年,AI还只是手机的一项附加功能;如今它告别了纯粹的炫技,开始无缝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第三个趋势,传统品类在存量中突围。
妇产科孩子少了,高端婴儿奶粉成交额却同比增长60%;年轻人不爱买房了,家居建材却逆势增长,静音智能马桶直接翻倍。
你说白酒不行?双11开启十天,精品茅台成交额差点翻两倍;开启二十天,洋酒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7倍。
这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在京东双11成了“黑马品类”。它们正在被新需求、新场景和新信任机制重新激活。
第四个趋势,暖冬经济精细化升级。
京东双11期间,保暖服饰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258%。拥有JD FASHION标签的羽绒服、棉家居服、羊毛羊绒、冲锋衣商品成交额环比增长288%。“保暖”不再是一个笼统、单一的功能需求,既要居家穿着柔软亲肤,也要求出街时不失风格。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在京东过双11?
这些趋势背后,既非单纯的升级或降级,而是赤裸裸的“消费分级”,进入健康、智能、品质的高标准时代。
当大多数平台在浅水区卷价格时,京东选择驶向深海,用一套价值共生系统,助力各行各业跳出内卷、共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价值。

数据是罗盘——先于需求,看见未来
这个双11,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购买GLP-1类降糖减重产品,成了广大瘦身男女、控糖人群的新潮流。
打开京东APP,你能看到几乎所有主流生产GLP-1类的药企:礼来、诺和诺德、信达生物、银诺医药……它们都与京东健康达成了战略合作,形成了“国产+进口”的科学降糖减重全品类矩阵。

一支小小的药剂,考验的不仅是一个平台的效率,更是其整合资源、兑现承诺的综合能力。
在京东,一款药从“获批”到“上网”,最快只用7天。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国产降糖减重创新药信而美(通用名:玛仕度肽注射液),6月27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7月3日便在京东健康全网首发。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与普通商品不同,GLP-1类产品的用药安全与科学指导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监测管理,这就要求电商平台不仅是销售渠道,更要提供全周期的专业健康服务。
这对京东而言不是什么难事。此前,京东健康已经布局“医+检+诊+药+护”的全周期服务闭环。
今年3月,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多学科“减重门诊”,并设置三高门诊、中医减重门诊、儿童体重管理门诊等板块,通过整合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营养科等专家资源,为用户提供从风险评估、用药指导到饮食运动规划的一站式服务。
京东的冷链物流能力,也经受住了重大考验。
由于GLP-1类产品的特性,需全程2℃—8℃恒温避光储存运输。面对双11期间的物流高峰,京东全国33个药品仓、覆盖全国400余城的医药冷链配送网络,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药品的就近存储与高效发货,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药品发货时效提升了20%,消费者的平均收货时间缩减了1.5天,“又好又快”到达手中。

这种“先有需求,再有产品”的产品理念,在3C数码领域,京东早就玩明白了。
双11期间,大屏AI手机荣耀畅玩70 Plus持续热销。这款由荣耀与京东的C2M(反向定制)打造的新一代AI手机,国补到手价只需要935元,还可享受24期白条免息、以旧换新大额补贴,堪称“性价比之王”,用户好评率更是高达98%。

大屏AI手机荣耀畅玩70 Plus
销量与口碑齐飞的背后,离不开京一支神奇的队伍——采销团队。
京东手机采销团队,成员基本都是行业老炮,经验丰富。他们对供应链、品类趋势与用户需求的洞察,可能比一些品牌方还要深入。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经常有人觉得新手机不好用,操作不便捷,或者新功能不会用。“采销天团”认为,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打造一个全新的手机品类。
经过海量的用户需求调研,以及内部和厂商的讨论筛选后,团队最终决定:做一台“人人都能用得起”AI手机。不仅入手门槛要低,千元左右就能拿下。技术门槛也要低,粤语、四川话也能AI识别点外卖,一键唤出乘车码,送给家人也很合适。
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京东“正道成功”商业哲学的生动体现。

标准是基石——看不见的投入,看得见的信任
每到冬季,羽绒服总免不了一顿热搜。从去年央视曝光“假羽绒服”,到今年“女装店主不建议买300元以下羽绒服”的话题引发热议,多多少少折射出了当下消费者的“保暖焦虑”。


今年双11期间,《经济观察报》发布的《2025双11服饰美妆消费趋势调研报告》,更是直接指出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在美妆护肤和服饰消费中,参数造假难辨(36.8%)、信息难获取(32.8%)、解读无标准(31.7%),依然是三大痛点。
这其实是传统品类的共性困境:市场起步早,参与者鱼龙混杂,长期缺乏统一标准。今天的“消费热点”,转眼就变成明天的“维权焦点”。
而京东一出手,打的就是痛点。
京东的“又好又便宜”是品质电商的标杆,“正品行货”始终被视为生命线。如今,京东把这一基因延伸至服饰品类,正式上线了“JD FASHION”标识,帮助消费者“优中选优”。
具体来说,平台先一步从数万品牌中,严选出品质面料、设计百搭、价格合理的品质单品,打上“JD FASHION”的标识。带有JD FASHION的商品,等同于拿到了京东官方的高品质背书,可以安心买买买。
即使是有名气的大品牌,京东也并不会“无条件通过”。比如国产羽绒服品牌坦博尔,它的羽绒服的蓬松度、清洁度等参数,不仅超过了国标,甚至优于许多国际品牌,也是经过京东考察之后,才获得了JD FASHION标识。

冰岛雁鸭绒
不仅如此,对于JD FASHION品质单品,京东还主动提供一定的流量扶持,让它们更多消费者“看见”,也在引导行业回归产品价值的良性赛道,重新聚焦于谁的面料更优秀、谁的制作工艺更好、谁的版型更经典耐看。
如今,“JD FASHION”已覆盖轻薄羽绒服、羊毛羊绒、冲锋衣、棉家居服等秋冬核心品类。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京东严选”买到了心仪的秋冬装。
《经济观察报》调研显示,近八成消费者将“JD FASHION”标识与“安心品质”详情页视为最可信的“参数说明书”。“买服装上京东”的新传统,正蔚然成风。
双11购买酒水,越来越多人也首选京东,甚至超过了线下门店。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名酒时,京东不仅敢承诺“保真”,更能切实兑现这一承诺。
线上买酒难辨真伪,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过度依赖“事后处罚”。京东搭建的“名酒鉴真体系”,就从改变流程开始:把鉴真机构放在仓内,把鉴真环节前置。
从去年开始,京东超市与中轻检建立了联合鉴真实验室,还聘请第三方机构和大量的“神秘人”进行日常抽检。据了解,仅今年以来,已经抽检了50万瓶酒。已鉴定为真的产品,平台为其打上“名酒鉴真”标识,实现事前保障。

京东作为业内领军者,也在持续打磨更严谨、更可靠的标准体系。在鉴真方面,京东已经投入了超过5000万元。
这些“看不见的投入”,其实是京东在默默坚持——用扎实的标准,一点一滴积攒用户的信任,也在一点点推着整个行业往前走。

供应链是血管——要好产品,更要稳、准、快
清晨,北纬47°牧场的新鲜生牛乳刚挤出,10分钟内“低温锁鲜”,全封闭冷链直送工厂;四个星期之内,这罐锁住“鲜活”的奶粉,已化作宝宝嘴巴里温润的营养。
在今天,一罐奶粉好不好,早已不只是配方说了算。当宝爸宝妈们越来越关注奶粉的新鲜度和效期体验,供应链,成了决定用户体验的最后一道关口。
普通奶粉从采集到装罐,可能要经历几个月的过程。而京东和飞鹤携手共建的智能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从“产”到“送”的无缝衔接。每一个环节快马加鞭,从牧场挤奶到送达家庭,全程不超过28天。
在这背后,是一整套ToC导向的履约设计:通过京东的智能算法,准确预测生产和销量需求,在奶粉精准生产后,前置部署运往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人防+技防”质检与自动化仓储,拣选效率提升3-5倍,错误率趋近于零。

央视探访奶粉仓库
消费者下单后,“211限时达”与这套智能仓储调度系统紧密联动,不仅缩短了物流周转时效,更是最大程度的确保了奶粉的新鲜度。
截至2025年11月,已有飞鹤、伊利、雀巢等品牌超50款奶粉加入京东超市“奶粉28天新鲜直达”项目。这种“稳、准、快”的能力,正在被越来越多品牌验证。
格力空调基于用户“风太冲”“电费高”的真实反馈,在京东C2M机制下推出“AI节能王子Pro”,节电率达13.6%,而京东的送装一体服务让48小时内完成上门安装成为常态;荣耀新款大屏AI手机支持方言语音唤起乘车码,从立项到量产仅数月,依托京东物流实现211极速送达,还叠加以旧换新补贴、京补合约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对消费者而言,这些细节才是“好产品”的真实注脚:从下单那一刻起,工厂已按需启动柔性生产;收货那一刻起,全周期服务才刚刚开始。
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底色,从来不是只追求“快”,而是以用户为中心,让好产品不仅造得出来,更能稳稳当当地走进千万家庭的生活日常。

不只比拼价格战,更靠“价值战”赢得未来
今天,“史上最长双11”已临近尾声。
京东的逆势增长,并非源于流量狂欢,而是依靠极具竞争力的低价商品、扎实的价值交付能力,持续赢得用户信赖。
而这背后,正是京东超级供应链带来的极致效率,也是由效率带来的真低价。这种由商业模式创造的低价,不仅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更是长期可持续的为行业创造正向价值,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而在今年双11我们能看到,在“价格战”之外,一条“价值战”的新航道也已开启。
驱动这一新赛道的,是一套由“数据罗盘、标准基石、供应链血管”构成的三角飞轮。
这一点,也在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50%,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面向未来五年“消费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平台角色亟需进化:从“货架”升级为“基础设施”,从“卖货”迈向“共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京东,不只是因为“快”或“便宜”,而是因为在这里,每一次点击背后,都有对个体需求的认真倾听、对品质底线的坚守、对交付承诺的郑重兑现。
“又好又便宜”,从来不是口号,而是系统能力的结果。当消费理性回归,真正的增长,终将属于那些愿意为长期价值深耕的人。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