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问题可能更多的是,高中以下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的问题

【本文来自《课堂里的手机或许反映的是教育思想的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对于教育思想/方法问题,得分几个方面考虑:

  1. 不同年龄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小学阶段是基础,宜以死记硬背为主。初高中阶段要逐渐形成自学方法,为成年后的三观建立出发点。本科阶段要能主动运用自学方法,逐步建立三观,找到感兴趣的人生/研究方向。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要逐步培养独立研究能力。

   

2. 不同素质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即所谓“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潜力,有的人到博士阶段仍有潜力,有的人穷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形成自学方法,二者就不能采用一样的方法。对于无法自学的人,还是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3. 但是,学生无法形成自学方法可能只是对某些学科方向不感兴趣。本人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都会为之痴迷,自然会形成对该方向的自学方法。应当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果找不到,为生存计,还是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谋生的途径上下工夫。

   

4. 手机问题可能更多的是高中以下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对于小学生可以多些硬性限制,对于初高中生要逐渐放开,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教学方式,采用更能激励学习兴趣的方式。当然,无论如何激励,总会有学生无法自主管理,对于这样极端的学生,仍然要有极端的管理手段兜底。而到了大学本科阶段,更多的是靠自学,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因此只要不影响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不应当受到限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