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缩力拉满!果然还是芒果台最会整活!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打开视频平台,恋综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过去几年,观众对恋综的抱怨声从未停止,千篇一律的精英人设、精致到不真实的别墅场景、脱离日常的红酒牛排对话,让大家直呼“审美疲劳”。

  从《心动的信号7》里被群嘲的“死装哥”,到网友弹幕里“我们吃着廉价外卖,看富二代谈恋爱”的呐喊。

  市场早已发出明确信号:需要接地气的普通人叙事。

  于是,芒果台精准捕捉到这一需求,将镜头对准了北京一群普通打工人,推出了这档号称“牛马恋综”的节目,没有海归精英和创业主理人。

  只有产品运营、直播运营、剪辑师、图书编辑、程序员等我们熟悉的职场角色,甚至还有一位刚裸辞的电视执行制片,让观众瞬间产生强烈代入感——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

500

  节目设定十分简单:10位在北京工作的打工人,集体请了5天年假,前往海南开启一场短暂的恋爱之旅,5天录制结束后,他们返回北京,利用下班时间继续约会。

  与其他恋综嘉宾初登场时的精致礼服、精心妆容不同,这档节目的开场满是生活烟火气:嘉宾们骑着小电驴或共享单车穿梭在城市街头,出租屋里随意摆放的外卖盒,拥挤到令人窒息的地铁,以及深夜依旧灯火通明的写字楼,每一个画面都精准戳中打工人的日常。

  抵达海南的第一天,节目组原本安排了三小时自由活动时间,预想中嘉宾们会社交、看风景、开启浪漫邂逅,结果却出人意料。

500

  全员选择倒头补觉,只有入职没多久的“新晋牛马”和裸辞嘉宾例外,这份疲惫感让无数观众共情,仿佛看到了连续加班后的自己。

  节目中的初次见面,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和精心设计的破冰游戏,10位嘉宾在酒店普通的自助餐厅相聚。

500

  与传统恋综聊曼彻斯特的雨夜、高尔夫球技不同,他们的寒暄话题格外接地气:北京五环外东坝的房租、通勤路上的耗时、裸辞后的生存压力。

  自我介绍环节更是充满“职场氛围”,嘉宾们清一色穿着大T恤、休闲裤等适合通勤的服装,互相尊称“老师”“X总”,交流时还会用互联网黑话,仅凭“大钟寺”“西二旗”等地名就能精准推断对方的公司,场面像极了公司团建而非恋综初见。

500

  恋爱线的推进同样充满“打工人特色”。

  节目设置的约会环节,没有浪漫的海边漫步、精致的礼物互送,反而频频被工作打断。

  有嘉宾在确定约会行程后,凌晨1点掏出电脑投入工作;

  有人前一小时还在等待女生邀约,后一小时就和客户开视频会议到深夜;

  甚至有嘉宾在备采时接到工作电话,只能卑微地问导演“能接吗?”。

  约会聊天的内容也始终围绕工作展开,从通勤时长、房租价位到是否需要喝酒应酬,荷尔蒙气息稀薄,职场话题密集,被网友调侃“不是谈恋爱,而是职场对食”。

500

  尽管如此,节目中也不乏零星的心动瞬间:

  被观众吐槽“太拧巴”的男嘉宾司文楷,在多次内心挣扎后主动向心动人选张潇文发出邀约;

  刚裸辞的嘉宾和入职不久的新人,因身上“班味”较淡,相处时多了几分轻松氛围,成为节目中为数不多的甜蜜亮点。

500

  随着节目推进,打工人的无奈与现实感愈发凸显。

  5天的海南假期结束后,嘉宾们返回北京,原本期待的下班后约会,却因残酷的通勤距离变得举步维艰。

  他们的住址分散在通州、石景山、顺义、海淀等不同区域,地图显示顺义到石景山的公共交通需要2小时40分钟,“工作日见面,那真是过命的交情”成为他们恋爱路上的真实阻碍。

  节目录制期间,嘉宾们虽上交了手机,却始终摆脱不了工作的束缚,吃饭时看到同款咖啡机都会瞬间“工作PTSD”,聊起生活日常满是对房租、加班的吐槽,少了恋综该有的浪漫与暧昧。

  第三期节目中,甚至出现了五人同行淋雨、一整天没吃饭、关系毫无进展的窘境,让观众调侃“这哪是恋综,分明是换个地方加班”。

500

  更具戏剧性的是,节目开播没多久,一位哭诉上班emo的高人气男嘉宾,还陷入了“隐瞒素人女友上恋综”的争议,让这档主打“真实”的节目蒙上了一层造星流水线的阴影。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爆火,本质上是击中了当代打工人的集体情绪,但它的局限也同样明显。

  节目试图用“去精英化”打破恋综僵局,却陷入了“用一个标签取代另一个标签”的困境。

  镜头中的嘉宾并非最底层的“赛级牛马”,有房租7000元还能环球旅行的“上等马”,也有刚上班几个月就敢请5天年假的应届生,真正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打工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节目录制。

500

  同时,节目虽还原了打工人的真实状态,却忽略了恋综的核心。

  情感碰撞,过度密集的职场话题、尴尬的社交场面,让节目“性缩力”拉满,观众更多是在嘉宾身上看到了疲惫的自己,而非恋爱的心动。

  正如网友所言:“下班了谁想看同事谈恋爱啊”,当恋综失去了浪漫底色,只剩下现实的疲惫,自然难以实现口碑与热度的双赢。

  从现实意义来看,这档节目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代打工人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失衡。

  嘉宾们用掉全年仅有的5天年假参加恋综,结束后还要在下班后挤时间约会,折射出无数打工人“人生大事都在请假”的无奈。

500

  现实中,有人为了参加比赛恳请领导支持周末调休,有人因亲人离世请假被领导冷漠对待,有人甚至产生“请假羞耻”,将工作置于亲情、个人需求之上。

  节目中嘉宾们“上班就是‘死’了,下班又活了”的感叹,“客户睁眼,我就睁眼”的无奈,正是当代打工人被工作异化的真实写照。

  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甚至成为生活本身,让人们逐渐丧失了爱的能力、感受快乐的能力,这也是节目引发广泛共鸣的核心原因。

500

  归根结底,《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尝试值得肯定,它让恋综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撕开了精英叙事的伪装,但它的失败也提醒创作者:恋综的成功,不在于嘉宾是“精英”还是“牛马”,而在于能否捕捉到真实的情感碰撞。

  海外恋综已给出更多思路,《线下恋爱》通过“禁用手机”放大心动细节,《社间相亲》借“工位文化”展开嘉宾人生,它们的共同点的是用创新形式挖掘情感的真诚,而非单纯堆砌标签。

  对于当代打工人而言,他们渴望在恋综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更渴望在疲惫的生活中看到爱情的微光,而非被现实的沉重压得喘不过气。

  未来的恋综若想破局,或许需要在真实与浪漫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扎根生活的土壤,又要保留爱情的温度,毕竟在爱萧条的时代,人们需要的不是又一次直面现实的疲惫,而是一份来自情感的治愈与慰藉。

进入电影杂志——为你发现更多好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