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毛泽东眼中的《红楼梦》

今天不谈别的,专门聊聊毛泽东主席是如何看待《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红楼梦》作者虽然开篇提要时说大旨谈情,不谈政治。然而当不得真,仔细阅读,可以发现《红楼梦》里面的政治学思想立意颇高,实有开风气之先的气象格局。今天就以开国领袖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看法说起。因为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特别高,“不但要学点历史,还要读点小说,中国的旧小说最好的是《红楼梦》”,而且毛泽东在当时向高级干部提出《红楼梦》“是思想性、艺术性最好的作品,不读五遍不行”。
毛泽东眼中的《红楼梦》
毛泽东说《红楼梦》“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中国人从来把“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放在一起,治国和治理家的方法固然因范围不同有些不一样,但也有某些共同之处,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毛泽东认为应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讨论《红楼梦》的政治内容。毛主席把《红楼梦》看成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进行压迫的教科书,说《红楼梦》里有许多条人命比如金钏、晴雯、司棋、鲍二家的都是被奴隶主逼死的。这是毛泽东的一个提法。
毛泽东概括《红楼梦》是四大家族王、史、贾、薛的兴衰史。
毛泽东还认为《红楼梦》的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
毛泽东是政治家,是革命领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按一般比较浅的思维考虑,他应该更喜欢讨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因为《三国演义〉讲纵橫捭阖,怎样运用政治谋略,怎样靠战争取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为《水浒传》里总有一些农民起义的色彩。毛主席在历次讲话中讲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例子,讲过楚霸王项羽的例子,还讲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故事,但是他没有像讲《红楼梦》这么热情洋溢,将之地位提得这么高。
毛泽东还讲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中国人不要太骄傲,中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中国无非历史悠久一点,人口众多一点,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这当然不是一个最正规的说法,因为这里快把《红楼梦》变成立国之本了。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红楼梦》毕竟有一些地方打动了毛泽东,使毛泽东对它特别青睐,觉得里面学问很大,因为他还说过《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毛泽东的分析里已经提到《红楼梦》的政治主题——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家、学问家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读书人都在探究政治的兴亡、盛衰、治乱、沉浮的规律。
《红楼梦》里的兴亡、盛衰、治乱、沉浮的规律
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经历过众多朝代,每个王朝都有兴起、发展、鼎盛、衰亡的历程。有的时间很短如秦朝,一开始气势何其雄哉!无敌天下,统率六合,囊括八方,但很快到秦二世就灭亡了。有的比较悠久,可以历时几百年。《红楼梦》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哲学的与宿命的
所有的政治、朝廷,以至所有的家族,都是盛极必衰,兴久必亡,都有一个从生长、鼎盛到衰落、灭亡的过程。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很像印度教。印度教崇拜三个大神——生命之神、创造之神、毁灭之神,把毁灭提高到最伟大的神,认为万物都会灭亡。
2001年,时任党的最高领袖的江泽民同志接见当时即将离任的美国大尚慕杰的时候说,中国文化讲“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而美国文化里没有这一条。现在美国非常强大,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美国相比,正因为如此,我希望你转告布什总统,美国应该慎重行事。这说明“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和宿命的思想。
政治资源的耗散
一般意义的政治资源不但对于贾府是适用的,对于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至对于今天,都有参考性意义。
第一是背景。贾府的背景,一是荣国公之后,算是名门之后;二是元春是皇帝册封的贵妃,他们是皇亲国戚。但是也要看到这两个背景的不可仗恃之处,一是名门之后已经过了好几代,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二是元妃死得比较早。
第二是德行和形象。中国的政治非常讲究道德化。贾府的情况是走向反面,出现道德危机。用焦大的话说是“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用柳湘莲的话,除了门口的石狮子以外,全是不干净的。所以贾府没有德行的资源,而是恶名渐出,积怨日多。
第三是新的功劳。毛泽东很懂得这一点,在“文革”当中一再讲,“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人人的老本都是有限的,贾府到了这一辈政治资本是“零”。
第四是本领。很显然贾府也是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
第五是人气。有有形的或者无形的选票,哪怕是哗众取宠得的选票。选票多的人不见得真好,但是选票也是一种资源,即使在一个自上而下的选择占主要地位的社会和时代,无形的选票仍然重要。贾府干的坏事很多,实际意义上的犯罪记录很多,在人气方面是负数。
第六是能够受到上层的特殊宠爱。在这一方面贾府也一无建树。
第七是有很长的资历。贾家也没有。
最后,贾家的财产也是入不敷出。
通过研究荣国府和宁国府可以看出,贾家是一个恶性消耗原有资源的家族,其灭亡不可避免。毛泽东也讲,贾家为一把扇子就逼死“石呆子”;薛蟠打死冯公子,非但一点事没有,还把英莲霸占为妾,本来冯公子挺喜欢香菱(本名甄英莲),她没准能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但是被薛蟠破坏了,这些都是恶性的消耗。这给我们一个教训,任何个人、集团、家庭,如果对所有的资源不是积极积累,而是恶性消耗,那么就逃脱不了衰微、灭亡、颠覆的命运。
其他资源的耗散和危机
首先是贾府的文化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红楼梦》里除了贾政一个人以外,其他人对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均抱疏离态度,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和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距离越来越远。一个是贾敬。《红楼梦》里面曾经有一个对联“箕裘颓堕皆从敬”,贾敬好道求仙,整天不是打坐就是炼丹,最后因为吞丹太多而死。二一个是贾宝玉。从鼓励反叛的观点上我们一再说贾宝玉很好、很可爱。但是贾宝玉对封建意识形态也是采取疏离的态度,他最怕、最讨厌人家说,你要好好念书,将来要有功名,要报效朝廷。我个人觉得贾宝玉谈不上叛逆,他在最大的问题上不敢叛逆。但是贾宝玉是疏离,他带有一种青春期阔少爷的任性,他感叹人生的短促和虚无,也看不上像贾雨村那样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完全为个人谋私利的社会现象、风气。相反,他认为还不如和姐姐妹妹这些女孩儿在一块,还有点灵感有点真情。实际上不疏离的、认真做的就是贾政。可是贾政出去做官,由于要求太严格,手下的人都离开了,所以贾政实际又办不成任何事,完全脱离实际。贾府里其他的人如贾琏、贾珍、贾蓉更是偷鸡摸狗、无恶不作,除了恶性消耗资源以外,办不成任何事,这是一种文化危机。
其次,管理和人才危机。贾府里没人管得了事。在给秦可卿办丧事的时候,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风总结出五个问题: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这是属于人、财、物管理上不行;二是事无专职、临时推诿,这是分工、责任和问责制上不行;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这是财政上的危机;四是事无大小、苦乐不均,这是属于劳动组织、劳动分配上的问题;五是家人豪纵,有脸的不服钳束,无脸的不能上进,即有关系、比较走红的有脸人不服管教,不红的这些人再好好干也是白干。从这里可以看出管理危机。
再次,财政危机。所谓寅吃卯粮,赤字非常严重。书中在元妃省亲一章也写了各方面的人,包括王熙风在内,雁过拔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牟取暴利等情况。贾府财政上发生很大的危机,而财政危机也会变成政治危机。
这里,还想特别之处的是:毛泽东特别欣赏《红楼梦》中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毛主席在开展反对苏修斗争的时候特别提到“两霸”,一个是帝国主义美国,一个是修正主义苏联。说不要以为他们有什么了不起,大有大的难处。这句话出自皮货商人冷子兴之口,他批评贾雨村,说亏你还是一个秀才,为何这样的不通?不通就是不了解生活,脱离生活,不了解事理。他说要知道大有大的难处。但是这个“大”要灭亡也还很慢,因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衰落过程很缓慢。
毛泽东也喜欢引用下述的例子。快过年了,家里的佃户、庄户头子,送到贾府一个明细表,标明皮货、腌肉、粮食、好稻米、各种能保存的蔬菜的数量。可是贾珍看了后说,送这点东西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然后庄户头子乌进孝就解释,说现在农村天灾人祸、生产凋敝。毛泽东之所以最喜欢看这些,在于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贾家的财政困难。 这是关于政治的主题——兴亡、盛衰、治乱、沉浮的关键在哪里?这是读《红楼梦》的时候值得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