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赋》

《驰骋赋》

——咏当代高铁建设并寄怀

时维盛世,岁在芳华。观夫华夏版图,纵横经纬,铁轨蜿蜒若游龙振鳞;通达九州,长车呼啸如雷霆贯野。昔年太白叹蜀道之难,今朝黎庶享驰骋之便。此乃国之脉也,民之福也,文明之新章也。

京沪之线,首开先河。北起燕云,南抵吴越,千里山河一日还。钢轮碾碎星月,银轨贯穿晨昏。窗外江南烟雨未干,已见冀北霜雪初霁。此非造化之功,实乃人力之极!勘测者跋山涉水,以双脚丈量天地;设计者焚膏继晷,借毫芒勾勒乾坤。白首工程师剖肝沥胆,青年工匠辈呕心沥血。正是"铁肩担道义,妙手绘通途",此间风骨,岂非与古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脉相承?

若夫桥隧之雄,尤堪绝唱。穿山则巨龙破岩,跨水则长虹饮涧。贵州群峦间,高铁凌空飞渡,与吊脚楼相映成趣;长江波涛上,多轨并行交错,共千帆影演绎传奇。终南山隧道吞云吐雾,丹昆特大桥挽河系峰。昔年徐霞客徒步行吟处,今朝已有钢铁脉络贯通地脉;古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想象,终成"天堑通途,朝发夕至"之现实。

更观八荒通衢,九域联网。哈大线驰骋雪原,兰新线横穿大漠,海南环线逐浪而奔,青藏铁路破空而行。秦岭隧道群贯通南北气候分界,港珠澳大桥串联粤港澳云涛。每根轨枕皆镌刻匠心,每颗道钉皆凝结智勇。此非徒土木之功,实为文明之脉延展——自秦汉驰道至隋唐运河,从丝绸之路至星际航途,中华生生不息之精神,正在于不断突破疆界,重塑乾坤。

至若技术攻坚,更见风骨。自引进消化而至自主创新,由追赶时序乃至引领潮流。耐寒钢轨抵严冬之酷,无缝轨道平如镜面;智能调度指挥千车,北斗导航精准定位。院士皓首穷经于实验室,技术员风餐露宿于建设线。此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最佳注脚乎?当复兴号以三百公里时速划开晨雾,那金色闪电中闪耀的,何尝不是千古士人"虽千万人吾往矣"之肝胆?

观此高铁网络,非惟钢铁长城,实乃文明新脉。缩地理之隔阂,联心灵之交融。江南茶香犹温,已至塞北毡帐;滨海珍馐方启,即达西北边城。学子晨谒岳麓,暮听曲阜弦歌——此非《礼运》"大道之行"之当代显彰乎?

赞曰:铁轨纵横贯九垓,长车追日破云来。凿山敢教龙蛇动,跨海能令蜃楼开。百代匠心凝钢骨,千秋志业铸瑶台。虹桥飞架通星汉,万里河山入壮怀。

其精神血脉,正与滕阁"北海虽赊,扶摇可接"遥相辉映。虽世殊时异,而青云之志一也。

沧海桑田,精魂不改;

星移物换,求索未休。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之密钥,正系于此!

/

/

/500500500

——难听的话不让说,那就赋赞歌一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