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次收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还回复了 但至今杳无音信

1977年8月16日的深夜,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耳朵"射电望远镜记录仪突然划出一道剧烈波动——72秒内,一组强度达到30倍宇宙背景辐射的窄频信号从人马座M55球状星团方向袭来。值班的杰里·埃曼在打印纸上圈出这组异常数据,激动地写下"WOW!",这个后来被称作"哇信号"的宇宙谜题就此诞生。

当计算机将信号强度转换为字符序列"6EQUJ5"时,科学家们发现其呈现出典型的智能信号特征:1420MHz的氢线频率恰好是星际通讯的理想频段,带宽不足10kHz的精密程度排除了自然天体辐射的可能。更令人震惊的是,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完美符合了"灯塔效应"——就像外星文明刻意用定向天线扫描过太阳系。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迪克指出:"这就像有人在宇宙中举起火把,对着地球方向快速晃了三下。"

面对这个可能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大发现,科学界迅速分裂为两派。SETI研究所的吉尔·塔特团队通过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观测,却再未捕获重复信号。而哈佛大学的保罗·霍洛维茨则提出颠覆性假说:这或许是某种新型中子星的"自转刹车辐射",他列举了PSR B1931+24脉冲星会周期性"关闭"辐射的案例。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模拟实验显示,自然天体要产生如此精准的频段控制,其磁场结构需要违反已知物理规律。

500

在持续三十年的争论后,2012年8月15日,阿雷西博望远镜向人马座方向发射了人类史上首个星际回复。这份由数学家设计的数字信息包含质数序列、DNA双螺旋结构图,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三维坐标。项目负责人道格拉斯·瓦科克解释:"我们采用了与原始信号相同的氢线频率,用二进制编码传递最基础的宇宙语言。"这个决定引发了轩然大波——斯蒂芬·霍金在《卫报》撰文警告:"这如同哥伦布时代的美洲土著点燃狼烟,可能招致不可预知的文明碰撞。"

现代天体物理学为这个宇宙悬案提供了新视角。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近年发现,M55星团中存在大量"流浪行星",这些脱离恒星的黑暗世界可能依靠地热维持地下海洋。麻省理工学院的萨拉·西格教授认为:"若存在利用暗物质能源的戴森球文明,他们完全可以在星际空间建立中继站。"而中国FAST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李菂则提出更谨慎的观点:"考虑到M55距离地球1.7万光年,我们收到的可能是早已灭绝文明的遗存信号,就像宇宙考古发现的陶器碎片。"

在等待回应的43年间,人类对地外文明的认知已发生范式转移。2019年突破聆听计划分析100万颗恒星数据后,得出了"银河系可能存在36个活跃通讯文明"的德雷克方程新解。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杰森·赖特提醒:"先进文明可能使用中微子或引力波通讯,就像人类不会用狼烟传递电子邮件。"2024年建成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具备同时监测1000万颗恒星的能力,其灵敏度足以探测到火星上普通雷达的泄漏辐射。

这个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宇宙对话尝试,本质上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终极追问。正如卡尔·萨根在《宇宙》中所写:"在浩瀚的黑暗森林里,我们既渴望找到同伴,又恐惧暴露坐标。但真正的危险或许不是收到回复,而是永远收不到任何回复——那将证明智慧生命终将孤独地熄灭在无垠时空里。"随着星际通讯技术发展,人类或许终将解开"哇信号"之谜,无论结局如何,1977年那个夏夜的电波,已然成为地球文明成长的独特注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