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5098个瞬间
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1.2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三分之一文物首次展出……
最近,岛叔岛妹去看了一场展览,深为感动,深受教育——《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
那里有5098个瞬间,值得所有中国人凝视、沉思、铭记。
一
“绚烂神州地,白山黑水间。八载寒强敌嚣张,铁蹄肆践踏。中华民族遭蹂躏,惨痛难堪言,骨暴原野血染白山巅……”
——《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1939年,李兆麟将军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编写)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展览中,赵一曼这封家书,让不少参观者红了眼眶。
1931年9月18日深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10月15日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称:“眼下东三省所遭受的事变,其意为日本已经决定阴谋吞并东三省,日本的帝国主义计划,处心积虑,由来已久”。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东北各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展览首次展出了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以及今年最新公布的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1路军第3师的信函等。
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进行曲》
(1937年,上海音乐家麦新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
让岛妹印象深刻的,有一张发黄的烈士证书。
证书的主人叫沈忠明,中共地下党员。1937年7月8日黎明,日军发起进攻,企图攻占卢沟桥;沈忠明率驻守士兵奋勇反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身中两刀,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他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牺牲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却用生命留下永不褪色的名字。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时隔88年,我们依然能从展出的《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读出那份急迫与果决。
(图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当时的中国什么样?
1978年,北京白塔寺白塔整修,一名文物工作者在塔顶夹缝中,发现了一封泛黄手写信。这是1937年北平沦陷后,市民罗德俊记录日军暴行的手书。为安全计,他将信藏入正修缮的白塔寺塔中。其中写到:
“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计……”
短短148字,无数苦难在其中。“白塔手书”记录下的满目疮痍,也让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战场——
展陈中有一面白底黑字的“死”字旗!
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父亲送他这面旗。硕大“死”字苍劲有力,“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的竖批,令人为之折节。
这就是当时普普通通的中华儿女的决心与信念!
向死而生者,虽死不朽。一名战士如此,一个民族亦然。
展览也实景还原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知名战役。在这里,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以及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图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面对实力远胜自己、穷凶极恶的敌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也很重要。
大家都很熟悉地道战。展览中,有一块地道战数字地道剖面图,用手指点击,便能直观了解到相关作战设施和战术,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当年地道战打鬼子的情景。
(图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三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
(1939年4月,陕西延安正式首演,随即传唱全国)
1931-1945年,中国先后有930余座城市被日军侵占,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
这是一面极具冲击力的墙——
“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南京大屠杀和日本实施细菌战证物的相关展区,让人心情沉重。在这里,岛叔岛妹几乎透不过气来。
细菌部队制服、第731部队培养细菌的烧瓶、第731部队用于活体解剖的医用挂架……
看这些日军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铁证,你就知道什么叫灭绝人性、丧心病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劳动力缺乏,日本政府强征中国劳工到日本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前后169批、38935人,众多中国劳工死伤。
1941年,“满洲劳工协会天津支部关东洲劳务协会”发给14岁刘老生的劳工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径,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
还记得那部名为《里斯本丸沉没》的电影吗?它讲述了一个真实又沉重的故事——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途经浙江舟山东极岛时被美军潜艇误判后击中;为防止战俘逃跑,日军钉死舱门,企图将他们永远埋葬于这片海底。
是中国渔民挺身而出,冒死救出384名战俘,并为他们提供了食物、衣物和庇护所。
四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
大家也许不知道,这首经常在超市里听到的贺岁歌曲,其实最初是写给抗战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重庆一家照相馆里,一位父亲抱着8岁的儿子拍照。他特地让儿子将一份《大公报》号外叠好抱在胸前,并叮嘱儿子,将大标题冲着镜头:
“日本投降矣!”
那一天,所有中国人都在欢庆。
身处上海的作曲家陈歌辛听闻此消息,激动万分,写下这首《恭喜恭喜》。歌中反复出现的“恭喜恭喜”,是对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迎来胜利的由衷欢呼!
如果您来到这个展览,走到这个区域,一定记得拿起耳机,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悦。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对了,还要说一句台湾。
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殖民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还有一个场景——
1946-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28名日本战犯,其中25人被判处甲级战犯罪。但是,14名甲级战犯却被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中,成为延宕至今的历史遗留问题。
他们真正该在的地方,是这里!
走完全程,感慨万千。
一面巨型照片墙,引来很多人留念。
这面墙,由5098张记录各类抗战经典瞬间的照片组成——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浴血抗战了5098天。
历史在此处凝结,并无声注视我们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