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你过气了

来源:微信公号“李月亮”

500

0 1

这几天,网上有个又好玩又好笑又让人百感交集的事。

起因是有位网友发了这么个贴子:

500

此帖一出,周杰伦粉丝坐不住了。

此前,他们是一群老老实实的传统粉,偶像出专辑就去买专辑,开演唱会就去听演唱会。

他们从未想过要去什么“微博超话”给偶像刷排名,或者帮他转发微博,让他数据破万。

但是忽然之间,他们发现曾经“封了神”的偶像,居然因为数据差,被质疑被嫌弃了。

这谁受得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帮周杰伦做数据”战役打响了。

那些早已隐居江湖的杰粉被迫营业,自发组织起来,纷纷学习新时代怎么给偶像冲排名。

500

500

几番苦学,加几轮苦战之后,周杰伦微博超话从根本没上榜,直接冲到了第二名。

 

500

 

第一名的粉丝极其强悍,动用各种手段,无数小号上阵,宣称势必要守住第一,让过气歌手看看他家小主有多不好惹。

500

 


这边新生代意气风发,那边老杰粉也不甘示弱。

虽然无组织无纪律,对打榜也相当生疏,但他们的心是火热的。

边上班边打榜、边做饭边打榜、边带娃边打榜……

 

500

最后,终于,周杰伦成功登顶!

500

很多人说,看到周杰伦占领封面那一刻,瞬间一股热泪涌入眼眶。

因为很不容易。

因为捍卫了青春。

更因为,证明了真正的实力永远大于虚无的流量。

我弟弟说,他曾经和宿舍同学在KTV,一口气唱了周杰伦的58首歌,7个同学,全部从头唱到尾。

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度吧。

而那些所谓流量明星的作品,又到底有多少人听过?有多少流传度?

有一个杰伦粉说得特别好:

 

500

 

0 2

 

决定一个歌手红不红、好不好的,是他在多少人心里,留下了多深的印记。

而这,可能跟某个榜单的排名、某条微博的转发量毫无关系。

榜单、热搜、流量都是一时的,才华才能被人铭记。

有人说,这次杰粉大作战,是一次嘲讽数据的行为艺术。

他们用事实证明了,什么流量,什么数据,什么“控评”“打榜”“反黑”“投票”“KPI”,都敌不过一个明星的真实实力,敌不过那一首首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

那些不去做数据的实力派,分分钟可以从榜外冲到第一名。

真是扬眉吐气啊。

这世界,有时候真的太畸形了。

明星需要拼命买粉丝、买热搜、刷数据,才能证明你有流量,有流量你才能接到好代言、好剧本、大制作,然后更红,赚更多。

所以,很多明星根本没本事,也无心练本事,只是花大量精力和资金去冲那些毫无意义的榜单。

而当这些花拳绣腿的流量明星占据了大众视线和社会资源,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明星,就渐渐坠落了。

这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都懂这个道理,所以都对刷数据深恶痛绝。


0 3

 

其实,“让数据说话”本身没问题,但我们需要的是真实数据,而不是搞一堆弄虚作假、表面现象、华而不实的数据。

遗憾的是,“假像干扰一切”几乎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实打实出好作品的明星,往往打不过会炒作、会打榜、会抢版面的。

在单位老老实实干活的员工,往往打不过能说会道、围着领导转的。

医院里只会治病的医生,往往打不过会宣讲、会标榜、会做假论文的。

……

那些不怎么说话、只会苦干实干的人,常常打不过巧嘴招摇、会做表面文章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就很像不会打榜的周杰伦。

她一生潜心研究,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却连个院士都没评上。

同事们评价她 “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为人低调,而且是长期低调”。

她自己说“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心思也没时间想别的。”

一个不会宣扬和标榜自己的人,通常就会与名利擦身而过。

人民日报曾经犀利发问:

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人,落选院士。

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

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0 4

好在,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少数人可以定论的。

屠呦呦晚年,用无可辩驳的科研成果,为自己迎来了全国、全世界的认可。

她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医学奖。

BBC发起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科学家篇”中,屠呦呦和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并肩入围,她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唯一的亚洲人。

盛誉至此,是不是院士,对她来说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500

0 5

上个月我去拜访一个师姐。

她是大学老师,教学水平很高,很受学生欢迎,每节课都爆满。

但和屠呦呦一样,她耿直、实在、不喜欢玩虚的,所以快五十了,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讲师。

当年和她一起入职的同事,都一步步升职加薪,成了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长。

比她年轻十几岁的老师,也靠着各种手段,挂上了副教授。

她眼睁睁看着,心里也不是滋味。

但她就是不会去讨好领导,去拉帮结派,去曲意逢迎,去自我宣扬。

于是她就只能原地踏步。

当然,讲课她从不懈怠,因为要“对得起学生”。

直到去年,有调研组去她们学校考察,校长放着很多教授、优秀教师的课不选,专门让领导们去听她的课。

结果,另一个校长对她的课大为赞赏,直接把她挖走了,委以重任,薪水翻倍。

上次见面她说起这些事,我也是觉得大快人心。

这世界,总是有很多虚假怪现状。

常常,你吭哧吭哧干半天,不如人家巧言堂皇说几句。

有实力的,不如会表现的。

最后,钱和好处,都被他们拿走了。

这听起来很让人沮丧。

但是,我们也真不必太悲观。

因为那些真正能干的人,也常会得到命运意外的礼物。


​ 

0 6

 

这段时间我发新书,幸得大家支持,卖得挺不错。

正窃喜,出版社的小伙伴甩过来一位网红的新书链接,说:这本书预售销量是咱们的十倍。

我一惊:啊?

她说,不只我们哦,那谁和那谁(两个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家)跟他比也差远了。

我更惊:啊!

她叹口气说:你看看他的文字,高中生作文……

我大概扫了一下,果然。

那他怎么卖这么好的?

宣传,炒作,煽情绪,各种手段,人家会弄……当然,这种书也留不下,一阵风就过去了,作者自己割一茬韭菜赚一笔钱而已。

我很汗颜。

我这种不掌握任何手段,只会闷头写文的人,好像确实没办法跟人家拼销量。

尽管我是职业写书的,人家是随便玩票的。

后来我跟一个作家同行讲这件事。

她向我发出灵魂之问:二选一的话,你是希望写一本糖水书、赚一大笔走人,还是提供真正有思想的文字,拿一点点钱?

我挣扎了半天,说还是后者吧。

虽然赚一大笔很诱惑,但空手拿人钱,总觉得心里不安。

0 7

 

《一代宗师》里说,人这辈子,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

或者说,有人数据好看,有人作品好看。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作品好看的人,数据也好看。

可惜现实里往往不是如此。

世上有太多这样的“实力派”:活干得好,但不会宣扬,不会玩套路,不会弄虚作假,不会表面现象,不会自我标榜,就只会认认真真地做事,把自己最大的劲儿使出来,最好的本事交出来,放在那里,给大家用。

他们贡献得最多,得到的却很少。

舞台上没有他们的声音。

名利簿上也不会记他们一笔。

看着那些玩得溜的人光鲜亮丽,他们心里也难免泛起一点委屈。

有时候也忍不住想去争一争,但终归还是学不会浮夸,玩不转套路,做不到左右逢迎。

太累。

最后不得不退下来,怀着委屈,继续默默做事。

不公平吗?

是。也不是。

因为从短期和表面看,确实是老实人吃哑巴亏。

但从长远和内里看,则完全不然。

首先,你干活拿钱,踏实心安。你提供的是超值的价值,夜深人静想起来,不心虚,站在人群里,腰板也直。

其次,到了必须“动真格的”的时候,你不会输。你的积累,你的付出,你的信誉,会在最关键的时刻,为你赢得超值回报。

所以,如果“面子”“里子”只能二选一的话,我还是希望能活成里子。

因为做人,实力永远是硬道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