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待有时:中考——早到的人生分水岭,写给中考失利的家长

花开待有时:中考——早到的人生分水岭,写给中考失利的家长

 

45.38%,这是2019年深圳公办高中的升学率,创历史新低,见图如下:

500

纵观深圳数据,意味着每年有一半多的孩子被中考分流,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到了职高、中职技校之类的学校。这里面有国家近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有关, 更有无奈的事实,去职高、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多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其中不乏青春叛逆不服管教的。这类孩子的家长普遍有失去耐心、接受现实的心理。然而,在十五、六岁,就早早迎来人生的第一次分层,这个节点的选择却是值得商榷的。

十五、六岁正值鸿蒙半开的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特点是半梦半醒,似懂非懂,而接下来的16-18岁,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可塑性极强的黄金年纪,积极正面的环境尤为重要。 此时进入职高中职,无意放弃了这个黄金可塑期,而职校学生群体和师资环境,易让孩子过早放弃向上的动力,残酷点,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孩子在这个年纪人生就一眼看到底了,所以这个决定要慎之又慎。

另一种声音是3+2也可以拿到大专文凭,之后还能专升本。然而在本狼看来,3+2本质上更似温水煮青蛙,为年龄尚小的孩子提供一种延迟就业的方式,这样的教学环境和质量想升本, 难度可想而知。 所谓的大专文凭,在一、两百分就可以读大专的今天,含金量趋于无。

那么,有些家长会说了孩子不会读书也没有什么办法啊。在下此结论之前,建议先想清一个问题,即孩子书没有读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IQ不如人,还是根本没正常去学习呢? 实际上除开1%%的天才和1%%的先天不足,绝对多数人的IQ是无异的,普遍情况是书没读好而不是不会读书,个中原因大多可归结到家长或多或少曾犯下的教育错误,最终导致了孩子思想上的不学或厌学的状态。此时的家长,除了改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外,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时间等待他成长,或说思想的改变。

无数的例子看到,思想改变的孩子迸发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学渣变中上,甚至学霸的不在少数,即使依旧普通,但进入正常的高中读书,从心理上的自我认同仍会强于过早进入职业化教育。

那么如何给孩子时间等待他成长呢?有几个参考选择,一是复读。实际上由于职业化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及升学率的考虑,留级复读这条路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学校不给学生留级的机会,甚至许多学校会在初三上学期就开始说服学习较差的学生家长放弃中考转投职校。 在留级复读走不通的情况下,以往届生、社会生身份重新参加中考是政策许可的,通过当地教育局咨询情况即可,而在具体学习安排上,可考虑借读或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复读。另一个办法是,设法进入正常高中(通常需要一定的关系)或者进入私立高中(大部分情况花钱就可以)就读。

无论是初中复读或直接进入高中,目的是避免过早进入职业化教育,人生过早分层定型。为孩子多争取三年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等待他成长。

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基础太差,会不会跟不上的问题。本狼的看法是初中知识是基础入门级内容,中考失利愿意复读的孩子,某种程度上思想已经发生转变,正常学习下(不是说特别努力的),考上高中是大概率的,即使失利,再读职校无非是损失一年时间而已,作为家长,亦算是为孩子争取过了。如果有幸是进入了正常的高中,也毋需担心基础差的问题,高中会重过用到的初中知识点,跟上不难。

以上是作为应对过早到来的人生分层的一些看法,为懵懂未开的孩子多争取一些成长的时间。同时,在国家发展进步的今天,期待高中阶段能尽早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而在心理和生理更加成熟后的职业化教育,则是更健康合理的时机。

500

斯文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