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让邓超哭了100天的电影,撕开了教育的一个口子,给父母上了生动一课…

从小,我们身边都有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名叫“别人家的孩子”

但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看看“别人家的爸爸”

这个“别人家的爸爸”来自电影《银河补习班》

他早早经历了坐牢、离婚、失业、打架

并且缺席了孩子童年时代最重要的成长时光

然而却是这样一位世俗眼光里的"烂爸爸"

用自己的方式将儿子培养成宇航员

并成为儿子马飞心里永远的一束光!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这个关于父与子的故事横跨30年,记录了马飞童年、少年、青春期这三个人生阶段,收获爱与成长的平凡感动。

而在一幕幕的温情背后,却不无犀利地探讨了当下教育界最为争议的难题。

鼓励式还是惩罚式?

一手包办还是自由生长?

“赢在起跑线上”还是“拥有快乐童年”?

在花絮中,主演邓超说影片中这位父亲的角色是如此让人感动,自己“哭了100天,都快哭瞎了”,对童年的追忆,对教育的深思,对观念的共鸣…… 走进这里,或许能给我们新的启示。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

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

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在马飞的家里,妈妈是传统教育方式的坚定奉行者。

但即便看着儿子“成绩垫底,迟到旷课,武侠小说看得比课本勤快”,打心眼里觉得他不是读书的料,却仍然不切实际地逼孩子非考上清华北大不可。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然而一心扑在生意上的马飞妈妈,却从未花太多时间照顾孩子。

与之相反,爸爸马皓文从不对孩子说你应该做什么,他带儿子去看飞行展,一路上翻山越岭,接触社会万象,学一些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他带着孩子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从一个地球仪开始,引领儿子一步步走向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之路。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作为桥梁工程师的马皓文告诉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儿。”

他用20年时间,带着儿子到处去找工作,点灯熬油写自己的申诉材料,让孩子看到自己是怎么从废墟上重建自己的人生。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影片的明线是儿子马飞的逆袭,而另一条暗线是马皓文用了足足二十年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教会孩子永不认输。

就这样,马飞清晰地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而后身体力行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工程师师马皓文建造的桥曾经垮过,但是作为父亲,他用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心中的那座桥一点点垒起来了。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父母不仅仅是个身份,更是一份终生制的职业。我们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路,但是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选择路。

2016年,曾有教育机构对很多00后小朋友做过调查,当被问及“孩子,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之时,仅有一部分孩子能给出具有使命感、令人信服、哲学式的答案;还有一部分孩子根本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

相反,那些知道了“人生密码”的孩子,一开始就能比别人少走很多弯路!       

在天津,有一个11岁男孩熊文菡,小小年纪就拥有了多项发明,有的还具有国家专利!

看到小朋友落水太危险,他就想着发明一种“婴幼儿海上救生呼吸管”;看到食堂里常有人剩饭剩菜,他就想着发明一个自动判断是否“光盘”的餐盘回收机器人。

他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座右铭,不仅在学校品学兼优,还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科技发明,掌握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

500

图片来自网络

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说:“一个人抱着什么目的去游历,他在游历中,就只知道获取同他的目的有关的知识。

拥有兴趣,并可以持续为兴趣发展而付出努力的孩子,才能不断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坚持自发式学习,并且一步一步自我实现。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马皓文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脑子要动起来。

“如果刚刚考了高分的孩子们,都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扔掉自己的课本和试卷,我很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难道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吗?”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在马皓文心中,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时刻绝不是考试前的几天,而是应该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普通补习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具体分数,而马皓文和他的“银河补习班”最大的意义却是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人生目标。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不是给孩子定目标,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朝一个目标坚持努力、永不认输!

他希望孩子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而不仅仅是考上清华北大,“上清华北大只是实现梦想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记住,你是爸爸的骄傲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获得父母的肯定,可以说是他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然而在爸爸出现以前,电影中的小男孩马飞却没有那么幸运。

马飞在老师和同龄人眼中是一个“缺根弦”的孩子,教导主任会当众说这个孩子就是个煤球,没救了。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就连他的妈妈也说自己的儿子:“这孩子本来就笨。”

当马飞在学校犯了错,被教导主任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点名批评,马飞的母亲不问缘由,冷嘲一句:“你可真给我长脸呐。”

在他们眼中,严是爱、松是害,要锻炼孩子的内心承受能力,打骂是最有效的捷径之一。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就这样,在学校、家庭以及校园暴力的重重压力下,马飞变得敏感自卑,被寄宿学校成绩至上的教导主任逼得一看到书本就想吐,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对自己更是自暴自弃,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读书了,而去楼下卖煎饼。

但马皓文不放弃,他说狗剃了毛还不敢出门,何况是孩子。如果骂一个人就是为了他好,你为什么不每天对着镜子骂自己俩小时?

从那以后,马皓文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让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重燃自信。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强有力的后盾,让他们无畏前路的风雨,因为父母永远都在支持着他们。

马皓文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在老师讥讽他儿子、侮辱他儿子的时候,他没有跟老师一起骂自己孩子,而是站在孩子这一边,跟老师据理力争。

即便全世界的人都瞧不起马飞,但爸爸一直都坚信,我儿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他总是变着法儿找出表扬的理由,就连马飞考了倒数第五名没脸见人,都会高兴得像拿了第一一样地表扬他,因为孩子比以前足足进步了四个名次,就更加卖力地给他补习功课。

“优点总是越夸越大,而缺点却会越说越多!”马皓文的鼓励完全发自内心的,当他看着马飞说着那些夸奖的话的时候,眼睛里似乎就像闪着光一样,充满了崇拜感。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也正是这种光,让马飞真的相信自己就是少年霍金,不仅点亮了他心中对学习的热情,更点亮了他对人生的好奇心。而教育和学习,说到底不就是对“好奇心”的培养吗?

儿子马飞有航天梦,但是却与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格格不入,更让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周围人异样的目光。

马皓文就对儿子说“喜欢就真喜欢,别人说什么都不改”。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他甚至带着儿子马飞逃学看航展、干苦力给儿子买电脑……用实际行动支持儿子的选择。

除了不断鼓励马飞之外,马皓文为儿子的付出,只能用“数不清”来形容,马飞一句想要电脑,马皓文就想尽各种方法攒钱,甚至卖血。

一个更让人动容的细节是,当他们吃饭的时候,桌上会有两盘馒头,一盘是新蒸好的,蓬松雪白;另一盘一看就是反复加热过的老馒头,坑坑洼洼,颜色发黄。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在父亲的鼓励下,儿子终于完成了自信的重建,曾经老师眼中的“劝退生”逆袭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不可能”。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500

没有哪一个家庭是十全十美的,即便是电影中的马飞,也没有健全的原生家庭——父亲蹲了七年大牢,父母离异,母亲再嫁;即便如马皓文一般信任、支持孩子,他们也有过两次争吵。

但就像电影里父子俩在争吵时所说的一样:

“儿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做别人的爸爸” 

“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做别人的儿子”

500

 图片来自《银河补习班》剧照

虽然是头一次当爸爸,但还是在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和依靠。

虽然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过煽情,但这段父子之间的故事足够真诚,值得被所有人期待。

作者: 小林君,精英说作者,英国文化研究领域海归小硕,用心码字。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