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发大水,淹了俄罗斯

最近,一场大水降临了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简称布市,中方有时称海兰泡)。在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交通断绝,民房被淹,电力设施停转。父母们为了保护孩子,只能把孩子挂在门口的篱笆上,因为家里已经水漫金山了。

500

黑龙江-阿穆尔河周边诸多俄国城市

这次受灾的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如此洪灾,在布市居民看来却是习以为常,还有人一年一度专门等着灾害到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就已经习惯的洪水

布市今年遇到的这场大水确实在历史上很罕见。7月16日,全市降水量达到了61毫米,是往年平均值的1.5倍,达到了月度降水标准的几乎一半。而且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报告,这样的降水还降持续至少4天。此后,又有一股暖湿气流会进入当地,带来持续降雨。

车轮:洗澡可以,就是洗澡水有点脏 

(图片截自news.rambler.ru@ГАЗЕТА.RU)

500

这水一时半会是消不掉了。不过当地的俄罗斯人倒是对此不太在意。

当地的幼儿园、医院等关键设施早在洪水到来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军队带来的抽水机严阵以待,备用发电机则放在高处运转,以防重症监护室供电断绝。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处于

结雅河汇入黑龙江(阿穆尔河)的位置上

水运条件很好,但也伴随着水灾

(图像来自Google map)

500

当地一些成年人更是把大水当成了一种娱乐,街上常能见到有市民穿着雨靴散步,走到兴头上还会扑到水里游个泳,仿佛这不是什么灾害而是一种庆典。附近村庄的村民也没有什么紧张的意思,用碎石路替代低洼处容易被淹的沥青路,仍然能在村庄间移动。

俄媒拍的游泳者

逆境中作乐的典范

危险行为请勿模仿

(图片截自news.rambler.ru@ГАЗЕТА.RU)

500

因为这样的大雨和洪水,对生活在阿穆尔河(黑龙江)边上的他们来说,就是夏天应该发生的事情。

要说起损失巨大,2013年的那场大水倒是让当地人心有余悸。

那一年夏天布市遭遇了数十年一遇的强降雨,黑龙江在当地最重要的支流结雅河水位暴涨,溢出堤岸,淹没的水域面积达十公里宽。周边的几个街道都受灾严重,主城区还有几道备用堤坝保护才没有酿成大祸。

好车必备的大无畏精神

(图片截自news.rambler.ru@ГАЗЕТА.RU)

500

俄军派出了装甲车护送市民离开,还在空荡荡的社区里布置士兵看守房屋,以免闯空门的人造成财产损失。就这样,还有很多市民不愿意离开,觉得这样的大水不算什么大事,宁可在自己屋顶上露营,也不想离开。最终俄军带走了一些儿童,还用直升机带走了两头熊,严加看管。

最终那场大水造成了折美元9100万的损失,布市此后还陷入了重建的债务危机。

2016年夏天的水灾则有些异常,强降雨伴随着鸡蛋大的冰雹降临,把整座城市都淹在水下,还砸坏了很多车辆房屋。

我听到冰雹声劈里啪啦

(图片来自youtube@Shad Engkilterra)

500

2018年的降水和洪峰对当地政府造成的损失则更明确。7月,由于水位上涨,布市越过黑龙江连接中国黑河的中俄合建大桥有4个临时工段和起重机被淹,所幸没有工人受伤。此后工人们回到工地重新启动工作,工期还是难免被拖延了。原定于今年2月建成的大桥一直到今年5月才合龙。

但战斗民族并不孤单,在河对岸,他们还有一些同病相怜的中国人,一起在为每年如约而来的洪水发愁。

我们同呼吸 我们共命运

(图片来自youtube@美国之音中文网)

500


兄弟一起受灾

布市是一座中俄边境上的城市,规模为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在黑龙江(阿穆尔河)的对面,它有一座关系融洽的兄弟城市——黑龙江黑河市。这里是中俄边境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样也是一对受欢迎的边境旅游城市。很多俄罗斯人慕名而来,在黑河享受中式服务业,在澡堂子和足疗店流连忘返。

北边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南边则是黑龙江黑河市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500

连接两座城市的跨黑龙江大桥,主要目的也正是促进中俄边贸,增强人民交流,可见其在地理关系上的密切。所以发生在布市的水灾,在黑河及附近的黑龙江城市,也都能找到对应的险情。

(图片来自yandex@mintrans.amurobl.ru)

500

本月16日,东北网就发布了预警,黑龙江省气象台预计16~17日有一次较大降水过程,包括黑河在内的众多省内城市都会受到影响。

500

而在今年6月,黑龙江省也已经发生过洪峰过境的险情,尤其在黑河逊克县,部分河段河水溢出,据报道是56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当地村民受灾严重。当地军队、消防部门集体出动,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黑龙江畔的黑河逊克县

位于黑河市区的下游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500

再往前,2013年布市大灾时,黑龙江也受灾严重,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水域水位均有上涨。在黑河嫩江县,由于位于嫩江下游泄洪不畅处,更是出现了30年一遇的洪水险情,田地被淹,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动多批次救援抢险队伍赶赴第一线。

如果是涉及整个黑龙江流域

那确实是个相当大的范围了,接近黑龙江全省

500

2018年也是如此,冲垮了中俄大桥施工设施的洪水早在7月初就已经在酝酿了。当时全省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高29%。部分河流部分河段的水位上涨幅度达到了4米多,远远超出了堤坝能够防备的程度,从呼玛县到黑河市的黑龙江干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最高达1.13米,险情不断。

大桥长这个样子

(图片来自youtube@chine live)

500

夏季的洪水对当地的经济影响非常大。

这些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县市,囊括了大量农场屯垦区,泛滥的洪水会让农民在夏初的播种耕种工作化为乌有,影响最终收成。

嫩江沿岸的水利设施与农田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500

另一方面,为防止化肥、农药的浪费和被洪水带走污染环境,在洪峰过境时,当地政府往往会要求未受灾地区农民也不得使用化肥、农药。而夏天又是病虫害最猖獗的季节,不让用农药将会进一步影响农作物存活,减少收成。

靠天吃饭的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农民对洪水可是怕了,老天爷就真这么不给当地面子吗?


老天爷赏饭吃

强降水和洪水经常造访黑龙江沿岸,其实非但不能算是天公不作美,甚至应该算是地球气候留给当地的一份极为宝贵的财富。

根据最流行的柯本气候分类法,统治着黑龙江沿岸地区,包括中国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Humid continental climate)。这当中又有两种亚型,东北属于暖夏型的。

这种气候类型广泛分布在世界上多个区域

而在东北亚主要是这个范围内

500

其主要成因,是受到了大陆和海洋两种气候调节体的双重影响:夏天来自海洋的潮湿温暖的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气温调节功能,让这些地方的夏天相对宜人;而在漫长的冬季,大陆对气温的影响力明显增大,空气寒冷,但仍然含有一定的水汽。如果冬天的风里全无水汽,这些地区就不会下雪,这种气候也称不上大陆性湿润气候了。

所以相对于冬天同样寒冷的蒙古高原和中亚草原

中国东北和俄国远东要湿润得多

农业潜力以及能养活的人口也完全不能比较

500

在东北亚,这种气候有一个可能中国人在地理课本上见过更熟悉的名字:温带季风气候。

其影响范围,除东北平原大部以外,还包括华北、淮河流域、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等地块,是中国北方人特别熟悉的气候条件。

其实是加上了季风区内的中国北方

500

在夏天,来自西太平洋的季风从东南面进入这些地区,带来温暖多雨的天气,为东北创造了25℃左右的优质避暑环境;而在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过漫长陆地的不断降温,进入这一区域之后就会导致大规模降温。

东北一处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500

由于讨论的是七八月份的水灾我们单看夏天的情况。

在东北亚,温带季风气候的北界,其实也就是温带的北界,这是季风从海洋长途奔袭而来最终消亡的最后一站。同样,由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存在,季风无法穿越这座东北-西南向的大山,温带季风在西北方向上以大兴安岭为界。

这条分界线周边也是中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

尤其是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和西南的横断山脉

500

超越这条界限,气候将会转为亚寒带,这是一个相对寒冷的区域,年均气温仅4℃。而足够的冷热温差和充沛的水汽,正是构成强降雨的两大必备要素。作为受季风影响,又在两大温差极大的气候带中间的黑龙江沿岸,自然就容易在夏天成为强降雨光顾的重灾区。

这其实是东北的生命之源。

孕育了安静却充满生机的东北

(图片来自wikipedia@mayanming)

500

如果两个气候带没有恰巧在这里相逢,东北的几条大江便不复存在,也就不会有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林业资源,和肥沃的黑土地。事实上,黑土地正是地质时期开始东北河流不断泛滥溢出的产物,农民们要担心的洪水,也是他们之所以在这里谋生的主要推动者。

不然也就不会有一个生产林产品的东北

不会有一个几十年一直为全国输出资源的东北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500

所以其实降水甚至小型的洪水并不可怕,干旱会让当地人更受伤。搞清水文规律、提前组织转移、保障洪峰安全过境、不制造环境污染残留,会是面对洪水更积极,也更有意义的正确姿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