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用车分享
又到了半年一次的用车分享时间,一转眼,两年过去了,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给大家分享下心得。
车的行驶里程以每年2-2.5w的里程稳定增长,80%都是我“千里走单骑”走出来的,过去半年依然维持了高可靠性,没有非保养跑过4s,而且在过去的六个月中,两次长途奔袭抢先成功连人带货给请了回来,值了。
高速120巡航很稳定,高速从120-145的急加速超车也很干脆,并没有键盘车神们说的问题,市区0-40,0-60也完全不虚,确实不是modle y那种300匹动力过剩的体验,但以当下中国道路实际的平均速度来看,在我手里它是辆快车。
实际油耗百公里4.2升,一公里0.294元,如果是纯市区的用户或者农村地区的用户,油耗3.8大有人在。43升的油箱,足够应付我们国家最大跨度的羌塘无人区219国道路段,符合我“维和工具车”的需求。
之前更新了刹车控制程序,我之前反馈的那个车停了,车辆能量流图依旧显示在输出的问题修复了,但驾驶者能感觉到车辆到了4km速度内就要停下来的时候有个轻微的空气开关跳闸感切断能量输入,但乘客感受不到,如果能更细腻就好了。
由于平时是孩子的“宇宙飞船”,所以座椅会有点脏,这也是布座椅的缺点,我本来已经选好了高铁一等座的布料,准备套上,但一问成本,劝退了,怎么也是小一千连工带料,我这小车不配,自己拿吸尘器吸吸拉倒。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真皮座椅可以没有电动调节,但不能没有通风加热。如果真皮座椅的体验达不到雷克萨斯es的水平那就不如乖乖布座椅,犯不着死要面子活受罪。
也因为带孩子,我对多孩家庭如何配置汽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我家全员司机,但私家车地理位置分散,停车位充足。如果一孩家庭,我建议考虑后排实在能坐三个男性成年人的款,因为儿童座椅安装后你会发现约等于一个200斤的胖子占用的空间。这个需求暂时市面保底的是汉兰达,且能做到的贵替并不多。六座的问题就妈妈并不能从容的在行驶中护理孩子,而且不管是六座还是七座,都无法做到同时把娃的行头和剩下大人的行李都塞进后备箱,除非你买的是全顺。作为坚定保二争三的家庭,我的方案是两台车,哪怕就是再买辆雷凌,也能舒舒服服的坐8个人。如果再增购一台“汉兰达”,就可以舒服的坐9个人。且可以在一台车上装两个儿童座椅,孩子妈坐中间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现在国内大部分中大型suv为了“大沙发感”为了nvh效果,其实是放弃了最基础的实用性的。如果全家只有一个司机,那还是老老实实mpv或者考斯特这类车型吧。
由于高速多,所以l2我经常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最好是跑完高速尤其是夜间跑完高速后,用水或者湿纸巾把毫米波雷达擦干净,不然久而久之会导致阈值下降的实际问题。从实际体验来说,tss3.0真的很够用,当你把车买回来后你关系的就不是功能多而是好不好用了。
接下来要批评下丰田的售后汽车保养。现在批量上市的m20和a25发动机的初装油早就已经用上了0w一8,一万公里保养一次。但是,你问4s,全国都没有说明书最优配套的0-8机油。然后推荐你用0-20的,然后告诉你这样更能保护发动机。我想说,如果用说明书的0-8就会批量出问题,那就该罚死丰田,如果是其他经营性原因,我只能说白瞎了好东西。而且随着纯电行驶比例越来越高,发动机升温越来越慢,确实需要低粘度机油的优秀低温流动性,北方更甚,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gpf修改了程序也没咋听说了,但从原理来说,发动机效率太高迟迟热不起来也是主因之一。我的雷凌用的0-16最近还涨价了小一百,虽然还是比起国内5000km就要做保养的混动车省钱省心,但这种售后跟不上技术迭代还涨价就挺没意思的。
最后聊聊最近几天我又没事瞎琢磨的事情,去年秦L宣传自己亏电油耗2.8,我是坚定的看不上这种骗傻子宣传,说自己3.8wltc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成绩非要说2.8。2.8这种数据必定在特定工况下能实现,但和实际用车没关系。通过我琢磨了下ths5.0的工作逻辑,我最近连续多次在不同道路上都实打实开出了低于2.8的油耗。
发这个数据并不是说我能做到长期平均油耗低于2.8,单纯是给大家分享些驾驶技巧,油电通用。以下是我总的的要点。
1.向态势感知要节油。(最关键部分)
开车一直打开高德地图,根据导航与红绿灯读秒把握好车速,避免不必要的加速与尽量少等灯。习惯之后会有一种,看别的司机“前头红灯还有70秒,你开那么快有什么用呢”还没到实线区就有计划的稳步提速“速度提高10km能够连过三个灯”,时间与油耗立省,而且也能看出来有态势感知能力的驾驶员心态要好很多。
2.善于利用车辆惯性
提速要干脆,在高热效率区间完成加速不要添油战术,缓慢松开踏板,车辆会很快进入一个纯电低损耗维持速度的惯性滑行状态。实际操作中是加油干脆,刹车柔和。下坡松开油门,上坡加油维持速度。
最终体现在数据上是纯电行驶里程占比能到90%+。但还是那句话,百公里4.2个油,我已经记不住上次加油的时候,低于2.8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只能说我琢磨的思路没问题。
最后聊聊残值,两年过去,价格战超出了我的预期,现在我的车残值7w上下。什么时候卖车估计要等持有第五年再做定夺了,暂时的思路是年均折损1.5w是我接受的上限。但转念一想,买了不到一年的秦l低配也只值7w了,23年的秦plus次低配3w上下,面对这个一个顶两的局面还是觉得自己功课没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