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两个国家想合并

作为同属北非地区的两大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利比亚因为相同的地理位置、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相似的语言文化而拥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国关系在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迅速进入蜜月状态,并一度试图进行合并,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利比亚飞机是埃及空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仅仅四年之后,两国关系却迅速恶化以至于成为敌人,卡扎菲甚至在1973年7月18日组织起4万利比亚民众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看似美丽的利益交换

在1969年卡扎菲革命发生之前,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对埃及纳赛尔新政权是十分不友好的。

伊德里斯一世与尼克松总统(1957年)

虽然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仅一世而亡

但也曾是西方列强的老朋友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但卡扎菲的不流血政变改变了一切,其本人与追随者深受纳赛尔英雄主义精神和反殖民主义实践的巨大影响,革命后就立刻效法埃及,在利比亚建立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并完全按照纳赛尔主义的思想指导新国家的建设。

一众阿拉伯领袖都没想到伊德里斯王朝会被推翻

在图中找找卡扎菲上校?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可以说革命初期的利比亚正在迅速“纳赛尔化”,两者关系紧密正在情理之中。

但是卡扎菲这样做,也不仅是由于对纳赛尔本人的崇拜,最根本的目标还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安全。

这毕竟是一个穷国

一个人口有限、生存空间狭小、毫无战略缓冲的国家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500

卡扎菲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存在政权合法性不足的问题,而且革命后的新政权还面临旧势力的侵扰和外部干预。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利比亚拥有众多的军事基地,如果在收回国家权益的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随时引发外部势力的强力干预,政权随时都有被颠覆的风险。

英法觊觎埃及,法意觊觎利比亚

虽然利比亚和埃及的国情有很大差距

但在对外境遇上却颇为相似

500

再加上60年代在利比亚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石油,西方国家就更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了,只等着他出洋相。因此,卡扎菲急需得到地区大国埃及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在国际上多一个伙伴,还能消灭西边的潜在威胁,平衡地区地缘局势。

由于欧洲国家依赖中东的石油进口

但中东的政治状况相当不稳定

如果能控制利比亚的石油

对于法、意这样的地中海欧洲国家会非常有利

500

最终,靠向风头正盛的纳赛尔政权以寻求保护就成为卡扎菲必然的选择。

埃及也有与利比亚联合的战略意图,纳赛尔认为与卡扎菲保持友好关系,十分有助于恢复因1967年中东战争战败后所丧失的部分地区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他垂涎利比亚发达的空军,两国联合后必然增加埃及空军的战斗力,这就能够对阿拉伯世界的死敌以色列形成战略威慑。

真的不是为了买几辆特色自爆卡车?

500

于是,1969年12月,纳赛尔就与政府高官探讨了与利比亚结成联盟的具体方式和步骤。

为了进一步扩展埃及影响,纳赛尔努力将石油资源丰富的苏丹也纳入联盟体系范围内。1969年12月25日,卡扎菲同纳赛尔、苏丹尼迈里共同签署了《的黎波里宪章》,规定将建立部长级委员会,负责协调三国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合作。

中东从综合实力来看最重要的四个国家

埃及、沙特、伊朗、土耳其都各有周边发展方向

由于以色列的强势存在

埃及需要在后方寻找盟友巩固自己的阿拉伯盟主地位

500

但这样的大好合作前景却因急于求成的卡扎菲和不断变化的中东局势而迅速破灭。


强行递交的血书

1970年9月纳赛尔的去世并没有损害利比亚和埃及的联合基础,其继任者萨达特认为与利比亚的继续联合可以取得卡扎菲对其的支持,并可以向埃及人民表达纳赛尔外交政策的连贯性。

萨达特一方面要继承纳赛尔积累的政治成果

一方面是要命的以色列问题,要么战胜要么和解

(图片来自wikipedia@Leffler, Warren K)

500

但正是因为埃及方面对利比亚有所求的目的暴露,卡扎菲的权力欲望开始显露出来。

其实信奉泛阿拉伯主义的卡扎菲从一上台就宣称“全面统一是每一个阿拉伯人的目标”,并认为“利比亚共和国也能像俾斯麦统一德国一样统一整个阿拉伯民族”。个人经历和人格魅力无可挑剔的纳赛尔在世时,还能压得住卡扎菲。等到纳赛尔一死,埃及新领导人萨达特在他眼里就是后辈了。

可能卡扎菲及希望国旗国家能和自己的思想一样纯粹

以及他显然很喜欢绿色,所以有了下面的国旗

500

这位立足于利比亚的领导人还公开宣称自己是没有国家的领袖,而埃及是“没有领袖的国家”,言外之意便是利比亚应该领导后纳赛尔时代的埃及。

可能卡扎菲也是毛主席的铁杆粉细

(这本书其实是有中文版的,我只看过电子版)

500

当然,萨达特也清楚卡扎菲的个人野心,并且考虑到埃利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只支持建立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联盟。而且两国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例如卡扎菲希望将其著作《第三世界理论》作为合并的理论基础,而埃及希望继续用纳赛尔主义统一思想。

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GDP

曾经高于欧盟甚至高于美国(主要靠石油)

这可能也是卡扎菲巨大自信的重要来源

500

情况到了1972年变化更大。萨达特不仅巩固了国内地位,还获得了海湾国家给予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开始对利比亚失去兴趣。这些因素都使萨达特在埃利进一步合作的问题上保持警惕,而卡扎菲则希望迅速进行全方位的联合。

由于埃及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乃是以色列

如果能争取和沙特、叙利亚的联盟

利比亚对埃及的重要性自然大幅下降

500

二人的分歧突出体现在1972年2月的会谈中,当时卡扎菲建议两国应立即进行“革命的合并”,萨达特则表示需要五个月的时间去考虑。

实际上,卡扎菲心里明白,埃及的谨慎行为是因为害怕落后的利比亚拖累埃及的发展,若再迟疑下去,合并之事将随着人民热情的减弱而最终不了了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卡扎菲开始了“疯狂的进军行动”:1973年7月18日,就在与萨达特争执不下回国之后,卡扎菲立刻发动宣传机器,组织了4万利比亚民众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发,意图用和平方式推动民意迫使萨达特同意立即合并。

坐拥壮丽尼罗河的开罗

不知利比亚人会不会来了就不想走?

四万人真要是来了不知会发生什么...

(图片来自wikipedia@showEduard Spelterini)

500

这一疯狂举动迅速被西方国家炒作为“北非阿拉伯世界的分裂”。而萨达特也彻底被激怒了,不仅断然拒绝了卡扎菲的要求,还将民众请愿队伍拦截在埃利边界。自此,合并计划彻底告吹,卡扎菲和萨达特相互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


埃及“叛变”后走向对抗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埃及开始转变对外交往思路,与以色列进行接触。

这场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虽然在最初占据优势

并夺回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但最终还是被以色列翻盘

(图为埃及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这一决策虽然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但却使埃及的阿拉伯世界盟主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萨达特最终都被激进分子枪杀。

其实是一位给埃及带来了和平的政治家

却未能得善终

(图片来自wikipedia@Einsamer Schütze)

500

而这一重大转变也使埃及和利比亚关系走向对抗。卡扎菲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一样,都坚决反对与以色列和谈,希望用战争方式解决中东问题。此外,卡扎菲对萨达特在中东战争中没有告知其具体行动的做法十分不满,宣称这削弱了他在阿拉伯世界中的领袖地位,是公开的侮辱。

然而以色列问题也只是卡扎菲的筹码

毕竟利比亚和以色列并不接壤

以色列强大的军力直逼埃及的安全生命线苏伊士运河

而卡扎菲只需要打嘴炮就可以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于是,当1977年萨达特访问以色列的消息一出,利比亚就立即冻结了与埃及的外交关系,并指责萨达特“背叛”阿拉伯民族。卡扎菲甚至在群众集会上呼吁埃及军民推翻萨达特政府。

这立即引起萨达特的强硬回击,埃及宣布与利比亚接壤的边境地区实行军事戒严,这实际上等于“单方面宣战”。而利比亚则发动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埃及进行道德谴责,并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两国关系全面恶化。

萨达特与以色列国防部长

在卡扎菲看来这简直是背叛

(图片来自wikipedia@Jimmy Carter Library)

500

当然,卡扎菲和萨达特敢于这样做,和其背后的大国支持是分不开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一时期在中东挑拨离间、火上浇油,各自支持代理人争夺地区主动权。

苏联支持卡扎菲,其目的除了在利比亚进行渗透和反对美国、以色列之外,还想造成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以便利其政治控制。作为福利,苏联大规模向利比亚提供军事武器,甚至当时埃利边境的防御墙都是苏联花费30亿美元建起来的。

埃及在美国的撮合下与以色列和解,是个大事件

而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并与美国决裂,也是大事件

中东的局面变动剧烈

埃及、伊拉克、沙特都成为美国必须争取的盟友

500

美国则与苏联针锋相对,在促动埃及与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定后,便迅速向萨达特政府提供了经济援助。此外,美国还在国际上对利比亚进行武器和石油禁运,帮助埃及建立经济优势。

在美国人的撮合下

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

中东的阵营局面发生巨大变化

(图片来自wikipedia)

500

美苏煽风点火的直接后果便是埃及和利比亚的全面对抗。

卡扎菲指责埃及与美国狼狈为奸,靠出卖阿拉伯民族的利益换取经济收益。埃及则宣称苏联对利比亚的武器支持就是在鼓励战争,为此埃及方面还花费大量金钱支持利比亚的反对派。

最终,在边界摩擦事件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埃叙两国在1977年7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利比亚遭受重大损失。1981年7月,卡扎菲政府甚至披露了一份埃及同以色列联合进攻利比亚的计划。但1981年10月萨达特在开罗被暗杀之后,主张与阿拉伯国家缓和关系的新总统穆巴拉克上台了,卡扎菲的复仇之路才宣告终结,利比亚和埃及的关系才有所回暖。

既然萨达特成功实现了与以色列的和解

穆巴拉克的任务就在于重建新的阿拉伯世界团结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INA)

500

总之,埃及和利比亚两个国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合作伙伴,原因在于双方都需要进行利益交换。但随着中东形势的变化和领导人权力欲望的膨胀,两国又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下短时间内就开始相互敌视。

这样的结果无助于加强阿拉伯世界的团结,还因为急功近利的“向开罗进军”事件等成为了西方世界的笑柄。

但放在缺乏安全感的阿拉伯世界,这样的事件并不稀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