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B护卫舰的新100mm舰炮
最近054B服役后多次上了新闻,舰首部的100毫米舰炮也多个角度,看得更加清晰,当时大家都说是“刀切馒头”外形,现在看来是切了两刀!至于为啥不用4A的76舰炮而恢复使用100口径,有个主要原因是该口径炮参加过1988 年 3・14 海战,100 毫米舰炮主要装备在 502 号南充舰65式*3、531 号鹰潭舰和 556 号湘潭舰上79式*2,共计11门100毫米舰炮,共发射280余发,击沉Y南海军 604 号运输船、重创 605 号运输船和 505 号登陆舰。
100毫米舰炮弹丸重量是15.6千克,整个弹药投放到4300公斤,虽然作战过程中,虽然有舰炮发生故障,但由于舰炮数量多,火力密度非常高,对方又是薄壳舰船,开火距离近,毁伤能力非常强,当时37舰炮炮手回忆是,个头不大的37炮打在对方船身上就是脸盆大的窟窿,而100舰炮的破口要达到几平方米。
H/PJ-87式单管100毫米舰炮来源法国紧凑式100mm舰炮
由吕埃尔舰船与武器制造公司设计制造。该炮采用活动身管炮身,被筒套在身管后部,以增强身管后部的强度。倒立楔式炮闩。火炮采用内、外冷却系统。外冷却系统是在身管周围装上水冷套,发射时用泵使套内的水循环以使身管降温。内冷却系统则是一喷水系统。利用指挥中心处控制箱的按钮,每发射一发弹后由喷水系统和鼓风机自动将雾化水和压缩空气喷入炮膛,借此冷却身管和清除膛内残渣。身管寿命至少为 3000 发。采用由射击电路控制的电磁击发机构,并由微动开关控制,供弹系统由固定供弹槽导引装置、固定供弹槽、中间弹仓和活动供弹槽组成,发射时,发射时,弹药经扬弹机、导引装置、固定供弹槽、中间弹仓进入活动供弹槽,并在引信装定后进入输弹槽。
中间弹仓位于炮塔内摇架右侧,靠近炮尾处,用于传递来自固定供弹槽的普通弹种,并可容纳 12 发特种弹。中间弹仓不停地转动,随时准备选弹供弹,一般更换弹种的时间只需 6s。由微处理机控制的中间弹仓可以逆转,将不用的弹药按不同弹种倒送至甲板下的主弹仓和辅助弹仓。主弹仓和辅助弹仓均为组合结构。位于甲板下的主弹仓可装 42~90 发普通弹药,辅助弹仓装 12 或 24 发特种弹。90 发弹的主弹仓实际上由 42 发弹的主弹仓和两个辅助弹仓构成。扬弹机为链条式。有长、短两种扬弹机,可视需要选用。炮弹能自动地进入扬弹机,但弹仓的补充装填需依靠人工完成。
火炮除使用 90 发/min 的最大射速外,还可选用 40 发/min 或 10 发/min的较低射速。通过微处理机可控制特种弹的 1 发、2 发、3 发或 6 发短点射。火炮基座固定在甲板上,炮床用螺栓固定在上架上。上架用轻合金和金属板制成,其中心部位是扬弹机的出口。火炮方向和高低运动利用电机扩大机电气随动系统完成。火炮的扬弹、供弹和输弹以及引信测合等动作由液压马达提供动务。
该炮可发射榴弹、半穿甲弹和照明弹及红外制导炮弹,最大射程17.5千米。配套的F1式榴弹全弹质量23.9千克,弹丸重13.5千克,内装1千克TNT/铝粉,可配F1型无线电近炸引信或是时间引信或机械引信。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舰炮炮塔,主要功能是射击,实际上舰炮还有随动系统,起到控制作用,决定舰炮是否能够打得准。
舰炮的随动系统作用
实时姿态感知与补偿:射击随动系统中的传感器会持续监测军舰的横摇、纵摇、偏航等姿态变化。当军舰因海浪等因素发生晃动时,系统能快速计算出姿态变化的参数,并自动调整武器的指向,使其在晃动中仍能保持对目标的准确瞄准,补偿因军舰运动而产生的瞄准偏差。
目标跟踪与预测:该系统利用雷达、光电等探测设备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同时,通过复杂的算法对目标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提前计算出目标在未来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使武器能够提前指向目标即将出现的位置
快速控制响应:随动系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一旦接收到需要调整武器姿态的指令,能够迅速驱动武器的俯仰、方位等机构进行精确运动。
多目标处理能力:现代海战中,军舰可能同时面临多个目标的威胁。射击随动系统能够对多个目标进行同时跟踪和排序,根据目标的威胁程度和射击条件,合理分配武器资源,依次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提高对多目标的拦截成功率。
虽然与100舰炮弹丸质量和射程稍近,但射速,射击密集度更高,但该炮最大问题是自动化程度高,但当时用的元器件性能达不到要求,故障概率高,但如果不发生故障条件下,该炮性能非常出色,电子控制远比依靠机械方式控制,功能更多,所以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054这级别护卫舰由于数量多,出动率高,也很容易遇到海上摩擦事件,在这种条件下,导弹往往来不及用,舰炮直接瞄准射击效果最好,100mm炮打击效果远超出76mm炮。
所以这些问题解决了技术后,经过大量改进的100毫米舰炮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