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倒垃圾

日本人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分类就是垃圾,而合理分类就可能成为资源”的概念。

做到垃圾分类的顺利执行,日本人靠的是自觉“守规矩”。其实原因很简单,不守规矩,后果太严重。

500

▲ 一家超市的垃圾箱,依次为盛饭菜的塑料盒、装牛奶的硬纸壳盒以及饮料罐。(万景路/图)

从不懂到知道,再到理解,直到最后自己也开始规规矩矩倒垃圾。这是我到日本之后完成的一个自我改变过程。

1990年代初,我刚到日本入居团地(小区)公寓后,去团地事务所(小区物业管理)“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时,最先得到团地事务员“关照”的就是一大叠需遵守的团地规则。

其中被重点“关照”的就是垃圾分类和扔垃圾。比如,该小区每周一三五收可燃垃圾,二四收不可燃垃圾,周六收资源垃圾,粗大垃圾(收费垃圾)需提前打电话预约等等。

500

▲日本上尾市的扔垃圾日程表。 (万景路供图/图)

一次,家里来客人,第二天垃圾多,可垃圾袋却不多,只好强塞硬挤,结果垃圾袋被撑破了一个洞。收垃圾的人虽然也给回收了,但却通知了团地事务所。

结果,团地事务所直接连通各家室内的喇叭,连着广播了三次。虽没被抓现行,但我一直耳根发烫,只好买上一盒点心去团地事务所投案自首,保证不再犯才了事。

自那以后,我才真正开始注意日本人扔垃圾的细致至极之处。

日本在垃圾分类细则方面有着各种苛刻规定,除去一般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金属垃圾、电器制品垃圾、粗大垃圾、瓶罐等垃圾都要区分处理之外,还有更细致的具体处理方法规定,如可燃垃圾必须装入黄色垃圾袋;硬塑垃圾必须装入透明垃圾袋;塑料垃圾要装入浅蓝色垃圾袋;破碎的金属垃圾等要装入粉色垃圾袋;拆迁房屋的碎石、玻璃等要装入灰色垃圾袋等等,然后才能扔到指定垃圾场分类放好。

此外,饮料罐要求洗干净,不要人为挤扁,再送到垃圾场瓶罐专用箱;塑料瓶要求把瓶盖、商标去掉清洗过,才可扔到垃圾场塑料瓶专用箱;报纸、杂志、纸壳箱要按种类分门别类折叠整齐,用绳子十字花捆好,在指定的日期送到垃圾场指定位置。

处理废纸垃圾时,不仅纸张上的订书钉要取下来与金属垃圾放在一起,还要按纸张的颜色、厚薄不同来区分处理。像牛奶盒子之类的纸壳盒,还要把内里残余的牛奶等洗净后,拆开压扁,然后再用绳子十字花捆扎好,才能扔到垃圾场指定地方。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为了方便回收,更重要的是,通过所有人的努力为资源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等做好前期工作。

作为一个不懂分类扔垃圾的外国人,我在多年的扔垃圾经验中,学到了日本人严守规则的那种自觉的国民性,也渐渐懂得在社会秩序、公德面前,必须抛却“小我”。

500

▲日本一家便利店的垃圾箱。依次为扔纸张、卫生筷和塑料瓶以及罐、玻璃瓶的垃圾箱。(万景路/图)

1“垃圾战争”

日本垃圾分类历史并不长,确切地说,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

当时日本垃圾处理主要是以填埋为主,但随着泡沫经济的快速发展,填埋垃圾对土地的蚕食同样加快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以东京都为例,当时东京都23区的垃圾主要处理地为江东区,垃圾填埋地产生的恶臭、苍蝇、蚊子,以及垃圾搬运车辆给沿途生活道路带来的污染,让江东区民众是可忍孰不可忍,开始反击。

江东区议会正式通过反对在江东区处理垃圾的动议。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开始实施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因焚烧垃圾会产生各种污染,垃圾焚烧厂建设预定地——东京都杉並区区民又掀起了反对在该区建设垃圾焚烧厂运动。

在这场拉锯战中,垃圾却不断被制造出来。据统计,在泡沫经济时期,这类由垃圾处理厂不足而产生的纷争,在全国3268个市町村中,就发生了368起,这就是当年发生的“垃圾战争”。

在必须以焚烧垃圾为前提的现实情况下,日本政府不可避免面临如何处理二噁英等有害物的产生和扩散问题。

经过研究,日本政府发现,可以通过垃圾分类,人为把产生二噁英的元素分离处理,从而达到抑制二噁英产生的目的。同时,通过分类还可以使一些垃圾循环再利用,这就是1990年代初开始的“循环型社会”构筑的原型。

所谓“循环型社会”,即通过对垃圾从抑制发生、再使用和再生利用三个方面来处理废弃物的一种全社会努力的形态。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居民的垃圾分类协力、回收业者的集团回收和自治体集中处理等形式,完成变废为宝的资源循环再利用。

2000年后,这一“循环型社会”的运作模式正式走向了正规化、程序化,直至让垃圾分类发展成为今天日本人共遵共守的社会秩序、道德的规矩之一。

500

▲ 日本一家酒店的厨余垃圾处理机。(万景路/图)

2 分类的垃圾就是资源

在民众努力的同时,日本政府也在集中力量研发焚烧垃圾减少二噁英产生的技术、设备。以1999年颁发的《二噁英对策推进基本方针》为指导,经过不懈努力,至2011年,日本从焚烧垃圾中排出的二噁英与1997年相比,减少了99%。

换言之,现在日本焚烧垃圾产生的二噁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国民健康得到了保障,自然反对建垃圾焚烧厂的声音也渐趋减少。

就在这样分类处理垃圾的过程中,日本人还发现了垃圾作为资源再利用的价值。

比如,日本现在主要采取“热焚烧”处理废塑料。通过“热焚烧”废塑料,可以产生“废热”,用于热水供应和发电的“热再生”。

再比如,日本建筑垃圾中的木材、钢筋会被用来造纸和重新熔炼为钢铁,即使灰渣也被用来修路填海。据说,东京的旅游打卡地之一“御台场”,主要就是用建筑垃圾填埋造出来的。

再比如一次性饭盒,人们在超市买了白色饭盒装的东西回家后,会在使用后把饭盒交回超市,由超市把饭盒统一返还给厂家再利用。日本40个生产饭盒的工厂中有8家既生产饭盒,又回收饭盒,这8家的生产量占到了日本总饭盒生产量的90%。可见,一次性饭盒的循环再利用比率达到了何种程度。

现在,日本人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分类就是垃圾,而合理分类就可能成为资源”的概念。顺便说一句,日本处理垃圾的地方不叫“垃圾处理站”,而是称为“资源循环站”。

短短数年间,日本政府相继出台《包装容器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家电再利用法》《建设器材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等法规。这些垃圾的变废为宝再利用,使得日本的资源循环再利用能力达到了令举世惊讶的程度。

这为日本节约了大量的原始资源,也节省了大量的产业成本。明显的好处就是,以废品再利用生产出的产品,在成本上无疑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类似产品只能望“日本”兴叹。

3 日本人为何守规矩?

做到垃圾分类的顺利执行,日本人靠的是自觉“守规矩”。其实原因很简单,不守规矩,后果太严重。

日本对酒驾、劝酒,甚至车内呕吐都有明文规定和法律条文规制。违反者,不仅要受到相应规定的处理和法律的制裁,更重要的是,犯规者一旦被曝光,直接影响到个人信誉,轻者被众人远之,重者将从此无立足之地。这样的严重性就使日本人视遵守规则为生命而不敢轻越雷池一步。

500

▲日本千叶市一家公司的分类垃圾篮。(万景路/图)

不仅仅自己遵守,日本人还身体力行教育孩子从小要认真做事、礼貌待人、遵守规矩。如此良性循环、代代循环,日本人的脑子里自然就只剩下规矩二字了。

我们一直认为日本人道德优秀、循规守矩、礼仪周到等等,其实,这背后有着“规矩”这个无形但却超好用的枷锁在“锁”着日本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倒不是日本人道德如何伟大。

其实,日本人在过去、现在也都是这样做的。比如一个人在前一家公司若因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导致辞职或被辞职,在转职其他公司面试时一定会被问及辞职原因,撒谎也不行,因为还会向原公司确认。

目前,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依赖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科技,更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高度的民众自觉性,在这里,对“规矩”的遵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正如日本成为全世界垃圾分类处理的表率后日本人声称的那样:“日本人在做事时即使没有人监督,也会像被人看着那样认真做事的。”

来源:南方周末 特约撰稿 万景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