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陆羽的《茶经》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在古代中国,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是在汉朝,例如中国西南地区,就有许多与诸葛亮与茶的传说。又经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谈之风、玄学盛行,饮茶之风得以兴起,茶文化初现端倪。但只是饮茶与文化有了桥梁,有了交融。中国的茶文化真正的形成,要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光辉时期——大唐王朝,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陆羽。毫不夸张的说,正是陆羽和他所著的《茶经》的出现,搭建了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构架,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轮廓。

陆羽《茶经》的问世和他本人的茶文化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因素,是大唐那个光辉的时代,造就了他堪称光辉的思想。

在唐代,中国的茶产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风尚也从南方江浙福建广东,扩大到不产茶的北方地区,进而传播到边疆各地。可以说,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整个盛唐经济和文化的昌盛息息相关。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兴盛的时期,尤其是中唐以前,国家富强,天下安宁,具备形成各种文化的先决条件。同时唐朝疆域辽阔,又注重对外交往,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的茶文化,就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具体的来说,茶文化在唐朝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条件和社会原因:

500

萧翼赚兰亭图

一、与佛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有关。佛教自东涨传入中土,逐渐向全中传播,开始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到隋唐时期,和尚中的上层人士生活富裕,寺庙也多建于名山大川之间,气候适宜种茶。当时很多的大寺庙都有种茶的记载。和尚僧人注重精神修养,把茶与精神结合。和尚“学禅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到外煮饮,以此互相效仿,遂成风俗”。僧人们晚上学禅不睡,又不能吃饭,茶既能解渴,又能提神,对于和尚来说,真的是佳品。正如李咸用《谢僧寄茶》所云: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眼。”其中的“芳”,指的就是茶叶。茶圣陆羽本人就是做过十多年的小和尚,算得上是出身佛门。和尚既然饮茶成光,他们的信奉者们,自然也是争先效仿。

500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

二、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严格,非科举出身者不得任宰相

三、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唐代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严格,非科举出身者不得任宰相。同时在科举中把作诗列入主要考试科目。利禄所在,以致于大唐文人无人不作诗,吟咏成风,出现了诗歌发展的极盛时期,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辉一页,诗人激发灵感,需要提神,李太白靠饮酒激发诗兴,但更多人靠茶助文兴。饮茶必要有好水、好山、好景,诗人游历名山名水,品茶作诗。茶与自然和文学联系起来,茶的艺术化也在不经意间成为必然。

四、与中唐之后的禁酒令有关。酒是中国人特别是上层人士最喜受的饮料。但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国无余粮,自然就不能再提倡饮酒。安史之乱造成中原地区农民的逃亡,造成中唐朝的粮食生产总量下降,粮食紧缺背景之下,不能再大量造酒,于是在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长安开始实施“禁酒令”,一时间长安酒价暴涨。禁酒令之下,酒之价格又贵,文人缺少提神之物,不喜欢喝茶的,也开始饮茶了。边疆民族派遣使臣入长安进贡,朝拜天子,唐王朝也以茶招待使节,同时以茶加以赏赐,久而久之,中原茶文化也传入边疆。

茶圣陆羽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道、茶艺的思想,已经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500

陆羽煮茶图

陆羽一生坎坷,交友遍天下,受释道儒诸家影响,而杂融各家思想于茶理之中,他认为,虽然唐初以来,饮茶之风渐盛,但饮茶者不能体会其中三味,陆羽决定总结自己半年品茶实践与茶学知识,作一部茶学巨著,于是陆羽历时十余年,增删三次,完成《茶经》的著作。

《茶经》使“世人益知茶”。陆羽把饮茶当作是艺术过程,首创了茶“艺”的概念;把”精神“二字,贯穿于饮茶之中;将中国传统的释家、儒家、道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上升为中国的茶“道”的精神。《茶经》的问世,对中国的茶文化乃至整个饮食文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陆羽之后,唐人继续发展《茶经》的思想,对天下适宜煮茶的江、泉、潭、湖、井水进行评定,使得茶文化与中国的山水自然更加紧密的结合,又不断对茶道思想方面进行不断的发展和总结,都是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500

蔡襄斗茶图

(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