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营收下滑73%,区域分化和增长充满挑战
然而,尽管资生堂在2024年整体销售额实现了1.8%的增长,但按当地货币计算,销售额实际上同比下降了2.7%。在扣除汇率波动、业务转让以及收购Dr.Dennis
Gross
Skincare等因素后,实际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3%。这表明,尽管公司在部分市场取得了增长,但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外部因素对其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核心营业利润方面,资生堂2024年实现36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0亿元),虽然这一数字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减少了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
资生堂在财报中分析指出,2024年全球消费市场整体放缓,尤其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减少,对公司的旅游零售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出货量明显下降。此外,中国地区的消费信心不足也对资生堂的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更加谨慎,这使得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面临一定压力。与此同时,美洲地区的生产和出货量在上半年也出现了暂时性下降,尽管第三季度生产逐渐趋于稳定,但销售恢复的延迟仍然导致了销售额的下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资生堂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呈现出复杂的态势。
中国市场艰难复苏
资生堂中国区在2024年实现销售额2499.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37亿元),同比微增0.8%,这是其在连续两年下滑后首次实现正增长。尽管如此,剔除日元贬值带来的汇率影响后,中国区实际销售额仍下滑4.6%。资生堂在财报中提到,2024年双11期间,此前因“核污水”事件导致的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观望态度有所改善,推动了业绩增长。不过,主品牌资生堂在中国市场仍面临挑战,而部分高端品牌如CPB和NARS虽有增长,但难以完全弥补主品牌的下滑。
旅游零售业务受挫
资生堂的旅游零售业务在2024年遭遇重创,出货量下降18.6%。海南免税渠道的营收在2024年前九个月减少了30%以上,主要受到出境游复苏乏力和国货免税崛起的双重挤压。
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面对业绩压力,资生堂在2024年启动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公司任命藤原宪太郎为总裁兼CEO,并优化组织架构,计划于2025年1月正式实施新计划。在品牌策略上,资生堂引入高端护肤品牌醉象(Drunk
Elephant)进军中国市场,同时停售BAUM葆木,并出售个人护理公司FineToday的全部股权。
资生堂还发布了中期战略“SHIFT
2025 and
Beyond”,计划通过聚焦核心品牌、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品牌价值等方式,到2026年实现7%的核心营业利润率。展望2025财年,资生堂预计综合净销售额将达到99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7亿元),核心营业利润预计为3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
尽管资生堂通过一系列变革举措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持续保持增长,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