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计划: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二)

“阿波罗11号”发射盛况

1969年5月,在“阿波罗l0号”宇宙飞船正在环绕月球飞行时,人类首航月球的“阿波罗11号”的飞行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之中。这是首次登月飞行,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行,准备工作格外慎重,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首先,美国国家宇航局决定1969年7月16日为“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的发射日子。为了完成这次登月任务,他们从50名宇航员中精心挑选了第一批“阿波罗11号”登月人员。3位宇航员是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这三个人的年龄都是39岁,他们都曾是优秀的飞行员,他们当宇航员已有六七年历史了。每个人都参加过“双子座”飞船的空间飞行,表现都相当出色。同时还确定洛弗尔、安德斯、海斯三人为“阿波罗11号”的预备宇航员。在载人宇航中,预备宇航员是必备的,他们受到同样训练,宇航员中有谁出了问题不能飞行时,他们可以随时替换。此外,他们还要完成替正式宇航员检查宇宙飞船有无故障及准备工作是否准确无误等重要工作。

从当选为“阿波罗11号”宇航员起,阿姆斯特朗等人,又进行了几个星期的模拟训练。他们在模拟飞行装置中练习了“阿波罗11号”登月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各项工作。最重要的训练装置之一,是用来模拟“阿波罗”飞行的训练装置,用计算机和图片模拟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样,由于月球和星空近似逼真地出现,宇航员可以看到相应的任何一种飞行情况和飞行速度。另一个训练宇航员的重要装置是登月模拟装置。装置中有一个和登月舱一样的座位,是用附件和仪表精确制成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借助于大型电子计算机飞登月球,整个登月阶段一直到月球表面出现月球投影为止。此外宇航员还借助于一台射线涡轮机在登月训练装置上作逼真的模拟试验。

与此同时,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组装了规模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及“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组装结束后再由几百名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它们进行严格检查。一切都正常后,他们才把这个庞然大物运送到距装配大楼大约5千米远的发射台上。发射前5天是发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各项发射准备工作准时进行着,直接参加准备工作的3000人员使飞船做好了飞行准备,也做好了发射准备。

同时,宇航员的飞行医生贝利注意观察着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奥尔德林的健康状况。他在最后的两个星期将他们放在半隔离环境。只有他们的训练同事和他们最接近的家属——若是健康的话,才可以和他们接触。在发射的前1天,本来已经安排好尼克松总统和宇航员们一起吃晚餐的,也因贝利医生的建议而取消。

登月飞行前几天,医生对宇航员进行了4小时的彻底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极佳,完全适合飞行。

在发射前两晚,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在一个30分钟全国电视广播的访问节目中,作了出发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从3000名记者中选出4位记者向他们提出问题。这次访问是在闭路电视中进行的。穿着短袖衬衫的宇航员们在一座房屋里,记者则在10千米以外的另一座房子里。当记者问他们执行这次任务心里是否害怕时,阿姆斯特朗回答道:“对我们来说,害怕并不是一种陌生的情绪,但是我们对这次探险并不担忧。”阿姆斯特朗宣布:“经过10年的计划和辛勤工作,我们是愿意而且准备好努力完成我们国家的目标的。”

最后l天,3位宇航员休息。晚上,他们与培训员和预备宇航员共进晚餐,这是一次愉快的小宴会。他们上床很早,睡了6~8小时。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的日子来到了。这一天对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卡纳维拉尔角来说,是有史以来最繁忙、最热闹的一天。因为人类登月的始发站——肯尼迪宇航中心位于这里。登月飞船即将在这里腾飞。

为了方便那些成千上万到现场的观众,在靠近海岸的广阔地带设立了预备宿营地。宇航中心还为他们邀请来的1万多名客人(包括美国全部议会成员,近1百名外国大使等)建立了观察台和观察所,为来自世界各国的5000余名记者专门准备了架空观察台。

在发射前两个月,即5月份,在卡纳维拉尔角区已找不到住宿的房间。到了6月初,在距发射场l00千米左右的奥尔良、德托纳比奇和韦罗几乎不可能找到旅馆或简易住宿的地方。许多人只好到距卡纳维拉尔角250千米的坦帕城订房间,然后连夜赶往卡纳维拉尔角。

午夜两点,距“阿波罗ll号”的发射时间还有7个多小时,卡纳维拉尔角公路上的车辆已络绎不绝,汽车的马达声惊扰了午夜的宁静。

凌晨3点,距发射时间还有6小时,可是设在宇航中心的记者席上已座无虚席,电话声、打字声响成一片。

清晨4时15分,控制中心的扩音器里传来播音员洪亮的声音:“距发射时间还有5小时17分,现在是今天将要出航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3人起床的时间。”医生在4点30分开始对他们的身体进行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检查结果,3人的身体均适合飞行。

发射前4小时32分,即清晨5时,3位宇航员在食堂用早餐,然后分别打电话与妻子告别。

发射时间预告是从发射前34小时,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晚11时32分开始的。准备工作先从安装火箭飞行用的蓄电池开始,到发射前9小时止,完成了火箭要飞越的海面危险区的安全调查,安装了万一发生意外事故时破坏火箭的破坏装置,拆除了支撑火箭的作业塔……然后休息了6个小时,就开始了发射前9小时的紧张工作。

发射前8小时30分,预备宇航员洛弗尔、安德斯、海斯3人进入宇宙飞船,代替3位正式宇航员检查宇宙飞船有无故障,准备工作是否准确无误。

发射前8小时15分,开始给“土星5号”火箭的燃料罐装填燃料。第一级的燃料是煤油,已装填完。这时给第二级和第三级装填液态氢燃料,还要给第一级到第三级火箭装填氧化剂——液态氧。液态氢和液体氧都不能提前装填,因为它们都很容易挥发,必须低温存放(液态氧在-183℃以下,液态氢在-253℃以下),就是从发射架下的储存罐用管道向火箭燃料罐装填时也要保持超低温。总共要装填300多万升,整整花费5个多小时才全部装填完毕。

装完燃料时离发射只有3小时38分了。宇航员已在宇宙飞船中心的宿舍里用过早餐,并换上了宇宙服——表面涂氯并含橡胶和尼龙的绝缘层和涂特氟轮层的玻璃棉纺织且不易弯折的宇宙服。造价10余万美元。柯林斯的宇宙服只适用于飞船内,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宇宙服适用于太空中——加有保暖和防范微陨石的保护层。

还有3小时7分,宇航员该从宿舍出发了。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同宇宙飞船控制中心的人们以及照顾他们生活的服务员一一道谢,握手告别。他们高举着右手向送别的人们致意,然后走进停在门口来接他们的一辆白色小汽车里。

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太阳已经升起,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淡淡的白云。这是一个绝好的飞行天气。

有数百万人来到卡纳维拉尔角观看巨大的月球飞船的发射,他们来自美国各地和世界近100个国家。所有的空旷地都站满了激动的人群。

发射前2小时5分,汽车到达发射台下。巨大的月球飞船,昂首朝天。3位宇航员走下汽车,乘上发射台下的升降机,在上升到100米高处,他们先到第9号振动臂尾端处的空气调节的“白屋”里进行宇宙服的最后一次检查,然后来到指令舱的门口。他们三人依次跨入舱内,进舱后马上试验飞船上的各个系统,仔细检查各种仪器并检查了和休斯敦指挥中心进行通讯联系的通话设备。在飞行中休斯敦指挥中心将指挥飞船从起飞到降落的每一项活动,乘员组要按着他们的指令操作。在指挥中心约有4000人值班,其中有科学家、工程师、参加火箭飞船设计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作过空间弋行的宇航员。这些人将仔细观察月球飞船的飞行过程,帮助解决任何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指挥中心通过无线电向乘员组下达指令,在电视屏幕上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除了飞船飞经月球背面的时候外,指挥人员和乘员组将一直保持通讯联系。

指挥人员和乘员组共同检查了他们的通讯系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还有1小时50分,1小时40分……

随着时间的逝去,工作不断进行。宇航员认真检查了出现故障时改变飞行计划的装置。试验了救生装置。

还有43分,开始拆卸从装配塔到宇宙飞船的横桥。

还有42分!安装了紧急脱险用的悬艇和绳索。

还有40分!开始了火箭落地点的海域安全监视,戒严危险海域,不能让任何船只和飞机进入危险区。

还有20分!切断登月舱、指令舱和服务舱的通电线路,把宇宙飞船的一部分电源改换成内装电池。

还有6分!火箭、宇宙飞船最后检查完毕。

还有5分!全部工作交给计算机,由计算机通过全自动发射程序开关系统控制发射。

还有3分10秒!自动点火装置开始工作,排气阀自动开闭,罐内压力开始上升。人已不能接近。

还有50秒!把火箭电源全部改换成内装电池。

还有45秒!奥尔德林开动了用来记录飞行过程的磁带飞行记录仪。

还有10秒!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卧在他们的躺椅上;指挥中心的人员静坐在荧光屏前;外面的观众突然都静默下来;在全世界,有几亿人焦急地注视着电视屏幕。

最后10秒的倒计时开始了。

10,9—装置点火。8,7——“呼!”第一级发动机向下喷射出红色的火焰。

6,5,4—发动机全部工作。红色的火焰变成橘黄色喷向发射架,滚滚的白色烟雾笼罩着发射塔。

3,2,1,0,发射!

随着一阵轰鸣,月球飞船在火山爆发似的蒸气云雾中,腾空飞去。它的声音比雷声还大,几乎震聋了人们的耳朵,房屋也跟着震动起来了。

顿时,激动的人群沸腾起来,愉快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响成一片。千百万个声音高兴地喊道:“飞上去了!飞上去了!”“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月球飞船伴随着巨大的欢呼声和惊雷般的轰鸣声飞向高空。飞船内压力巨大,宇航员卧在躺椅上看着仪器,感觉很不舒服。两分钟后,压力开始减小,他们也慢慢地觉得轻松了。

发射后2分15秒,第一级火箭5个发动机中的一个停止喷射。于是,本来直喷的火焰开始向旁喷射,犹如一把打开的伞。当“阿波罗11号”速度达到每小时9600千米,在离地面64千米的空中,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熄火了。此时“阿波罗11号”已冲出了地球大气层。宇航员收到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

休斯敦(以下简称休):“阿波罗11号”,我是休斯敦。飞行情况良好,准备甩掉第一级。

“阿波罗11号”(以下简称阿):已通过水平距离78千米,准备完毕!

发射后2分42秒。“土星5号”甩掉第一级火箭,第二级火箭点火,这时高度67千米,速度为每小时9720千米。在甩掉第一级火箭的瞬间,用超级望远镜追逐火箭的屏幕上出现了火箭爆炸似的影像。接着在第一级火箭的前方出现了像白点一样渐渐远去的第二级火箭。第二级火箭又推动飞船飞到160千米的高度,时速增加到24000千米,然后脱落。这时是发射后9分11秒。接着,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使“阿波罗ll号”上升进入了环绕地球的轨道。之后,发动机暂时关闭。

休:“阿波罗11号”,你现在已进入地球轨道。

阿:窗外非常明亮,就像坐在家里茶桌旁一样。

休:我是休斯敦。谢谢,很顺利。

阿:已关闭第三级发动机,进入轨道。远地点187千米,近地点186千米。

休:已确认进入地球轨道,请按预定计划准备工作。

阿:明白。

发射后11分40秒,月球飞船这时在距卡纳维拉尔角2650千米外,速度为每小时27612千米。飞船进入待机轨道以后,必须在绕地球一周半的2小时30分内做是否向月球进发的决定。

为了脱离地球轨道向月球进发,要再启动一次第三级发动机,这要在确保飞船在往月球的航道后进行。飞船不能直接对着月球飞(月球是绕地球运行的),它要飞行3天才能到达月球,它必须对准月球3天后到达的位置飞行。飞行航道的角度必须绝对精确,否则可能到不了月球。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宇航员凭借星座确定他们的方位,并检查他们飞往月球的航道。还需检查仪器和飞船的所有电子系统,确定没有发现什么毛病。

指挥中心于是下达了飞往月球的指令。

飞向月球

发射后2小时24分,美国东部时间11点56分,从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挺进的命令。

休:“阿波罗11号”,一切顺利11分钟内点火,向月球挺进!

阿:是,点火。

休:发动机动力很足,制导装置正常,雷达追踪正常!

休:已喷射5分钟,好,向月球进发!一路平安!

阿:明白。

休:计算机显示发动机停火。你们已开始奔向月球。

为了向月球进发,发射后2小时44分,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比预定时间仅提前了11秒,燃烧了约5分钟,把飞船的速度增加到每小时40000千米,从而使飞船脱离绕地球轨道,准确无误地进入了奔月轨道。

这时候,宇航员要完成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就是要调换登月舱的位置。在发射的时候,指令舱在顶端,对宇航员来说,这是最安全的位置。如果发生事故,脱险装置就会把指令舱推出去,从而可使宇航员得救。登月舱则装在底部。这样,宇航员就不可能从指令舱直接进入登月舱。

他们先使登月舱和飞船分离,再点燃服务舱内的16台小型火箭发动机,以增加动力,然后把指令舱和服务舱旋转180°,掉转头往回飞,与登月舱重新对接。这时指令舱一定要和登月舱对直才行。为此,柯林斯掌握着操纵杆,利用小型发动机喷射的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来调转方向。他像在地面模拟练习一样,反复做着上下、左右、旋转等动作,变换方向和姿势,可是总不那么顺利,好不容易才掉过头来,离第三级火箭却还差30多米远(飞行计划要求在距离达20米时掉过头来进行对接)。这已经比原计划多耗费了许多燃料。柯林斯继续仔细地调整着姿势,距离在静悄悄地缩短着。指令舱前部像矛一样的连接器必须准确地插人登月舱顶部的连接孔,一旦撞击猛烈,不是撞坏就是被弹出去。

指令舱的雷达在不断地测试登月舱的方向和距离并向计算机报告,计算机马上计算出数据,向制动小发动机发出工作指令。可是,最后的微小的调整却要靠肉眼来进行。柯林斯把指令舱窗上的刻度对准登月舱上的连接目标。距离越来越近,指令舱锥顶连接器终于准确地、深深地插进登月舱的连接孔。对接后又把登月舱从第三级火箭里拉出来。

12点57分,即发射后3小时25分,完成连接行动。这时,第三级火箭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为了使之与飞船脱离,把它剩余的燃料点燃,送它到离奔月轨道很远的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去——这称为“打弹弓”。奥尔德林拍摄了脱离过程。然后他们把情况向指挥中心汇报。

休:“阿波罗11号”,我是休斯敦。你们说指令舱的燃料用过了量。按原计划现在已缺少了8~9千克。不过,请你们不必担心。

阿:休斯敦,我们不着急。可是,我们本来打算要比原计划少用8~9千克。休:遗憾得很。不过,现在的飞行一切正常,不必修正轨道。

阿:明白。

原计划“阿波罗11号”在离开地球轨道之前要进行4次轨道修正,而实际上只修正了1次,航线十分准确。

在漆黑的宇宙真空里,“阿波罗11号”从第三级火箭拖出登月舱以后,重新转变方向,把登月舱顶在指令舱顶部直奔月球。

发射后9小时,距地球已有8万千米之遥,“阿波罗11号”的速度降低到每秒2.73千米。这时“阿波罗ll号”开始以每小时3次的周期均匀地在空间自转飞行,就像在火堆上烤羊肉串那样。否则在真空的宇宙里,宇宙飞船向着太阳的一侧为100~200℃的高温,而在背着太阳的一侧则出现-100~200℃的超低温。这样会使飞船的金属外壳因温差过大而变形。因此飞船飞行过程中绕纵轴慢慢旋转,可以使它均匀地承受太阳的热量。出发以来,宇航员除了途中小憩片刻之外,一直在紧张地工作。这时,他们脱下宇宙服,换上舒适的飞行工作服休息了。

按原计划,进入环绕地球轨道以后,要播送第一次电视广播。可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州金石城地面站的接收站发生故障,电视广播推迟了。直到地面站修好后才开始播放。在控制中心的屏幕上,人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形象,看到了蔚蓝色的太平洋和雪白的云朵,看到了明暗界线在地球上半部水平地从左到右逝去。左边是北极,右边是南极……

电视录像后,3位宇航员开始吃太空中的第一顿饭。宇航员的食品必须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但要富有营养和味美。此外,食品不许碎成粉屑,也不能烹调食物,肉不能用刀切碎。宇航员通常食用冷冻而干燥的食物。供给“阿波罗11号”宇航员每天大约8.8千焦含脂量少的多糖食物。菜单每天更换,4天轮换一次。为了照顾个人喜好,3位宇航员的口粮都不相同。每天的食物封装在塑料薄膜中的食品包内,并用彩色绳作标记。飞船厨房里为每人配备了总共5个旅行日的食物。并贮存了100多份各种不同的“快餐”或点心。

吃完晚饭,三位宇航员在发射13小时后开始睡觉。柯林斯、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相继入睡。为了不吵醒已进入梦乡的宇航员们,宇宙飞船的通话也告中断。睡眠时间按计划是9小时。全体飞行员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夜晚。

地面上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阿波罗11号”和三位宇航员,仔细观察着宇宙飞船各种装置的工作情况。

设在世界各地的14个跟踪站,还有舰艇和飞机一直跟踪着飞船,并向指挥中心报告它的位置。指挥人员在屏幕上观察“阿波罗11号”的进程,向乘员组下达指令。

与此同时,飞船上的“无线电遥测装置”的自动通讯系统不断地传递出有关飞船本身的各种资料。这套装置中,有一个称作“传感器”的仪器,能自动地检查阿波罗11号,飞船的所有工作部件、机械装置和电子系统,检查乘员组的氧气和水的供应情况,测量船舱内的气压和温度,并且把任何升降变化显示出来。

飞船的计算机把这些装置发出的信息译成电子信号,由无线电波传达到地面,由跟踪站接收,然后计算机又把它译成原来的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去。这个过程只要几分之一秒。若飞船出了毛病,指挥中心会立即知道,甚至比在太空中的人发现得还要早。通讯系统是双向工作的,指挥中心可通过无线电遥测装置向飞船发送信息。假如飞船上有一个仪器工作不太正常,指挥人员就把指令“送”进计算机。它就再把信息传给飞船上的计算机,于是那个仪器会自动地纠正偏差。

这个通讯系统也把有关宇航员的身体情况传给地面的医生。每个宇航员身上都装着传感器。这些仪器量出他们心跳和呼吸的速率。如果有宇航员生病,医生就会通过无线电向乘员组传达医嘱。

在宇宙飞船上的第一夜,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都睡了7个小时,奥尔德林睡了5个半小时。

第二天清晨,在地面指挥中心的呼叫声中,三位宇航员迎来了奔月飞行的第二天。

休:阿波罗11号,我是休斯敦。

阿:我是阿波罗11号。

休:现在给你们转播地球上的新闻。据乔德勒班克天文台观测,苏联的“月球15号”中断联系,看来转到月球背面去了。

发射“阿波罗11号”的3天前,即7月13日,苏联发射了“月球15号”探测器。虽然没有公布其具体目的,但传闻说“月球15号”此行可能是在月球软着陆并取回月球岩石标本。如果这种说法准确而着陆成功,那么苏联就会比美国先拿到月球上的岩石。对此,宇航员和所有从事“阿波罗”计划的人都十分关注。

飞船飞行了24小时30分,7月17日上午10时02分,柯林斯对星座和地平线作了第二次导航定向。

半小时之后,“阿波罗11号”飞到地球和月球的正中间。此时,“阿波罗11号”已飞行了大约25个小时,飞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92000千米,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928千米。按计划要飞完剩下的一半路程还得需要更多的时间。

中午12时15分,飞船飞行了26小时43分,“阿波罗11号”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轨道修正。因为随着宇宙飞船接近月球,月球的引力对飞船的影响越来越大,会产生轨道偏差,一般情况下用速度修正一下即可。可是,如果偏差过大,就要靠喷射火箭来改变宇宙飞船的方向进行调整。轨道测量结果显示,“阿波罗11号”目前的航线距离月球轨道321.6千米,而不是原计划的111千米。于是,宇航员点燃主推进装置的火箭,让它燃烧了3秒,主推进装置的4188吨的推力产生了每秒6.2米的脉冲速度,使处在脉冲作业下的宇宙飞船的飞行轨道正好推向预定轨道上去。

休:“阿波罗11号”,我是休斯敦,轨道修正良好,与所要求速度的误差在每秒0.15米以下,看来到接近月球为止,不需要更多修正。

得到控制中心的指令,三位宇航员都放心了。

轨道修正结束后,为了修正轨道而暂时停止自转飞行的“阿波罗11号”又恢复自转飞行。这时飞船与地球的距离是207400千米,飞行的速度下降到每小时4400千米。地球的引力对“阿波罗11号”的影响逐渐地减小,直到它到达距地球328000千米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平衡点为止。通过平衡点后,月球引力逐渐占优势,“阿波罗11号”将重新逐渐地加快速度。

7月17日19时32分,飞行了34小时,“阿波罗ll号”开始准时向地球传送彩色视频,这是全美电视网所预定的晚上节目时间。当水蓝宝石似的地球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悦目的彩色清楚地描绘出云群和云片,影像分明而清晰。

19时45分,即过了13分钟后,阿姆斯特朗把电视摄影机转向飞船内部摄影,开始转播船舱里面的场面。这正是地面上的人们急切期待的:宇航员在舱内慢慢地走动,仔细地让观众观看失重状态,认真地向大家介绍宇航食品和它的吃法,还让食品飘起来。最后转播宇航员戴在左胸前的“阿波罗11号”飞船徽章:鹰带着橄榄枝在月球上降落了。每次发射新飞船都要设计一个新的飞船徽章,这种选择是乘员组的一种特殊的优先权。宇航员清晰的录像和详细的介绍使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为之兴奋。指挥中心也为之叫好。

休:好,“阿波罗11号”,非常感谢你们的演出。这是极有意义的30分钟!谢谢。

大约在35分钟之后,即20时7分,阿姆斯特朗结束了他的电视节目转播。

7月17日22时32分,即飞船飞行了37小时的时候,宇航员的下一个休息和睡觉的时间开始了。这时“阿波罗11号”离地球250000千米。这一晚宇航员们休息得很好,比预定时间多睡了1小时。

第三天早晨,宇航员醒过来,首先和休斯敦通了话。

阿:您好,休斯敦。你们那儿看到的“阿波罗”飞行情况怎么样?

休:很好,一切顺利。“阿波罗11号”,请过一会儿把脏水倒到舱外去,不搞轨道修正了。

阿:好的。

“阿波罗11号”将脏水排出舱外。这时,也许是由于向舱外倒污水的原因,自转飞行有些不均衡,不均衡的程度达到上次排放污水时的一倍左右。所谓倒污水,就是用管道把贮存在舱内罐里的便溺等排出舱外。在真空的宇宙里,这些液体立刻凝结并四散飞去。可是,飞船在失重状态下靠惯性力飞行时,哪怕向舱外排放一点点气体或液体,它们的反作用力都会使飞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若因此而脱离转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宇航员决定以后排污水时向宇宙飞船两侧各倒一半污水。

今天是宇航员第一次换乘登月舱,检查登月装置的日子。下午17时52分,飞船飞行了56小时20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了登月舱。两位宇航员在窄小的登月舱内度过了95分钟。摄像机拍摄了他们打开连接指令舱和登月舱的舱口,通过连接孔,走进登月舱的情景,并生动地发送到地球上——这是“阿波罗11号”的第三次电视转播节目。进入登月舱的两位宇航员还把摄像机拿到登月舱内拍摄。拍摄工作极其认真,他们依次拍摄了操纵台上安装的许多仪器和雷达通讯装置、安装小型计算机的地方以及计算机标示盘和键盘等。图像很清楚,颜色适度。电视转播结束后,奥尔德林首先回到指令舱。7分钟之后,阿姆斯特朗也回到指令舱,封闭了通向登月舱的舱盖。无数的观众在遥远的地球上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看到了登月舱的内幕。第三次电视转播持续了1小时36分。

19时32分,即飞船飞行了58小时,宇航员按飞行计划规定对飞船系统进行了一次检查。一切正常。

飞船飞行了60小时后,宇航员做完了第三天的全部工作,入睡了。这时,“阿波罗11号”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月球的引力,并因此而开始下降。地球的引力不断地减弱。

7月19日,星期六,这是登月飞行的第四天。早晨7时32分,飞船已飞行了70小时,休斯敦控制中心开始呼叫。早起的宇航员奥尔德林总是最先回答地面上的呼叫,而柯林斯总是不愿意起床。

8时30分,检查系统的时间到了,宇航员开始着手飞船系统的检查。今天就要进入绕月轨道。检查必须提前进行。电视摄影机也投入了工作,地面电视荧光屏播放出飞船中宇航员的工作实况。

12时32分,即飞船飞行了75小时,离月球还有4140千米。飞船的飞行速度上升为每秒1680米,到信号消失还要经过41分钟,到进入月球轨道的活动需经过49分钟。

“阿波罗11号”一旦进入月球的背面,它和指挥中心之间的通讯联系立刻全部中断。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旋转时,永远都以它正面半球对着地球,而背面半球永远背着地球。所以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它的背面。在地球的视线之外是不可能和飞船进行通讯联系的。

12时58分,飞船飞行了75小时26分,距离月球1780千米,飞行速度每秒1980米,离信号消失还有15分钟。就要进行进入绕月轨道的工作了。这时,“阿波罗11号”已做好了必要的准备,等待着休斯敦的命令。

13时9分,飞船飞行了75小时37分,休斯敦终于发出了“挺进”的命令。还有4分钟就要中断联系,还有12分钟服务舱的推进装置就要发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把开关全部拧到自动操作装置,所有操作都由计算机进行。

13时11分,还有2分钟就要中断联系。

13时12分,还有1分钟。

休:“阿波罗11号”,一切正常,飞入绕月轨道!

阿:明白。一切顺利。恢复联系时再见!

13时13分,飞船飞行了75小时41分,“阿波罗11号”疾速消失在月球背面,无线电信号中断了。全世界关注它的听众和观众在焦急地等待着。与地球中断联系后,“阿波罗11号”完全单独飞行,舱内充满紧张气氛,三位宇航员目不转睛地盯着计算机的指示盘。柯林斯手握着操纵杆,注视着仪表动态和窗外的情况,准备万一计算机出现故障,马上改用动手操作。奥尔德林注视着装置工作情况检测仪,不停地呼喊数据。

“阿波罗11号”正在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必须使速度减下来才能进入月球轨道。因为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所以要绕月飞行,就得使速度相应地降低。为此,宇航员要把飞船掉个头,然后点燃推进装置的发动机,产生一个反向推动力,直至降到合适的速度为止。如果发动机不能点燃,飞船就不能进人月球轨道,而会返回地球。如果发动机燃烧时间过长,速度降得太低,飞船就会坠毁在月球上。

联系中断8分钟时,由飞船电子计算机使10吨重的推进装置的发动机启动,开始喷射,飞船速度不断降低,计算机立刻计算出降低的速度。当推进装置燃烧了5分59.9秒时,飞船的速度控制在每秒877米,这个速度可使飞船进入围绕月球的椭圆形轨道,轨道近月点111千米,远月点315千米,于是计算机马上发出停火的指令。

当宇航员们在月球背面执行这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时,休斯敦指挥中心的人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他们一声不响地看着计时钟,等呀,等呀,等了25分钟,终于在无线电里听到了奥尔德林那镇定的声音。他只说了一句话:“好!一切正常。”“阿波罗11号”,安全地进入了环绕月球的等待轨道,指挥中心的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阿波罗11号”按计划进入近月点114千米,远月点315千米的轨道飞行。宇航员这时第一次看到了月面的近景。他们欣喜地眺望窗外,向指挥中心描述见到的情景。阿姆斯特朗报告说,月面呈深浅不同的灰色。不一会儿,“阿波罗11号”飞越过他和奥尔德林即将着陆的地点的上空。他又报告说:“那里看上去很幽暗。”

15时56分,飞船飞行了78小时24分,“阿波罗11号”第四次电视转播开始了。宇航员打开电视摄像机,向全世界播送了月球表面的山脉和坑穴的景象。

电视转播结束后,当绕月飞行第三周来到月球背面时,他们再一次发动服务舱里的推进装置,改变绕月轨道,推进装置发动后逆向喷射了16秒,使飞船的飞行速度降低到每秒47.3米。这样,远月点离月球更近了,飞船从而进入近月点100千米、远月点122千米的似圆形的轨道。轨道修正以后,飞船在新的轨道上继续绕月飞行。大约过了1个半小时以后,飞船重新出现在月球的正面。此时,宇航员对船舱系统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飞船及其设备完全正常。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又进入登月舱,开始为第二天的登月做准备。

两位宇航员详细检查了登月舱中所有的机械装置和仪器,检查了登月舱的动力装置,试验了与地面和指令舱的通讯装置等。这项工作大约进行了两个小时。然后,他们回到指令舱。在那里,柯林斯也一直在忙个不停。这三位疲劳的宇航员吃了一顿饭,就躺下来睡觉——这是首次登月之前的最后一觉。他们心理素质极好,睡得很安稳。他们知道,明天还有更加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们。

降落月球

1969年7月20日。这是“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的第五天,也是此行的最关键和最惊险的一天。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宇航员将在这一天首次在月球登陆。

早晨7时,三位宇航员就被休斯敦的无线电广播唤醒。他们对飞船系统进行了登月前的最后一次检查,一切正常。月球探险即将开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位登月宇航员心情格外激动、兴奋而又有几分紧张,不过他们充满信心。

早上9时22分,飞船飞行了95小时50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与同伴柯林斯告别的时间到了。

他俩高兴地向柯林斯道别:“好,我们走了。我们不久就会回来。等着我们,可别离开!”

柯林斯祝他们顺利成功,说:“我会等在这里的。”

他俩先后爬进了登月舱。从这时起,登月舱称为“鹰”。母船(指令舱和服务舱)则称为“哥伦比亚”。这是他们与指挥中心联系时便于区别的呼叫信号。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又检查了一次“鹰”上的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然后按电钮放下了登月舱着陆用的四只腿和四只脚。他们准备完毕,就在“鹰”舱中各就各位。

12时54分,地面指挥中心给登月宇航员下令:脱离宇宙飞船。按计划,分离要在月球背面进行,可那里与地球无法取得联系,因此,休斯敦、“哥伦比亚”和“鹰”三者之间的通话更加认真。

休:展开降落支脚没有?

鹰:已经展开。

哥伦比亚(以下简称“哥”):降落点追踪顺利。“鹰”,什么时候试验制动装置?

鹰:准备马上进行。

哥:好。那么,我们停止通话。

休:“鹰”,制动装置及所有装置正常。分离吧。

接到指挥中心传来“一切顺利,进行分离”的命令,“哥伦比亚”和“鹰”,飞到月球背面。

中午1时47分,“哥伦比亚”中的柯林斯发出两舱可以分离的信号。“鹰”在弹簧装置驱动下逐渐脱离“哥伦比亚”。这时“阿波罗ll号”正在充满峡谷、裂沟和火山口的月球背面111千米的上空飞行。为了以防万一,“哥伦比亚”和“鹰”先是稍稍拉开距离,保持随时可以对接状态。一段时间后,情况良好,它们开始完全分离。这时指挥中心的人们正在焦虑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重新出现。不一会儿,终于从空间传来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

鹰(阿姆斯特朗):喂,“鹰”已脱离。

休:情况怎样?

鹰:“鹰”已长上了翅膀!

休:好。

分离约30分钟后,“鹰”发动机开始逆向喷射。“哥伦比亚”稍微减低速度,进人“鹰”内侧的绕月轨道渐渐飞远。它将继续绕月飞行。

下午2时20分,“鹰”从无线电中得到在月球背面制动着陆的命令。启动下降发动机的位置仍在月球背面,地面发出的指令电波无法到达,所有的工作将由“鹰”的计算机控制。大约到达定点前10分钟,“鹰”从地球的视角上消失了。地面指挥中心及全世界的观众和听众急切地期待着“鹰”的再次出现,因为这次出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鹰”已经在下降轨道上向月球降落了。

“鹰”从循环轨道开始向月球背面降落飞行时,正好是下午3时l1分,飞行了总共101小时39分。这时,宇宙飞船大约在黄经西141度,正巧处于月影的黑暗之中。

“鹰”降落月球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它首先在预定位置(由降落月球的地点所决定)启动下降发动机,发动机逆向喷射约30秒,使飞行速度降低到每秒22米左右。这样。“鹰”脱离原绕月轨道进入到愈来愈接近月球的椭圆形轨道。这个轨道的近月点距离月球约15千米,并且使近月点位于月球预定降落地点的附近。在这个轨道上由于飞行速度低,月球的引力作用增大,“鹰”的高度降低,并继续绕月飞行。这个阶段没有多大危险,只要它在轨道上,就不会坠落到月球上。如果发生什么故障,任它自由飞去,也会飞回到初始改变轨道的地方。“哥伦比亚”在那里的等待轨道上飞行,会随时营救他们。在椭圆形下降轨道上,按运行规律,“鹰”将下降到离月面着陆点15千米左右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接近,在高处飞行的“哥伦比亚”可以先恢复通讯,而正在下降的“鹰”要稍晚一些。

与哥伦比亚恢复联系的时间到了。

哥:我是“哥伦比亚”。听得见吗?一切正常顺利。

休:我是休斯敦。好极了!就等“鹰”的消息了。

哥:明白。马上就会出来的。

休:“哥伦比亚”!当“鹰”制动下降时,你的抛物面天线可能会失灵。

哥:明白。

这时,与“鹰”恢复联系的时间到了。奥尔德林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指挥中心的紧张气氛。

鹰:我是“鹰”!灵敏度怎么样?

休:“鹰”!灵敏度良好。汇报喷射情况。

鹰:喷射是完全按计划进行的,一切顺利。

这时“鹰”已飞行在预先计算好的轨道上,飞行情况良好。下午4时,指挥中心发出指示,让“鹰”准备着陆。这时“鹰”已下降到离月面约16千米处。

下午4时5分,“鹰”在下降飞行1小时后,距月球最近点为14千米左右高空时,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毫不犹豫地、准时地点燃了下降发动机,开始进入登月过程的第二阶段。如果这时不减速,“鹰”就会重新上升,直至到达远月点111千米处。

点燃发动机降低了“鹰”的速度,打破了它与月球的引力平衡。顷刻间,“鹰”脱离了轨道,开始沿着漫长的曲线航道降落。这时离着陆还有12分钟。发动机的工作按计算机的命令自动进行。最严峻的时刻来到了,对所有人来说这12分钟都是最紧张的。

“鹰”越来越接近月球,14000米—12000米—10000米—9000米。就在这时,“鹰”舱计算机警报灯突然亮了——警报灯是显示计算机故障的。警报灯一亮,指示盘上就会出现表示故障的数字符号,但是,这时在指示盘上没有出现数字。显然,这种故障是出人意料的。在高度从9000米降到3900米的几分钟内,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竭力研究处理办法,拼命地找查原因。

在这必须决定是否改变计划的关键时刻,休斯敦指挥中心更是一片紧张的气氛。指挥人员中有人面如土色,尤其是制造这套装置的计算机厂家的工程技术专家,更是如坐针毡,坐立不安。指挥中心立即组织科学家和专家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是计算机超负荷运转造成的。于是,指挥中心命令“鹰”舱内的宇航员不要什么都问计算机,尽量减轻其负荷,应限于计算机能够自动计算的范围内。这样,计算机的警报灯果然熄灭。一场虚惊过去了。后来才知道,他们除了打开着陆雷达外,为了和“哥伦比亚”保持联系,同时还打开了会合、对接雷达,这个数据成了计算机的沉重负担。可真险啊!若非指挥中心的正确决策,几乎前功尽弃。

熬过危急关头的“鹰”沿着下降轨道继续下降。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地关注着它,由于这时没有摄像机拍摄,这个过程不能在电视上显示出来。但是倒数时间计算1秒1秒地在电视荧光屏上进行着。人们焦急地等待着,数着时间,几乎屏住了呼吸。

“鹰”离月球也越来越近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越来越紧张地注视着不断靠近的着陆点。可是他只看见灰蒙蒙的一片,无法看清着陆点。直到下降到月面上空约150米处时,他们才看到“鹰”的着陆轨道(自动导航)一直通向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坑穴中间。阿姆斯特朗把眼睛紧贴着观察窗向着着陆点望去,终于看清那里散布着无数巨大的岩块。他大吃一惊。这时距离降落月面仅有1分钟多一点时间了。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阿姆斯特朗当机立断,迅速改用手工制导。他以高超的技巧使“鹰”躲过岩石,避免了一场可怕的事故。否则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在“鹰”降落月球的最后时刻,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控制着他们紧张的心情,开始沉着地寻找较好的着陆位置。几秒钟后,他们找到了一处平整的地方,决定在那着陆。他们把速度降到每秒1米,“鹰”开始缓缓地降落。对宇航员来说,这是既兴奋又紧张的时刻。“鹰”必须轻轻地以精确的角度着陆;如果它降落的角度不对,一条腿就会折断,登月舱将向一边倾斜。万一发生这种事,他们就不能从月球上重新起飞。所幸降落顺利进行,没有发生故障。阿姆斯特朗报告说:“我们下降得很正常。25米——20米——15米——卷起了一些尘土——好,好——接触灯亮了!——行了——关闭发动机。”在1.7米高度时,“鹰”下面的一个仪器(脚掌上的探针)已经触及月面,总控制板上带“接触月球”标记的两个蓝色信号灯亮了。奥尔德林十分兴奋地说:“着月了!”阿姆斯特朗随即关闭了发动机,“鹰”稳稳当当地落在月球上。此刻是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16时11分40秒。从地球发射起,飞船飞行了102小时45分。着陆后,两位宇航员抑制着内心的兴奋,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鹰(阿姆斯特朗):休斯敦,这里是“沉静的基地”。“鹰”已着陆。

休:明白,已确认着陆。我们都放心了。谢谢!

地球上千百万正在倾听着和等待着的人们,终于如释重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奥尔德林的夫人高兴得流出了眼泪。根据后来的估计,在地球上,坐在家里电视机旁观看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的大约有5亿人之多。

月球着陆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地面指挥中心的人们。刚才紧张、寂静的指挥中心,这时已是一片欢腾,到处洋溢着欢呼声、欢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指挥员以无比的喜悦向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表示祝贺,并告诉他们:“在这个大厅里,大家都在微笑!”

月球上的宇航员笑着回答说:“这上面的两个人也在微笑!”

这时,“哥伦比亚”在绕月轨道上孤单单地运行着,柯林斯在那里倾听着着陆的情况,他高度地称赞他的两个同伴:“你们那里的事听起来太伟大了。伙计们,你们干得不错啊,这可是惊人之举——棒极了!”

柯林斯的话,表达了地球上亿万人的心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