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的升降起落

砺石导言:作为在芯片处理器领域曾与高通比肩的联发科,因为误入山寨手机市场而拉低了品牌形象,又因为能力差距和策略失误等,导致多年来“向上”的努力始终没有成功,只能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徘徊,如今中端市场也正在被高通蚕食,那么,联发科为什么能够升起来?又为什么跌下去?它的未来在哪里?

500

高冬梅 | 文

如今,手机已成生活必需品。手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手机处理器,相当于人类的大脑,性能越强的处理器,功能就越强。这一领域最著名的厂商是美国芯片巨头,人称“专利流氓”的高通,每当高通推出新的手机处理器时,国内手机企业都会为争夺“首发权”,打的“头破血流”。

除了高通以外,如今市面上知名的手机芯片厂商还有4家,包括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性能很强,但仅供苹果手机专用;然后是三星的猎户座,主要用在三星手机上,曾经的魅族也用过;再然后就是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贸易战之前只用于华为和荣耀的高端手机上,自从特朗普宣布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开始从备胎彻底转正。最后是联发科,虽然现在排名比较靠后,但是一度是和高通比肩的巨头科技公司。

在中国市场,联发科作为最主要的芯片供给商早年曾被誉为“国产之光”,但是因为大部分产品供给低端山寨市场,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等到联发科幡然醒悟想要改变现状,进行“向上”的努力时,却由于产品技术等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不当等屡屡碰壁、不能如愿,甚至自己的大本营中端手机市场也被高通蚕食。

尽管最近两年,联发科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是手机厂商们仍然需要联发科在中端市场制衡高通,所以联发科在手机中端市场尚有很大份额,但是,伴随着高通发展的经久不衰和华为海思的强势崛起,联发科如果想夺回更多市场则困难重重。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颓势渐显,联发科需要找到自己更好的出路。

1

误入低端

早期国内智能手机很多都是搭载联发科的处理器。作为台湾的芯片厂商,联发科征服了那时最为流行的手机品牌,如小米、索尼、华为、联想、魅族等等。那么联发科是怎么升起来,又是怎么落下去的呢?

500

联发科的创始人是有“台湾IC设计教父”之称的蔡明介。1976年蔡明介赴美留学,1983年学成归来后加入台湾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联华电子。1995年蔡明介带领公司的IC设计部门从联华电子正式独立,这就是联发科的前身。

1997年,联发科正式成立并将重心放在研发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上,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DVD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到一颗芯片上,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方案,受到广大DVD厂商的追捧。到2001年,联发科已经成功占据了60%的DVD市场份额,发展势头凶猛。

之后一段时间,随着DVD市场渐趋饱和,联发科开始寻求转型以开拓更大市场。2003年,“山寨机”开始在手机市场上出现,联发科作为当时唯一拥有移动处理芯片制造技术的厂商,在其他芯片处理器厂商只提供硬件技术资料时,通过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保姆式”解决方案受到市场欢迎。

时逢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凭借较低的售价,联发科的MTK平台在推出后几年间迅速成了低成本、低工艺的“山寨机”的首选平台。当时MTK平台支持的山寨机、贴牌机各种类型都有、奇奇怪怪,诸如八个喇叭的Nooia、三卡三待的Andycall等等,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手机批发城里。 

MTK平台被大量应用让联发科在国内名声大噪,也赢得了TCL、长虹、金立、天语、波导等正牌手机厂商的订单。但是,联发科的品牌形象却在多年的山寨低端市场中定了形,MTK这个名字就约等于“山寨”和“廉价”。

为了摆脱这一处境,2004年,在进行了相关调研后,联发科将自己原本擅长的DVD存储领域和芯片领域结合起来,做成多媒体解决方案植入手机设计中,这套成熟、先进、集成度高而且价格优惠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大陆厂商的追捧,使得手机行业呈爆炸式增长,价格迅速下降。

500

2007年10月,国内以颁发手机进网许可证制度代替手机拍照核准制度,政策宽松之下,手机行业更加如鱼得水,联发科掀起了进军芯片市场后的首个企业发展高潮。2008年一跃成为世界前三大IC设计厂商,仅次于德州仪器和高通。

后来,功能手机市场快速崩塌,被智能手机疯狂侵蚀,iOS和Android成为两大主流操作系统。2010年,联发科加入谷歌主导的开放手机联盟,打造专属的Android智能手机解决方案,开始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之后联发科先后于2011年、2012年推出MT系列处理器和高通、三星两家国际大厂角逐中国市场。

其发布的MT6575单核处理器依然以一站式服务和价格优惠的优势受到小厂商的青睐,MT6577等几款处理器在性能和功耗上有很大提升,在中低端市场逐渐打开局面,引发了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此时联发科虽然抢占的只是一些低端市场,但是却有底气和德州仪器、高通等国际大牌正面交锋,甚至一度封堵了高通进入亚太市场的机会。

随着德州仪器逐步退出这一市场,联发科接掌其部分市场,成为手机芯片行业的半壁江山。面对联发科打算从低端市场进军高端市场的局面,高通坐不住了,想从高端收割低端,遏制联发科的发展,于是两家公司便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

联发科MT6589的出现几乎包办了当时的中低端手机市场,红米一代就是采用了这款芯片,而红米一代的火热又直接刺激到了联发科芯片的发展。高通在骁龙400以及骁龙200上推出了类似于联发科的一体化服务方案,二者开始了正面交锋。联发科祭出“低能耗和低发热”的必杀技在手机市场占稳了位置。

2013年,联发科与高通和三星一起统领了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市场,成为当时支撑Android阵营的三大支柱。由于价格优势,在之后的国产手机价格战中,联发科的处理器成为不少定价千元、百元的国产手机的核心配置,比如当时长极为热销的红米Note和魅蓝手机等,智能机时代,联发科再次陷入“低端陷阱”。

2

“向上”而不得

2013年后,手机市场在经历了狂热的“百元价格战”之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向高端方向发展。此前,联发科推出了经典的MT6573、6575、6577、6589等产品,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处理器性能、基带和工艺对比高通和三星两家厂商仍有明显短板,搭载这些芯片的手机很少能超过1000元。

500

之后联发科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八核处理器MT6592,可以实现八核全开,而且还延续了低功耗低发热的传统,在手机芯片市场掀起了八核处理器普及风暴。

2014年2月,不甘于一直定位在中低端市场的联发科正式发布全球首款支持4G LTE网络的八核处理器MT6595,直接定位到高端市场。2015年,联发科抓住骁龙810“高烧不退”的机遇,继续冲击高端市场,推出了Helio X10。2016年,联发科推出Helio X20十核处理器让市场眼前一亮,Helio X20还获得了HTC和魅族的高端型号支持。

随着线下渠道的大幅崛起,国内厂商纷纷向联发科抛出了橄榄枝。2016年上半年,联发科可谓是风光无限,营收与市场占有率均创下新高,4G芯片的出货量甚至一度超越了老对手高通。然而,联发科的发展之路注定了它打开高端市场的道路不会顺利。

尽管MT6595在处理性能方面比同期的骁龙801略显优势,后续发布的X10、X20产品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但从用户反馈看,并没有表现出它宣传的水平,就算内置核心数量和高通同级别的产品一样,最终性能却相差甚远。

在手机游戏普及之后,对手机配置性能的要求提升,用户逐渐发现联发科的处理器性能一般,GPU图形处理能力、通信基带仍是其弱项,这大大影响了智能手机的娱乐性能和综合体验,直接让其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动摇了。

更让联发科心惊的是高通骁龙进军中端市场。如果说骁龙450的出现让联发科感到威胁的话,那么骁龙660和骁龙710就是让联发科备受煎熬了,它们的出现迅速蚕食了联发科的市场。随着合作伙伴的接连离去,联发科的营收与市场占有率直线下滑。

2017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联发科推出了Helio X30,定位高端,但过高的成本和价格使得千元机根本用不起,开始只被魅族用于Pro7的高配上,却又由于种种突发事故,产率良率不足而导致延期,最终没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500

尽管在2017年下半年,联发科凭借着Helio P23与Helio P30勉强止住了颓势,但最终却只能放弃了高端手机市场。2017年年末,联发科高管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未来一年联发科将暂停高端产品Helio X系列的研发工作,全力投入到中端产品Helio P系列的设计中。

对于一家芯片厂商来说,放弃高端产品显得让人无法理解,但联发科着实是被现实逼迫只能选择放弃。以Helio X系列开启冲击高端市场的征程,Helio X10算是个不错的起步,但其基带和图形处理能力都比友商的同期产品稍弱,继任者Helio X20不仅在性能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在功耗、信号连接等方面也被爆出问题,并未能被诸多手机厂商的高端机型采用。

有了前两次交过的高昂学费,Helio X30本应顺利生产、出货,稳妥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联发科不仅没能改变先前的状况,还因为种种错误,最终几乎葬送了Helio X系列产品。自从2017年2月份发布了X30处理器之后,联发科的X系列便没有了后续之作,而其因为产品定位混乱让本处于中端的Helio P系列也显得无比尴尬。

中高端市场份额被高通削减之后,联发科转向非洲市场发力,在非洲占据销量冠军位置的TECNO(传音)手机100%都是采用联发科芯片,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蔡明介表示,从2019年起,联发科将逐步夺回失去的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通的挑战,联发科还能“昨日重现”吗?

3

为何跌落?

联发科从几乎与高通比肩沦落到如今在高端芯片市场上销声匿迹、中低端市场份额不保,只能发力非洲偏安一隅的地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对于手机处理器这种高科技产品来说,性能好坏肯定是最重要的。联发科的产品性能不会太坏,否则早就被市场淘汰了,但是,联发科的产品也不是足够好,这是它在与高通竟逐多年之后始终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技术上联发科并不落后,早早就上了8核、10核,然而性能却没有多少提升。2013年,联发科官方发布消息称,MT6592处理器可以实现8核全开,这在当年是绝无仅有的,使得联发科的声誉盛极一时。也许是在这种营销方式下尝到了甜头,联发科在后续的多款处理器上都开始宣扬多核全开的能力。

不过到了2014年之后,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了解逐渐加深,发现搭载联发科X20和X25处理器的手机在跑分测试时,出现了10核中只有一核在运作剩下9核都离线的情况。虽说高通的处理器也有锁核现象发生,但是人家是8核至少有4核在运作,自此之后联发科就被调侃“一核有难,九核围观”,市场份额迅速缩水。

500

其次是技术问题,联发科技术虽然不落后,但是却不够精湛。定位高端的处理器Helio X系列,X10还是不错的,但是在X20中,CPU还可以,GPU却只有4核而且发热严重,采用的20nm工艺制程直接被竞争对手的14nm或16nm秒杀。

有了10核处理器却在技术层面没能很好地驾驭让联发科一直被诟病。X30采用10nm制程性能依然不行,发热到必须降频使用,因而也就和高端机无缘,最终只能停止X系列的研发。

面向高端市场的技术不行,产品失败,那么在自己的后院中端市场上技术表现如何呢?在中端市场上,联发科严重低估了对手。或许是高端产品投入太多,让其无暇兼顾,亦或是联发科对于自家中端产品过于自信,总之中端产品在制程、性能、基带等也全面落后于竞品。

当时有消息称,由于移动入网要求终端产品必须要支持Cat.7网络,而联发科的芯片达不到这一要求,最终导致一众合作伙伴没有芯片可用,只能转投高通旗下。当时高通的中端主力产品是有口皆碑的骁龙625,自身能力不足又遇强大对手,联发科的中端市场也只能崩盘了。

第三是产品定位混乱,导致互相牵制,一损俱损。联发科一直走性价比路线,处理器给人的印象是中低端产品。2010年,联发科加入谷歌为推广Android操作系统而发起的“开放手机联盟”,当时联发科的加入有望让安卓系统手机成本降低2/3。但也因为定位中低端,厂商找联发科拿货的基本上不会是旗舰机型。

最近几年国产手机发力中高端,大卖的都是旗舰机型,在能让安卓系统摆脱卡顿甚至可以媲美IOS这一点上,联发科能力跟不上。恰好在这时,联发科又因为产品定位混乱导致失去了本可向上的机会。联发科的Helio X系列本是定位高端的产品,搭载Helio X10的HTC M9 Plus曾一度卖到了4000+的价位。

这一势头本该继续延续下去,但Helio X10随后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搭载Helio X10的魅族MX5将售价定在了1799元,而后红米Note 2直接标价799元。短短几个月,Helio X10就从4000元档跌倒了千元档乃至百元档。如此操作让哪家厂商还敢放心在旗舰产品上继续使用Helio X系列芯片呢?

说起来,联发科最火的时候还是跟魅族合作的时候,魅族因为和高通的龃龉一直是联发科的忠实伙伴,有“万年联发科”之称,但联发科并没有好好珍惜这个队友,说好的独占处理器却并没有给到魅族应有的独占时间,而魅族辛辛苦苦将X10卖到了更高价格,联发科却转头将其卖给了定位低端的其他品牌。

随着关系的缓和,魅族转投高通阵营,加之金立手机猝死,MTK手机业务订单量直接损失就达到3000万级别。而且联发科的低端定位使得很多低端手机在采用其处理器时都不好意思标注MTK平台,而是仅宣传几核,以至于连OPPO、vivo两家走量的大厂也不敢继续全面采用联发科的芯片了。

OPPO R15低配版本采用了联发科Helio P60芯片,高配版还是选择了高通处理器,到了R1就全面换上了骁龙675平台。

500

第四是缺少高端设计理念和头脑。MT6592时,联发科率先推出了一个八核A7,要和骁龙800比,骁龙800的四个核都是高频的Krait,不知联发科的设计师哪来的底气,但联发科却要拿出来大肆宣传,最终反噬自身。

Helio X20时,竞争对手们都用上了14、16nm工艺制程,唯独联发科继续使用高烧不退的20nm工艺,并且自欺欺人地说“20nm已经满意”,结果是实际体验连骁龙625都不如。Helio X30时,明明可以上四大四小的CPU,联发科非要用十核的噱头,用两大八小的设计,结果又是被骁龙835吊打, 10nm工艺也没用。

联发科的设计是典型的“核多噱头大”的低端设计思路,没有过完全适合高端的理念却还要做高端梦,结果就是冲击高端屡屡失败,唯一一款能符合高端要求的产品是MT6595,还生不逢时,受到64位时代的大冲击。 

所以将联发科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联发科早年的山寨印象并不完全正确,山寨时代过了之后,联发科有几次机会可以在高端市场上有所作为,但因为其一贯的行为秉性,“高端全靠嗓子喊,中端打不过高通,低端全系管生不管养”,做事不够扎实而错失了良机。

苦高通蛮横霸道久矣的手机厂商当然希望联发科有竞争力,如果它的产品能够与高通性能水平持平,大家肯定会买单,但是联发科却总让人失望。

第五是研发投入不够。产品技术性能都各种问题,实则可以归结为研发投入上面。高端芯片的研发费用昂贵,研发周期很长,由于市场份额的丢失,联发科无法投入资源研发高端产品,只能退而求其次,主要发展中端处理器。反过来,没有高端产品又让其失去了高端市场。

定位中端如果做好了也不错,但是在中端产品上联发科也并不比高通厉害,虽然最新出的中端P60还不错,但也就和前一年的骁龙660相当。处理器是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巨大,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最近两年竞争力凸显,是因为其在研发上不计成本的投入,稳扎稳打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总之,如果说早年只能靠山寨机和低端机打开市场,联发科不具备“天时”,那么抓不住仅有的机会,不得消费者的心,就是也不具备“人和”。当联发科宣布退出高端市场后,很多消费者说“联发科哪有高端产品,一直都是中低端产品呀”。要想彻底改变现状,联发科还是需要踏下心来,舍得投入,在技术和产品上苦下功夫。

4

AI领域可为未来?

500

尽管联发科在手机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手机厂商们依然需要联发科。“需要”并非是指手机厂商需要联发科的处理器,而是在目前三星、麒麟处理器不外售的情况下,联发科在中端市场对高通具有的制衡作用。在Android高端市场已经几乎高通一家独大的现状下,若联发科在中端市场上再让步于高通,那也就意味着芯片售价会水涨船高,手机厂商的成本会大幅增加,还要忍受高通的各种“税”。

所以,联发科在手机市场上仍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销量。但从全局看,智能手机颓势难免,所有的芯片厂商恐怕都需要考虑未来,早早谋篇布局。而泛终端已成科技行业的新兴未来。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估,物联网设备数量在2020年前将达260亿台左右,同时也将创造3090亿美元边际收益,而针对终端市场的销售业绩则将达成1.9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附加价值。

如何在物联网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机遇成为半导体厂商的重要议题。联发科早先在3G/4G、Wi-Fi、蓝牙等无线连结晶片解决方案上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基于多媒体技术加上与众多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及穿戴式装置的互联互通优势,在物联网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智能音箱为例,2014年问世的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因其与众不同的语音交互和连接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中枢功能赢得了用户青睐,引发了北美和中国地区的抢购热潮。其搭载的正是联发科的解决方案。

目前联发科已经占领了智能音箱产业高达60%-70%的市场份额,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都是其合作伙伴。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ibtimes)报道:随着用户对于人工智能辅助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芯片制造商将从智能设备暴涨的市场需求中获益良多。联发科在WI-FI、蓝牙、MCU和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500

而且,在物联网领域,除了智能音箱这个已经成熟的落地项目之外,联发科还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布局,已经推出了NeuroPilot人工智能平台。

NeuroPilot是一个可以跨平台和跨产品线的方案,意味着此AI平台不仅能为当下的智能手机提供服务,还能进一步覆盖到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设备等,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对于更为智能的泛终端产品,都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随着在整个数字化市场建立起了先发优势,联发科为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但是,在智能手机将颓,物联网尚未全面到来之际,如何保住现有市场份额,让自己活下去并有充足弹药面对未来发起冲击是联发科目前需要做好的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