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伤320万军人值得骄傲吗?对底层抗日将士,一定要有个交代

上世纪30年代起,日本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浩劫,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百万大军从北败到南,从东败到西,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最大苦难。

著名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说过这么一句话:仗打成这样子,中国军人都该死。

而死,也是伴随着抗战全程的。

据统计,全面抗战之后,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一共死伤了320万人。平均每年死伤40万人,每个月是3.3万人,每一天是1100人。

500

这个牺牲不可谓不惨重,这每一个数字都是血淋淋的,这些将士们的血从卢沟桥一直流到了海南岛,从吴淞口一直流到了密支那。

任何一个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死难的将士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但是我们在看到这巨大牺牲的背后,却是一个更加血淋淋的现实:绝大多数的会战,军人们尽管牺牲惨重,但却屡屡溃败,日寇是踏着这些死难将士们的尸体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

换句话说,这些死难的将士即使牺牲了,却也未能挡住日寇的铁蹄。

甚至直到抗战胜利前一年的1944年,失去了制空权的日军竟然可以同时在河南、湖南、广西三个战场上接连击败数十万中国军队,以至于在这场大战中,国军仅兵员损失就达五六十万人之巨。

500

仗打成这个样子,中国军人都该死吗?我觉得未必,因为该死的是国民党军腐朽无能的上层领导们,而非底层的军人。

如果不是这些人的无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会进行得如此艰难,军民死伤也不会如此之大,甚至于国土沦陷也不会如此难看。

所以看待国民党军的抗战,我们要分两方面,一方面,广大基层抗日将士的功绩要肯定,牺牲要尊重;另一方面,国民党军高层的腐败无能也要公之于众,若非于此,中下层将士的牺牲就不会如此之大,甚至于白白牺牲。

为什么非要这么去看?因为近些年来,有那么一部分人将这二者合二为一,以抗战中伤亡320万名将士的鲜血,作为国民党高层抗日的“功绩”去到处宣扬,这些沉重的伤亡数字竟然成了某某将军、某某统帅的功劳簿成绩,这无疑是讽刺的。

500

除此例外,世界上没有一个群体以军队牺牲惨重为荣,没有一个名将以所部损失殆尽为耀,更别说牺牲惨重的背后是屡屡败绩了。

当然了,有个群体又说了:这么大的伤亡,国军肯定是坚决抗日了的,国军是抗日主力。

这些人的标准未免也太低了。

全面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是中国的执政者,国军是正规军,政府不抗击外侮何以谈是政府?正规军不抗日,那还叫正规军吗?

500

而且这些人总认为当时的八路军、新四军不是国军作战序列,他们不知道的是抗战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改编之后,这些番号恰恰就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国军,但是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而其他国军,我们则称之为是国民党军。

二者同为当时中国的正规抗战力量。

国民党军的抗战为什么要分我前面所述的两方面,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当时正面战场上每一次会战的失败必然有着高层昏庸决策的影子。

以淞沪会战为例,国民党军集中了三分之一的军力在上海与日军决战。无论是中央军、西北军、桂军还是川军,在此战中都是出了死力的。

500

但是,如此多军力集中在上海作战最原始的目的是什么?是寄希望于英美列强的调停去阻止日寇的侵略。

为了找到一个好的时机让列强注意,淞沪战役计划几经推迟,直接导致了作战初期德械精锐部队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据点的失利。

突袭变为相持后,上海部队的坚持在统帅层眼中的意义依然是等待列强的动作,结果全国调集的精锐在日军舰炮等重火力的轰击下损伤惨重,经常一个师打几天就残废了。

500

当上海的坚守失去意义,全军准备撤退到吴福、锡澄线的国防工事内梯次抵抗时。为了所谓的国联会议,统帅部再次下令全军坚守,以至于撤退演变为了溃败,不仅国防线完全失去了作用,70万精锐更是损失半数,日寇则一路追到了南京城下。

现在有人说,淞沪会战无比高明,将日军由北向南的进攻拖成了由东向西,这是典型的由结果去推原因,去为某些人涂脂抹粉,而罔顾了当时统帅部高层的真实意图。

而淞沪会战后,则是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所依赖的部队是淞沪撤退下来的残军,没有一支部队能齐装满员。而唐生智以“誓与南京共存亡”为由表态坚守南京。

而结果是什么呢?唐生智自己跑出来了,由于后撤计划混乱不堪,部分突围部队发生火并不说,剩下的大量部队则被日军堵在了南京城内,这些没有得到休整就被用于守南京的军人,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几乎全被日军屠戮殆尽。

500

在上海和南京的交战中,国民党军损失近50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的全部战斗损失。

而前者仅仅进行了3个月,后者是两年零九个月。前者面对的是20余万日军,后者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仅美军人数就不下20万人。论火力强度,日军连美军的零头都比不上。

然而前者的结果是败了,后者却从鸭绿江打到了三八线,并维持住了战线。

同样是中国军人,为什么结果却大不相同?其实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但至少有一点,巨大的伤亡是跟国民党军高层的混乱、幻想甚至低水平指挥脱不了干系的。

500

水平低,低到了什么程度?低到了不去想怎么打仗,而去祸害老百姓的地步。

1938年,兰封战役失利后,为了阻止日军前进,国民党军竟然扒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得几十万人被淹死,更导致了连绵的黄泛区;同样是在1938年,日军铁蹄尚未抵达长沙,为贯彻所谓的“焦土抗战”,长沙城竟被自己人烧毁,超过3万百姓死于大火之中。

作为这些军事行动的决策者,不去发动群众进行抗战,不去想法部署部队与日寇作战,却想出了这种方法,而遭难最大的却是中国老百姓。

这里我们重点聊一聊河南,1938年黄河大水,河南是重灾区;之后,国民党军和日军在这里长期交锋。中央军汤恩伯部因为军纪极差,当地老百姓将之与天灾并列为“水旱汤蝗”。1944年,日军进攻汤部,很多老百姓反倒截击汤部溃军,并缴械。汤恩伯战后还怨老百姓导致其作战失利。

这笔账记在老百姓和普通士兵头上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同样是统兵将领,74军的王耀武自己办饼干厂给所部士兵补贴,长沙大火后74军进城帮助百姓修复,是得到肯定了的;而傅作义所部在绥远名声也很好,甚至还有“七路半”的称号。

但是,在当时国民党军中,有几个74军?又有几个“七路半”?

500

国民党军的大部分兵源是抓壮丁得来的,这些壮丁成为军人后,是要被一层层喝兵血的。当时国民党军士兵中,瘦弱不堪者比比皆是,但有哪一个高级军官是吃不饱饭的?除了喝兵血,还要吃空饷。

当时一个连如果满编140人的话,那么实有人数绝到不了这个数字,有110人就不错了,其余30人是用来“吃空饷”的,如此层层盘剥,到师级单位,理论兵力应该有七八千之众,但实有人数往往只有五六千人,甚至更少。

而在作战中,牺牲的往往是底层的士兵们,那些大员们则靠着喝兵血、吃空饷大发战争财。

到了现在,拿那些牺牲了的士兵,累计出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就成了高官们抗日的功绩了?如果这些军人在天有灵,他们答应吗?

更讽刺的是,即便是国民党军内部,因为有着派系之争,很多军人的牺牲是非常不应该的。

在当时的国民党军中,中央军看不起地方军,把握着全国资源的军事委员会也很少把地方军放在眼里,同样也不会给充分补充。这就导致在抗战中,地方军越打越少,越打越弱,很多时候甚至是白白牺牲。

500

四川是抗日战争中出力最大的省份,贡献了350万人的兵员,川军在抗战中的功绩也是举世瞩目的。

但是川军的损失同样也是巨大的,其中武器装备极差是重要原因。

1937年,川军第22集团军出川抗日,整个集团军4万余人没有一门火炮。国府先是说该部在西安可得武器补给,但西安的蒋鼎文说,你们要到山西作战,应该向第二战区要武器。川军到山西后,阎锡山认为川军战力太低,仅给了20挺晋造机关枪了事,连作战地图都没给一份。

结果22集团军在娘子关一线遭到巨大伤亡,败兵愤怒之下抢了一处军火库,就被称为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

出身自西北军的张自忠将军我们都知道,将军的38师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扩编为了59军,所部3万余人。

500

59军抗日,以死战而著称,但伤亡也很大。张自忠将军的官衔是不断上升的,从59军军长到27军团军团长,再到33集团军司令,又到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理论上张自忠将军指挥的部队很多,但实际上听其指挥的仅有59军及几支杂牌部队。即使是59军,到1940年枣宜会战时也仅剩下一万余人,也就是说张自忠将军官职越来越大,但实际有效指挥的兵力却越来越少。

最后在张自忠将军牺牲时,其身旁仅有一个实力相当于团的74师和特务营。

当然了,国民党军中即使是中央军之间由于高层之间的派系之争,在抗战中也徒使底层将士付出了更大的牺牲。

500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缅作战我们都知道,此战以十万大军损失过半而告终,其中当时国内最精锐的第5军几乎丢掉了全部的机械化装备。

战役的失利与英美的私心有关,同时也跟中国远征军指挥混乱关系重大。

此战中,陈诚系统的罗卓英为远征军指挥部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的杜聿明为何应钦系统,之后还有一个以林蔚为团长的参谋团。一支军队有三个头,此外再加上英国人和微操达人的因素,第一次入缅作战大败,不仅没能挡住日军,反倒还丢了滇西。

更令人痛心的是,远征军战场伤亡17000余人,在撤退途中的死伤却两倍于此。远征军参谋团在败退时甚至下令装甲兵扔掉珍贵的T26坦克,以当做障碍物阻止日军追击,其愚蠢可见一斑。

500

最精华的部队如此溃败和牺牲,好意思将这几万名将士的血肉算作是某些人抗日的功绩吗?

这仅仅是滇缅战场上的一幕,而在整个抗战中死伤的320万名国民党军将士,他们中有多少人是死于上层的无能、腐败和懦弱?

就以最近《八佰》电影中涉及的四行仓库之战为例,很多人又以此来擎起国民党军抗战的大旗,来为某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歌功颂德了。

可是四行仓库之战固然壮烈,但其初始和结局这些人了解过吗?

此战初始就是打给租界的英美国家看的,以向这些人展示中国抗战的决心。看到了没有,直到淞沪会战尾声了,国民党高层还在幻想着西方干涉。

500

而本来留在此地坚守的是88师一个整师,结果师长孙元良连一个团都没留下,仅留下了一个营号称800人,以团的番号坚守。这是一支被抛弃了的孤军。

但即便如此,这400多人还是坚持与日寇血战,这我们必须要肯定,因为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打日寇,作为基层部队,他们尽到本分了。

然而四行作战四天,这些人却被上峰命令撤到租界,并被英军缴械,此后一直被扣押了四年。

500

中国军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抗战四天,却被交战国之外的国家扣押四年,对于这些军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耻辱,而对当时的政府和军队来说,难道就不是吗?

而四年的扣押期后,日军攻进了租界,又将剩余的300多名中国军人俘虏。其中有的被押送到南洋做苦工,有的在国内各地做苦力,很多人就死在了劳工营中,还有些人在新四军帮助下逃脱,重新加入到了抗日战场上。

从整个前因后果看下来,四行孤军的高光时刻并不是在四行仓库作战的那几天,而那几天的作战也决不能作为孙元良乃至于国民政府抗日的功勋存在。

因为,八百壮士对得起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得起国民党军,对得起中国军人的身份。但是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却对不起八百壮士。凭什么牺牲是人家的,功劳是自己的?

500

要我说,八百壮士的高光时刻是在劳工营逃脱后,加入真正的抗日队伍的那一刻。因为这些人一直战斗在日军占领区域,他们不是飞将军孙元良,也不是喝兵血吃空饷的那帮蛀虫,他们更对得起中国军人的身份。

在文前,我写到虞啸卿说的:仗打成这样子,中国军人都该死。

该死的不是中国军人,而是那帮不把底层士兵当人看的国府大员们。

所以伤亡320万军人,并不值得骄傲,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累积成的尸山血海,是悲壮、无奈甚至绝望的牺牲。

500

军人,从不怕昂着头去死,但也决不愿不明不白地去死。更不愿某些人以他们的牺牲去为那些指挥无能、昏庸不堪的高级将官们涂脂抹粉,烈士们不能说话了,但我们却决不答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