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情系列(211)——评标奇遇(12)

        在一次某机关采购餐厨设备项目的比选评审中,4家投标单位里面出来一个搅局的。

标底:差一千块钱不到20万元。招标文件规定:报价部分30分;以报价最低者为满分。

搅局者(简称J单位)报价仅为8.8万元。仅此一项,J就拉开属意中标的Z单位高达17分的差距。

在商务和技术部分的70分里,客观分为22分。可以由专家自由打分的主观分只有48分。

开标后,代理方的现场工作人员发现4家投标单位的客观分都是满分。也就是说,招标代理想安排专家在48分的主观分里,帮助Z单位填平这个巨大的分差,还要领先一点,确保Z中标。他们关起门来,足足研究了半个多小时。翻来覆去,找不到J投标文件里有什么漏洞。没有办法,只好将等的有点不耐烦的专家请进评标会议室。先不开录像,专家们试着评一下。看能不能在技术部分,帮助Z单位填平这17分的差距?等找到办法后,再开启录像,进入正式评审。

听了招标代理的介绍,3位专家的头都大了。闲话就不要说了。抓紧时间看招标文件吧。然后对照评分细则,仔仔细细的查找J标书的“硬伤”。

别说,到底是专家水平高!很快就发现J标书里面,只给出了设备报价,但是没有免费安装、检测的承诺。由于招标文件明确要求在分项报价中写明免费项目,因此专家认定J设置了一个价格陷阱。有可能在中标后,签订合同时把这笔费用打进去,造成合同价高于中标价。这个风险,专家们不得不替采购方考虑到。

另外,其余三家都提供了相关餐厨设备的检测报告。只有J不提供。我提出:考虑到J单位是经营酒店用品的专业公司,结合不提供设备的检测报告的做法,因此有理由判定其给采购方提供的是二手或者翻修设备。所以敢报出低于制造成本的价格。

代理高兴了。马上打开录像,让专家装模作样,按照规定进入正式评审。并让专家对J单位设置的价格陷阱和二手或者翻修设备的判断复述几遍。专家知道,这是防备J单位投诉。

最终,专家在技术部分主观打分上,硬生生将J的得分拉下来18分。Z有惊无险,顺利中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