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80枚炸弹炸死黎巴嫩真主党领袖!到底怎么做到的?

500

  自从加沙战争爆发后,真主党就时不时地袭击以色列边境,双方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跨境交火,导致边境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民众大批逃亡。

  但是现在,似乎以色列决定不忍了,先是遥控黎巴嫩境内的bp机、对讲机爆炸,摧毁真主党的通信系统,然后又在昨天9月28日,一举炸死了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

500

  很多人都奇怪了,要知道,2006年黎以战争打得那么惨烈,以色列也没能干掉真主党领袖啊,怎么这次没两天就把领袖干掉了?

  其实吧,这是因为时代变了,以色列动用了黑科技。

  咱们都知道,对于哈马斯、真主党这样亦兵亦民的武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法准确识别和定点清除。   

  事实上,其实美国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当年追杀拉登时,美国用了很多人,不断交叉核对证据和信息,最后才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了拉登的痕迹,最后派兵干掉拉登。

  但对于以色列来说,以色列要对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哈马斯管理模式的“去中心化”,各级的指挥官加起来足有上千人,以色列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一个个核对比对,再加以清除。

500

  不过,自从AI技术诞生后,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目前,以色列已经广泛使用AI技术来识别和标记敌人,已经有了几套完整的系统投入实战,比如薰衣草、福音、爸爸在哪里、火力工厂等等。

  这些系统,大都是以色列鼎鼎大名的8200部队牵头开发的。

  8200部队全名是中央情报搜集部队,早在1952年就成立了,可以说是一个军方版摩萨德,自从1952年成立以来,战功赫赫。据半岛电视台的报道,爆炸BP机的生产商,就是8200部队控制的皮包公司。   

  8200部队不到千人,但个个都是天才级人物,所以才能搞出这种匪夷所思的AI杀人系统。

500

  比如薰衣草系统(Lavander),薰衣草系统有个底层数据库,包括加沙地带230万居民中大部分人的信息,其中包括人脸信息、手机号、社交媒体连接、战场信息、电话联系人、照片在内的多种信息(这并不难,以色列掌握加沙的网络出口)。

  然后,以色列再把已知的哈马斯的各种特征,包括衣着、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是否携带武器,乃至从收买的内奸中得到的哈马斯成员名单,统统喂给AI,然后就生成了一个大模型,让AI通过学习归纳出了哈马斯成员的共同点。

500

  然后,用这个大模型,对加沙地带230万居民进行逐个筛查,对每个人从1到100进行打分,分数越高的,是哈马斯的可能性就越大。

  据说这个薰衣草系统建成后,将所有60分以上的人员,生成一份37000人的名单,然后8200部队从中间挑了几百人,通过各种渠道验证身份,得出的结论是,这份名单里,90%都是哈马斯!

500

  以色列军方很满意,于是就决定按照名单杀人。

  但是问题来了,要杀的人这么多,如何知道这些人在哪呢?没事,有“福音”(The Gospel)和“爸爸在哪里”(Where's Daddy)系统。

  “福音”系统实时监控加沙手机信息、卫星图像、摄像头、无人机镜头等的数据,目的就是在茫茫大海中,把人找出来,然后定位在某一区域中。

500

  而“爸爸在哪里”呢?它就更精细一些,在福音大致定位后,它能够调用周边摄像头、手机话筒等数据,将人物锁定到某一个建筑内(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的家,因为加沙的每个人都被标记了对应的住宅,谁住在什么地方,全部在以军的数据库当中),锁定后,就可以向控制人员发出信号,由控制人员决定炸不炸。

  那么,当“爸爸在哪里”同时定位了多个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随时可能离开的时候,怎么办呢?

500

  那么下一个AI系统就登场了,那就是“火力工厂”(Fire

Factory),火力工厂可以视为一个轰炸任务分配AI,它会负责计算弹药装载量、飞行路径,目标类别和弹药种类(楼房就用钻地弹,平房就用普通炸弹),并对若干个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最后分配给战斗机和无人机,这样一来,就能实现高效率杀人,甚至飞一个架次能打击多个目标。 
 

500

  听起来很高效不是么?但谁能意识到,这种AI辅助决策背后的血腥?

  首先就是误炸问题,前面讲了,“薰衣草”系统准确率有90%,那还有10%呢?这些人可能是无辜的平民,只不过被AI算法判定成哈马斯,就稀里糊涂被炸死了,他们冤不冤?

  而且,虽然AI只提建议,是否轰炸的决定还是由人来做出,但以色列媒体《+972》杂志报道,以军授权根据“杀戮名单”展开轰炸前,对每个被轰炸目标只会进行大约20秒的确认,你要是以色列人,是一个一个认真甄别呢?还是一股脑全选省事呢?显然是后者,反正死的都是巴勒斯坦人。 
 

500

  那么,如果哈马斯出现的建筑内有平民怎么办呢?毕竟AI只判定目标在不在建筑内,是不会考虑建筑内的平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色列搞了个非战斗人员伤亡值,简称NCV(Non-combatant
Casualty
Value),说白了就是“附带杀戮配额”——轰炸一名“哈马斯底层人员”,“允许可连带杀死最多15到20名平民”;如果目标为“指挥官级别”,则可“连带杀害上百名平民”。

  而在实际操作中,以军更倾向于“目标人物在家中,特别是夜晚目标人物的全家人都在时”对其进行轰炸,因为系统标记他们的家“要更容易一些”,其结果是大量妇女、儿童被以军炸死。   

500

  同时,根据“火力工厂”的算法,在对“低级别武装分子”进行轰炸时,AI“更倾向于使用dumb dombs(非制导武器)”,尽管这样势必会造成更多连带伤亡,但“火力工厂”的开发者认为,“不能将昂贵的炸弹浪费在不重要的人身上”。

  现在知道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以色列每天到底是在炸啥了吧?以色列不是漫无目的的泄愤,而是利用AI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清除。

500

  这种滥用AI造成的结果就是,薰衣草提供的名单有3万多人,但以色列炸死的,已经远超10万人了,再排除掉仍在战斗的哈马斯,以色列造成的连带伤害,起码有8万人。

  明白了以色列的这几套AI系统,我们应该就能猜到以色列是怎么炸死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以色列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以色列很清楚,占领黎巴嫩并不是什么好主意,2006年的时候,以色列的确打进了黎巴嫩,结果被打了个灰头土脸,不得不主动撤军。

500

  现在以色列兵力紧张,应该不会主动陷入到黎巴嫩的战争泥潭当中。

  但是呢?老是放任黎巴嫩真主党在边境上开枪放炮也不是个事,所以9月17日的时候,以色列内阁开了一个会议,会议“更新了战争目标”,要让“北部地区居民安全返回家园。”

  显然,以色列的目标可能是清理黎巴嫩南部,把战线往北推,打出一个缓冲区来,让北部定居点的居民不再受战火侵扰。

500

  但是,如何清理黎巴嫩南部呢?别忘了,黎巴嫩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

  黎巴嫩党派林立,大的派别有18个,主要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未来”阵线为主的“3.14”阵营,另一个是以真主党为首的亲伊朗和叙利亚的“3.8”阵营,两大阵营在内政和外交政策立场分歧严重。   

  现在是黎巴嫩真主党的武力强横,所以“3.8”阵营占优,但是如果真主党的骨干全被干掉了呢?“3.14”阵营就能趁机上位,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达到以色列的战略目标。

500

  明白了以色列的战略企图,那么以色列一切行动也就好理解了。   

  先遥控BP机爆炸,有效清除真主党的组织结构,因为只有组织者才会配备bp机,以便接受上级的指示。然后遥控对讲机爆炸,可以将BP机爆炸中的漏网之鱼,再干掉大部分。

  这个时候,其实真主党的组织体系已经垮了,高层和基层指挥渠道断绝,甚至高层之间的联络,恐怕也中断了。

500

  趁着真主党人心惶惶的时候,以色列完全可以把薰衣草、福音、爸爸在哪里、火力工厂等等AI系统,应用到真主党身上。

  毕竟,黎巴嫩内部有个亲以色列的长枪党,可以轻易获得真主党的一系列数据用来喂AI,那么很可能,薰衣草已经筛选出了真主党高层的一个名单,以色列最近几天的狂轰滥炸,炸的就是这些人。   

  那么,黎巴嫩真主党高层要想有效应对以色列发动的攻击,还不敢用通信设备的话,那么只能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凑到一起开会。

  但是只要人一出门,人员、汽车、衣着就很容易被“福音”、“爸爸在哪里”抓住蛛丝马迹,不要以为你化妆或者蒙面就能躲过跟踪了,在AI时代,就算看不到你的脸,“福音”系统也能从走路姿势把你识别出来。

500

  当“爸爸在哪里”系统发出提醒,名单上分最高的几个人,都出现在贝鲁特南郊代希耶的一栋住宅楼里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层在开会!

  于是,“火力工厂”一个最高优先级的相应,住宅楼里有没有无辜平民也不管了,扔了80多颗炸弹下去,炸死的不仅有纳斯鲁拉,还有黎南部地区指挥官阿里·卡尔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副指挥官兼“圣城旅”黎巴嫩分支指挥官阿巴斯·尼尔福尚等等。   

500

  看来这一次,真主党高层算是栽了,组织架构被毁,高层被一窝端,群龙无首之下,可能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所以下一步要密切关注“3.14”阵营的动作,如果趁机夺权,那么以色列不用陷入地面战争,靠AI就把战略目标实现了。

  当以色列为斩首行动的成功而弹冠相庆的时候,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成千上万条被AI冰冷地杀戮的无辜人命,又有谁负责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