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粉错了“大明”,这个国家的群众基础在“中华民族”

500

可能是出身内蒙以及研究民族主义的缘故,我对涉及民族、族群方面的事情比较敏感。从春节摇红包开始入坑抖音,有一段时间将其当做娱乐休闲利器,但看久了之后会发现一些明显带着意识形态的内容,比如对明朝不遗余力地追捧......其实如果仅仅是单纯喜欢明朝也罢,但问题在于以粉明为幌子的“汉族自我中心主义”。

黑清仇元是这种心境的直接表现,因为主政者“非我族类”,伤了一些人汉家天下的自尊心。有人毫不忌讳地表示自己仇视蒙古人,我说我作为内蒙人,听你这话很伤人,接着有人为其辩护道,实话总是很伤人。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对话了。

其实这种心态有学理上的解释,在于民族与治理单元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也是民族主义出现的根源。但以此作为逻辑起点来想问题,其实是现代民族理论的内容。古代没有民族(nation),民族是一种现代现象。和以往国家形态不同的是,现代国家中政府和社会的联系较为紧密,政府需要合法化对社会的动员,团结那些原来游离在体制之外的臣民,因而有了民族的说法。塑造民族的素材,可能是血缘、文化、历史记忆等任何能够凝聚共识的东西。

严谨一点来说,若是谈到民族,往往具有政治色彩,意味着承认某个群体有自决的诉求。所以我朝涉及民族政策文件的对外版本中,国内民族的用法通常都是ethnic(族群),而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时才会说nation,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族群的总体,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华民族”。

虽然生活中我们较为常用民族的说法,但当我们谈及民族同胞时,还是应该基于族群这个层面的理解,蒙古族是一个族群,满族是一个族群等。族群和民族同样具有共同文化、血缘关系等,但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没有政治性。

梳理了一下概念,再回到对元、清等大一统少数民族的认知上。现代国家通常是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呈现的,但是民族在古代不存在,也就没有很纯粹的单一民族的国家(即便是现在也做不到)。古代国家常见的形态是帝国,中国也一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个朝代的合法性的一个基础在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只要在天子辖下,都是帝国的臣民,因此帝国往往是一种多族群的状态。中国接受民族国家的概念是在清末,根因在外部危机。清政府有过共同体再造的努力,比如新疆建省。但清的民族意识也是懵懵懂懂,一个尴尬的故事就是“牡丹社事件”。琉球渔民被台湾原住民杀了,正积极吞并琉球的日本以此为由,向清政府为“自己人”讨要说法,但清政府一开始表示原住民不归他管...从现代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在给台湾地位未定论留下把柄...

当然这是那个时代的国人认知上的普遍局限,革命党人也犯过这个毛病。孙中山早期的革命论述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直接将斗争扯到了汉族和满足的对立上。但是民国成立后,国旗变成了五色旗,意味着五族共和。没办法,如果你用现代民族理论去面对清朝,你将无法解决帝国遗产问题,可能面对的是整个国家的分崩离析。试想一下,你是坚持民族主义原教,只要汉地十八省,还是要继承整个帝国的疆域。理性的人应该会继承一个大中国,但你要做非主流我也没办法。

一般认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之后。当时我朝采用了苏联的办法,就是以领土为基础,将疆域内的族群统一为一个大民族。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民族国家内部团结的基本模式,高大上一点的说法就是“国家建设民族主义”。这种建设有包容性的,也有同化性的。虽然我朝政策极力的偏向前者,但是因为汉族主体的原因,实际上变成了后者。后者其实是有风险的,在不再以“阶级为纲”的时代,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只不过现在TG还掌控得住,但长期来看还是需要民族理论方面推陈出新以适应时代要求。

以“明粉”为代表的一些过度崇尚汉家天下的人,其实是在没有充分理解的现代观念的时候,将中国理解为一个纯粹的汉族中国。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你无法解释少数民族的正统性问题,将少数民族政权排除在外,我们对历史解释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刚刚提及的对清朝领土的继承,别有用心者会以狭隘的民族主义理论来质疑你占有这些领土的合法性。

我一直相信历史发展是一个总体线性的过程,元、清甚至在国家分裂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了贡献(这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了吧...)。至于民族压迫,嘉定三屠什么的,不过是翻出来强化自己错误的信仰而已。我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兄弟阋于墙”,国民党逃亡台湾后,打死大陆渔民不计其数,而“中华民国”实打实是个汉人政权。同族群的人尚有纷争,那同一个民族呢?

当然如果离开了民族与治理单元一致性原则,恐怕脑子中会出现世界观真空。其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的理解有个老生常谈的办法,就是看其是否接受中华制度与文化。我比较喜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以文明来作为身份边界。清朝在这方面总体上没什么问题,黑清朝的很大程度是因为清朝最后一个王朝的地位,所有破事清朝背锅准没错。元的统治结构一开始是二元的,兼具蒙汉文化,但是到了最后两位皇帝,可是连一句蒙语都不会说了。

现代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参与的积淀的结果,儒法相对主体,但同时融合进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只有汉家视角,以偏概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认可千百年来的习俗的人都同属一个共同体,特别是还成为了现代国家下的公民。将其中任何一部分排除在外,不仅是政治立场的问题,对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也是一种亵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