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治疗不但不省钱,还会造成更多的管理难题和混乱

【本文由“息壤”推荐,来自《分级医疗可以从三甲医院门诊部分离出去开始》评论区,标题为息壤添加】

分级医疗不但不省钱,还会诞生造成更多的管理难题和混乱!

作者提到了分级医疗,提到了分级医疗可以分级治疗是各国行之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浪费的方法,这是一个严重误区,事实上,凡是分级医疗的国家,如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凡是分级医疗的国家,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医疗排队。而且,这些国家的医疗费用GDP占比比我国还高,证明这个模式并没有省钱。

1.分级医疗本身就是一个二难的选择:举列,某病人去了基层医院,检查出来是肺癌,基层医院治疗不了转诊去哪里呢?同样的病很多医院都能治,但是去华西,协和,湘雅还是市区的普通三甲?那么这个转诊的的权限是基层医生还是病人?如果是病人,只要有经济条件肯定选更好的医院,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医院是病人自己选的,最后没什么可以抱怨。如果选择权在医生,他怎么选?无论他怎么做都是错,推荐去的医院治疗不好,病人又会抱怨医生没有给他推荐更好的治疗医院,这是二难选择。

2.病情判断困难:就诊断肺癌来说,早期症状有咳嗽,胸痛,发热等,然而这些症状实际上,感冒,支气管炎也类似。凭借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水平,还有参差不齐的设备情况。如果正确根据症状判断到底是需要就地治疗还是转诊?如果病人咳嗽,基层医院吧病人当普通支气管炎治疗个把月,耽误了病人,责任算谁的?

3.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这句话本来就是错误:我也经常去社区医院治疗个感冒,打疫苗之类,社区医院虽然没有人满为患,但是病人实际上并不少,打疫苗的,还是流感高发季节,社区医院有时候也一样人满为患。

4.不存在真正的全科医生:作者自己都说了哪怕是是专业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对同一个病症,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医疗分工分工非常多,有肝,肺,心脏,神经,跌打损伤等,每个专家在自己领域深耕几十年,都不能判断一致,如何让一个经过几年培训的新毕业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各种不同病情?

5.没有太大的操作性!门诊医生建立病人的个人病历,一般情况下病人跟着固定的门诊医生,以保证连续性:,如果是退休老人群体,他们比较稳定,或许有点用。现在年轻人工作失业率高,换工作经常要换地方。如果保证在一个地方去一个医生看病

6.想当然!分级后,医、检(化验、X光)、药、院分离,利益链割断,消除过度检查、过度开药、过度住院的动力:作者大概看了网上一些所谓的分析,得出这么想当然的结论。我就拿检查这一个事项来说,就比如增强CT,受限医院的设备医生水平差异,出来结果效果不一样,二这个结果又严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另外,很多检查是预防性的,比如验血,心电图。说白了,医院也怕小概率事件,如病人有传染病,先天心脏病等,这种小概率事件导致出了事故,医生轻则赔钱,重则吊销执照。所以哪怕没有所谓的利益链条,现在的制度下,医生为列避免责任,减少小概率医疗事故,该开的检查一样不会少。作者不要想当然以为仅仅是利益问题导致过度检查

总之,现在执行分级医疗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他们国家人口不多,医院也不多,不像中国这么多人口,面积也这么大。医院和医生的水平差距巨大。如果一刀切的分级治疗,第一会耽误病人的治疗时间,第二分级的权限如果在基层医生手上,会导致新的医患矛盾。第三,过度医疗成因复杂,如过度检查不完全是利益链条的问题,现在的追责模式,导致医生不得不做大量的与预防性检查,也不敢随便认可别的医院检查结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