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赵冬苓:“王凯粉丝让我不要写他的恋爱戏”

文 | 刘彦希

编辑 | 何润萱

 

昨天毒眸(ID:youhaoxifilm)推出了白玉兰“现实主义”电视论坛系列刘家成导演访谈(点此阅读:不要让现实题材成为一个简单符号 | 专访《芝麻胡同》导演刘家成)。采访同日,毒眸还见到了本届白玉兰奖评委、编剧赵冬苓,和她探讨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现实主义创作等相关话题。

自1992年出道以来,赵冬苓创作了《激情辩护》、《沂蒙》、《中国地》、《红高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屡次入围国内重要电视剧奖项的最佳编剧奖。

在采访中,赵冬苓编剧告诉毒眸,现实题材并不等于现实主义,创作者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判断,要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制片方不能一直根据上一部戏来判断下一部,要跟上观众的审美变化,要尊重观众的智商。以下为毒眸与赵冬苓的对话实录。

500

编剧赵冬苓

 

Q:从您的经历来看,这两年主旋律剧集的市场认可度有没有变高?商业回报上有没有提高?

赵:我觉得是这两年进步挺大。像《破冰行动》,这也算是主旋律,真的是进步挺大!出现的类型,包括质量上都有所提高。

500

赵冬苓编剧作品《因法之名》

Q:在您看来,主旋律作品怎样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我今天谈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感觉到,未来这对所有的创作者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主旋律作品,存在模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问题。哪怕是主旋律作品,也要尊重历史规律,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观众的智商。这个可能就是我们将来所有编剧、导演都要修炼的技术,如果你修炼不好,我觉得以后存活的空间就很小了。

Q:这里的平衡比较难,是不是跟现在的观众年龄也有关系?

赵:如何去吸引年轻观众,特别到了我这个年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每个编剧或者创作者都希望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观众层,但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方面来看。比方说我们一提都是90后,90年的人到今年也快30岁了,都是成年人了。我一直觉得我们这几年的艺术创作呈现一种低龄化的态势,就是你永远少男少女。

我经常很苦恼的一件事,因为我经常看的是美剧,我觉得美剧是给成年人看的,但是中国的电视剧或者是韩国的部分剧是给少年儿童看的。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的电视剧其实还是在一个粗放发展的过程当中。随着我们市场的成熟,随着我们艺术的成熟,这个问题也会再进步,会在慢慢向成年化发展。在美剧里,几乎找不到十几岁的主角,大部分都是30、40岁,像《傲骨贤妻》里边的戴安60多岁了,甚至还风姿绰越地在主演。

所以我觉得不要急,这是很自然的。像最近《猎狐》一官宣,因为王凯天生是带观众的,很多观众跑到我微博底下留言,你都想象不到他们说得最多的事就是,老师,你千万不要让王凯和王鸥在里面谈恋爱。其实我觉得有很多是制片方的错觉,因为他们今天讲的经验主义的问题,因为制片方永远是根据上一部戏来判断下一部戏的,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观众已经换代了,观众已经成熟了,已经长大了,90后都30岁了,他们已经看够了,你动不动就少男少女在那腻腻歪歪谈恋爱。

500

王凯、王鸥新戏《猎狐》

我们去年有一部剧上映,《冷案》,讲破案的四个女警察。尽管我们那个团队除了我以外全都是很年轻,但是很多观众留言说,这个剧最好的就是没谈恋爱,四个女警察就在那一心一意破案。你都想象不到,怎么不谈恋爱就成我们这个剧的一个优点了?

其实想一想,我觉得很有道理的。社会生活那么广阔,我们需要关心的那么多,你为什么老是在那谈恋爱?所以现在我们的职场戏,我开句玩笑,是换个地方谈恋爱,就是他俩今天当翻译,他俩在翻译、谈恋爱,明天创业,又在创业、谈恋爱。你们也都在职场打拼,你面临最多的是男朋友的问题吗?不是,是你老板、同事甚至各方各面,我觉得这是大家最焦虑最应该关心的问题。而我们的购片方、制片方和创作者,实际上不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Q:去年论坛有讨论“伪现实主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赵:我觉得伪现实主义就是,你写的是现实生活,然后又弄了一些耸人听闻的痛点。我眼中的现实主义,就是一定要有你自己的价值观,你的审美判断,一定要反映我们这个社会的重大问题。整天男女主人公在那谈恋爱,这不叫现实主义。当然这作为成长的一个阶段是可以的。

500

赵冬苓编剧作品《冷案》

Q:您觉得现在这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整体呈现出哪些特色?

赵:就像我们今天刚刚谈的,我觉得现实题材并不等于现实主义。因为我们在去写现实题材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雷区,所以很多创作者会回避,我觉得这个无可指责,因为大家首先都要生存,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作家,你不能一味去回避,你还要有勇气去触碰更有价值更深度的东西。如果说要让我们国家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能够像我们一直说的,有高原没有高峰之类,那还有很长的路,或者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另外一方面就需要创作者本人。我一直觉得创作者本人应该有野心,就是说你来干这一行,你不是爱这一行能带给你的那些东西,比方说名声、荣誉、财富,而是就这一行本身,爱影视本身,或者对我来说就写作本身。如果你真的爱这个东西的话,你就会不断地拓宽你的疆界,不断地去做一些尝试,哪怕你失败了,你也想继续尝试。假如说你爱的是这一行能带给你的东西,而不是这一行本身,那你就会永远缩在你的舒适圈里边去写作。这就像我们看到的,突然在一个时期内,某一种题材扎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做的东西安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