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事体制弊病很多,而明军如何用募兵制保持战斗力战斗力

首先,明军的募兵部队的士气和纪律可能真的放在之前历朝历代都属于翘楚,甚至的确逐渐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只是这些增进相对于欧洲人和后金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显不出来

别的不说,光是火绳枪兵的训练一项,难度和对纪律的要求就高于传统军队很多。虽然鸟铳兵的操典还没到排队枪毙那样严酷的程度,但是单单是要鸟铳开一枪,过程都是异常繁琐的。据赵士桢的传授,可分为以下步骤:

倒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1发弹);

装药(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

压火(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

装弹(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

装门药(将发药罐中的火药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以防潮湿);

装火绳(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准备点火),这时即以准备完毕,射手处于听命待发状态;

射击时,需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以蹲跪姿或立姿瞄准扣动扳机发射。

如此复杂繁琐的操作,要想做到整齐划一,没有经月累年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肯定是做不到的。

很多人只看到戚继光十分推崇鸟铳,戚家军后来也确实大量装备了鸟铳(戚继光《练兵实纪》 (1571年刊行)记载,戚家军步营有2699人,装备鸟铳1080支,约占40%),却没有看到戚继光为了能让自己的鸟铳兵形成战斗力,费了多大心机。

戚家军动不动就是斩首的军纪在鸟铳手之上也有体现,而且更严酷:演习和实战时不按规定操作鸟铳的斩首,因为以鸟铳操作的复杂程度,胡乱使用完全有可能造成阵脚大乱、炸膛或者打着自己人;乱放枪的斩首,因为弓箭还可以通过乱箭形成覆盖,鸟铳乱放那就纯粹是打空气了;更不近情理的可能还是戚继光严令鸟铳手没有上级下令一律不许放枪,哪怕敌人劫寨也一样,不听令先放枪的,就是一枪打死两个,也一律斩首示众。因为鸟枪远了命中率不佳,近了敌人就冲上来了,必须仔细选择开火时机,以免因为复杂的装弹程序贻误战机。

所以就这点看,北兵对鸟铳的抗拒心理倒也可以理解,对手又不是法军,只需对付偶尔袭扰边境的蒙古骑兵就可以,要像戚继光这般较真,没几个人愿意也正常。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后金威胁的出现,鸟铳在明军中的装备量还是逐渐提升了(孙承宗编练的车营,纸面数据是鸟铳256枝,三眼铳1728枝,大小佛朗机256门,各种大炮(大将军、红夷,神飞,灭虏等)88门) 。

其实不难看出,真能练出有战斗力的鸟铳兵的话,鸟铳本身的威力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了,单是这支部队的纪律性和士气本身,就是很强的战斗力了,瑞士枪阵曾经横扫欧洲少有敌手,碰到西班牙的火绳枪长枪组合却开始屡屡溃败。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连欠饷的明军边军,在一些网民看来都有一定的战斗意志,毕竟常年操练火器和军纪的底子还在(三十年战争的西班牙和奥地利方阵部队似乎也有这种情况,虽然欠饷造成士气下降,但依然强于一般部队),后来被清军收编后领到了军饷,反而能发挥出本应有的实力的缘故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