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财,才能在退休后安享晚年?

500

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才会有助于确保你的钱与你活得一样长久呢?

有两个基本的选择可供考虑。第一,你可以将自己的退休储蓄金全部或部分年金化。第二,你可以继续持有自己的投资组合,同时确定一个提用资金的比例,这一比例既能为舒适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又能使你活着时储蓄不够用的风险最小化。

那么,该如何在这两个备选策略中做出取舍呢?

01

我们首先说说年金的两种基本类型。

年金经常被称为“长寿保险”。所谓年金,就是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一种合同;据此合同,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支付一笔资金,以保证年金持有人在未来可以收到一系列定期支付的金额,该系列款项的支付持续期一直到年金持有人死亡时为止。

比如,2014年年末支付100万美元保费购买的一份终身固定年金,将会给一位65岁的个人每年带来大约6.8万美元的年均收入流。如果一对同为65岁的夫妇退休,并希望获得一份终身固定年金中有联合生存特色的年金(只要夫妇双方有一方健在,保险公司便继续给予支付),那么这100万美元提供的年均固定支付金额大约为5.9万美元。

当然,如果存在通货膨胀,保险公司定期支付的金额便会逐渐损失一些购买力。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更喜欢购买“可变年金”。可变年金为将来支付金额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而究竟这些金额是否增加,则取决于年金持有人选择何种类型的投资资产(典型情况下为共同基金)。

如果年金持有人选择普通股,若股票市场行情好,则支付金额会上涨;若股票市场表现糟糕,则支付金额会下降。投资者还可以购买有保证支付期的可变年金。

比如,20年的保证支付期意味着即使你在购买年金之后立即亡故,你的继承人也将获得20年陆续支付的款项。 70岁的男性年金持有人需接受减少的金额可能超过20%。由此看来,如果你真的担心自己有可能早早离开人世,身后又无任何遗产,那么更好的处理办法可能就是将你用于购买年金的退休储蓄金比例加以缩减。

可变年金为应付通货膨胀风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另外一个可以对付通货膨胀的工具是根据显性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的年金。

与自己投资退休储蓄金的策略比较起来,年金具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它可以保证你活着的时候总会有钱供养你。如果你有福气,拥有非常健康的身体,能活到90多岁,那么保险公司便会承担风险,它支付给你的金额可能会远远超过你当初购买年金时付出的本金及其以后的投资收益。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当然应该考虑一退休便将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储蓄投入年金合同中。

500

02

那么,年金有什么不足之处呢?年金有四个可能出现的缺点:年金与遗赠动机不相符合;年金会使年金持有人的消费路径不易改变;年金可能会涉及高昂的交易费用;年金避税效率可能较差。

1.希望留下一笔遗产

假设一位退休人士已储蓄了很大一笔钱,靠这笔储蓄投资产生的股利和利息便可以舒服地生活。虽然通过将储蓄年金化可以获得更多的年收入,但年金持有人亡故时,将不会留下任何资金作为遗赠财产。

很多人强烈希望能够在身后留下一些钱,赠与孩子、亲戚或慈善机构,而将所有的储蓄进行年金化,与这样的遗赠动机不相一致。

2.消费灵活性

假设一对夫妇65岁退休时身体非常健康,他们购买了一份年金,年金合同规定只要他们两人有一人健在,他们每年便会获得某一固定金额的款项。这样一份“联合人寿”年金是身为夫妇的人用来筹划退休储蓄金的一种常见方法。

但是,就在他们与保险公司签好合同之后,丈夫和妻子得知两人都患了不治之症,疾病极有可能让他们两位中任何一人活下去的时日减少到宝贵的几年。按照情理,这对夫妇可能想去周游世界,因为这是他们一直怀有的一个梦想。所以说,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将储蓄资金年金化便让他们无法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消费路径。

3.年金成本可能很高

很多年金,尤其是保险推销员销售的年金,成本可能非常高。年金购买者不仅需向保险公司支付管理费和其他费用,还需向年金销售代理人支付销售佣金。因此,有些年金可能会成为绩效非常糟糕的

4.年金避税效率可能不高

虽然从延迟缴税的角度看,固定年金与债券相比拥有一些优势,但可变年金将可获得税收优势的资本利得变成了需按较高税率纳税的一般收入。另外,将退休金账户中的部分资产年金化,不会抵消按法律规定你必须从退休金账户中提领款项的最低金额。

如果你将个人退休金账户中的一半资产年金化,你仍然必须从另外一半资产中提取最低要求的金额。如果你打算至少将那一半的资产全部花费掉,这便不成问题,但如果你无此打算,那么避税效率便不高。

500

03

鉴于年金所具有的以上潜在缺点,聪明的投资者该如何是好呢?

我给出的看法是:至少将部分储蓄投入年金,通常是很有意义的。要确保你不会活得比你的收入能供养你的时间更长,这是唯一无风险的途径。

对于为退休生活已积攒下来的资产,很多退休人士更愿意至少对其中一部分能继续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将一半多一点的资产投资于股权,将其余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

现在,你准备从这些退休储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退休后的生活开支,那么如果你想确保只要你活着钱就不会花光,你可以花费多少呢?我建议你使用“4%解决方案”。

根据“4%解决方案”,你每年花费的钱不应该超过你已积攒下来的资产总值的4%。按照这一比例消费,即使你活到100岁,你也不太可能把钱全花光。

为什么非得是4%呢?在未来的岁月里,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极有可能超过4%。不过,之所以要限定提款消费的比例,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 你需要让每月的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按通货膨胀率保持增长;第二, 你需要确保自己能安然度过股市难免会出现的几年萧条期,股市在某些时期可能会熊途漫漫。

我们先看一看4%这一数字从何而来。预期股票市场每年可能会产生大约7%的长期收益率。一个多样化的债券组合可能会产生4%的收益率。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一半由股票一半由债券组成的均衡投资组合每年可以产生约5.5%的收益率。现在假设在较长的时期里,通货膨胀率每年为1.5%。这就意味着为了保持购买力,投资中的全部资金每年将必须增长1.5%。

因此,在一个典型的年度中,投资者将花费全部投资的4%,而总储蓄金将以1.5%的比率增长。下一年的消费金额也会以1.5%的比率增长,这样一来,退休人士仍然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同样多的商品。

若每年花费的比率低于投资组合的总收益率,退休人士既能保持整个投资资金的购买力,又能保持每年需消费资金的购买力。

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先估计投资资金的收益率,然后从中扣除通货膨胀率,所得结果便确定了维持消费水平的比率。如果通货膨胀率是每年2%,那么3.5%的消费比例恐怕会更合适。

将消费比例定在全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之下还有一个原因。股票和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年与年之间波动相当大。虽然股票收益率平均每年可能会达到7%,但在某些年份,股票收益率会更高,而在另外一些年份里,又可能是负数。

假设你65岁退休,然后遭遇了一次熊市,其严重程度与2008年和2009年一样,股市大约下跌了50%。倘若你每年从投资组合中按7%的比例提出款项,你的储蓄可能不到10年就会枯竭。

但是,如果你每年只提款3.5%或4%,即使你活到100岁,你也不太可能把钱用光。确定一个保守的消费比例,可以使你永远不会将钱花光的可能性达到最大化。所以,如果你尚未退休,你该认真想一想如何尽你所能多进行储蓄,以让自己以后即使采用保守的提款比例进行消费,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500

04

对于上面建议的如何处理退休消费的办法,这里需要提出三点意见做个补充。

1.为了使将来的提款相对平衡,不要按照每年年初投资资金所实现总价值的3.5%或4%进行消费。

既然市场会不断波动,你的消费支出在不同的年度也必然会非常不均衡。我的建议是,开始时按照最初退休储蓄金的3.5%或4%进行消费,然后让你提出消费的钱每年按1.5%或2%的比率增长。这样做会平衡你在退休生活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数量。

2.你会发现你所持债券的利息收入和股票的股利收入很可能低于你希望从投资资金中提出的3.5%或4%这一比例。

所以,你得决定先动用哪一部分资产。你应该卖出一部分相对于你设定的目标资产配置比例权重已过大的资产。假设股票市场大幅回升,当初50∶50的配置比例已发生倾斜,变成了股票占60%、债券占40%。尽管你可能因股票表现出色而感到欣喜,但你也应该为此感到担忧,因为投资组合的风险变得更大了。

那么你就从投资组合中的股票那部分,提出任何你需要提出的额外资金。这样一来,你既调整了自己的资产配置,同时又获得了你需要消费的一些收入。

3.你需要制定一种策略,尽可能延长缴纳收入税的时间,同时又能从资产中提出款项。

当你开始按照联邦税法的规定,从个人退休金账户和401(k)账户中提取法定最低必取金额时,你需要先使用这些账户,然后再使用其他账户。在应税账户中,你已经在为你的投资所产生的股利、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缴纳收入税了。

500

因此,你当然应该在下一步拿这些钱来消费(如果你还未到法定必须提款的75.5岁,你甚至应该先拿这些钱来消费)。接下来,花费另外的延迟纳税的资产。

谁也不能保证我在此提出的一些办法肯定会让你只要活着就有钱消费。此外,根据你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收入和资产情况,你很可能想对我提出的这些办法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变更。

如果你发现自己年届80岁,每年提取4%用来消费,而投资组合还在不断增值,那么你要么深信医疗科技已最终发现令人不老的长生药,要么你该考虑将钱袋松一松,多加消费了。

关于作者:伯顿 G. 马尔基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其间担任过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继而在耶鲁大学商学院做了8年的院长。本文授权整理自机械工业出版社《漫步华尔街》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