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的起点--华为禁令半个月后

华为被制裁已经两个星期了,美系公司已经全面对华为断供,

而且各大国际技术组织(WIFI联盟,SD存储卡协会,蓝牙技术联盟,JEDEC固态技术协会)也恐惧于美国的司法威慑,在评估期间先后暂停或者部分暂停了华为的会员资格,不过有意思的是,可能是评估完了觉得好像没啥法律风险,于是后面又陆续恢复。

 

而那些对华为断供的公司:

1:没有任何公司敢于发公告说自己对华为断供了,所有的消息都是通过内部邮件或者是合作方公司的公告得以对外界披露。可见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对自己的客户断供是有损商誉的行为,即使这是在美国行政命令下的不得已,仍然说明了该公司的供应业务的不可持续性。

2;一些公司被传闻对华为断供,例如德国英飞凌,日本松下,日本东芝等,纷纷发公告说断供与事实不符,台积电更是声明继续保持对华为的供应,我们有理由相信,台积电现在在疯狂的为华为生产备货,同时相应的暂时减少对其他公司的供货。

 

从目前来看,华为暂时扛住了第一波打击,本文分析下华为在第一波打击下的情况,华为的生存战略,以及美国可能的第二波极限打击。

 

我们先说ICT基础设施业务,

ICT的基础设施(运营商通信设备+企业IT设备)是华为公司的战略核心所在,是最为力保的业务。和吃瓜群众可能认为华为以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更重要不同,华为公司真正的业务核心在于ICT基础设施。

为什么呢?因为ICT基础设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极大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和军事发展前途命运,最为简单的,有没有发现近几年中国手机直播业务,移动支付业务,移动购物等蓬勃发展?其背后就是4G为首的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的带动。

还有比较典型的,中国的空调销量全球占比显著的高于中国GDP的占比,更显著的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占比,中国稳定的电网也功不可没,很多发展中国家,连稳定的供电都很难做到,怎么指望空调的普及呢?

 

而华为公司的技术能力主要建立在ICT基础设施上,换句话说,华为公司技术护城河最高的业务就在于运营商使用的通信设备,和由通信设备组成的3G/4G/5G通信网络。

华为在该领域已经处于绝对的全球领先地位,华为大多数的专利和技术都在该领域,而该领域具有极强的技术属性,全球仅剩的主要竞争对手只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中兴三家,另外再加上三星。行业外的公司想进入该领域难度极高。

那些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公司,朗讯,阿尔卡特,北电网络,摩托等都先后退出了竞争。

 

而手机本质上就是一个通信设备,使用的各种技术专利大多来自于华为在通信技术上的积累,手机业务不过是ICT基础设施的边缘末端和业务载体。

为啥大家都在喷苹果的信号不好,但是华为手机的信号却成为吃瓜群众夸奖的卖点,因为华为本质上是一家通信公司,其本体业务的技术外溢到手机,自然会加强手机的竞争力。

和通信设备相比,手机业务的技术护城河也低得多,而品牌营销,线下渠道,供应链管理等非技术能力的比重相对较高。

 

最为简单的,从技术上看,

现有做通信设备的厂家,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等等,都能很容易的做出硬件配置不错的智能手机,而反过来手机厂家做通信设备,在技术上则是千难万难。

比如你让联想,魅族,小米,OPPO, VIVO,LG,松下,索尼甚至于苹果公司,短时间内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5G通信设备,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从战略能力世界顶级的美帝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美国政府和军方都反复的强调5G技术的重要性,美国在5G网络上一定不能落后,其中的原因是ICT基础设施是否先进会极大的影响社会的运行效率,进而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能力。

有没有听到美国政府或者美国智库强调美国手机不能落后?

没有,因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机,台式机一样,只是通信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延伸,是“终端”产品,不管对国家还是对公司的重要性,手机业务是无法和ICT基础设施业务相比的。对华为公司来说,保住以运营商通信设备为核心的ICT基础设施业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对于通信设备和网络,对华为来说好消息是不存在类似于终端业务上存在的“操作系统生态”问题,华为的设备组成通信网络,其管理设备的软件也是由华为公司提供的,华为公司自身的通信业务软件就是生态。

通信网络也是需要操作系统的,比如你通过发短信预定了某个业务,比如你每个月的流量计算,比如数亿个用户的每个月的话费计算,套餐精准推荐,都是通过网络软件实现的。

而在这部分,华为显然不像终端业务那样,需要依赖于安卓的生态。

 

另外一个有利因素是,通信设备体积和重量远大于终端产品,芯片对于制程的要求不像消费者业务那么高,例如华为为5G通信基站研发的天罡芯片,就不像麒麟980芯片,巴龙5G基带芯片一样强调7nm制程。

 500

华为需要做的,就是在核心零部件存货(大约一年)耗尽之前,尽快的实现通信设备主流产品,尤其是5G设备的国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华为是有很多选择可以做的。

比如和运营商业务相比,企业IT业务优先级可以排到后面,按照华为公司2018年的财报,其企业业务收入仅为744亿人民币,在集团占比很低仅为10.3%,如果研发进度缓慢,完全可以采取保重点的策略,优先保证运营商通信设备核心业务的持续供货,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

 

另外对华为公司来说,还有个有利因素,那就是5G通信设备是新研发的产品。

我们可以非常合理的估计,华为公司在其5G设备的研发初期,尤其是在2018年受到中兴事件影响之后,在初始设计上就采取了基于非美系零部件的设计的思路,因此可以说,华为公司最新的5G设备的自主能力是最高的,这可以有力的保证5G设备的正常供货,这对华为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总之华为公司只要集中火力确保通信设备的零部件自主化尽快完成,那么华为可以说就度过了危机,残废不了,动不了筋骨。

对于华为在未来一两年内完成该部分的科技自立,我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即使是从2018年4月中兴事件开始计算,加上大量的备货,华为也至少为自己赢得了2年的时间准备,而实际上华为的布局不可能从去年才开始。

 

当然了,我们还是要问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两年后,华为公司即使通过丢车保帅等各种手段,存货还是耗尽了,结果通信设备完全自立化还没有完成,还需要时间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本文后面回答。

 

接下来我们看华为的终端业务,从海外市场开始,会首先面临较大的下滑和阵痛。

和ICT基础设施设备相比,手机的相关零部件对美系元器件的依赖相对较小,华为海思这几年在不知不觉的实现芯片替代,除了作为处理器的麒麟芯片以外,其他如海思的WIFI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射频模块等都逐渐出现在华为的旗舰机上。像WIFI芯片,华为以前都是采购自博通。

一些中国还比较弱的芯片,例如FPGA,其主要应用是在通信设备和工业领域,在智能手机上应用很少,苹果iphone7曾经就使用了莱迪思的FPGA芯片,三星在其旗舰机S6开始就不再用FPGA芯片了。

因此FPGA主要影响的是华为的通信设备业务,在智能手机上并不是必需品。

 

华为终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谷歌操作系统为首的美系生态暂停服务了。

谷歌旗下的youtube,谷歌地图,gmail业务,以及Facebook(旗下还有whatsApp,Instagram), twitter都是横扫全球尤其是欧美高端市场的应用。

华为手机如果丧失了安卓系统的使用权,可以在几个月内或者说不到一年内推出自有操作系统,可以兼容安卓的应用,但是这些火热应用的生态服务,华为却是短期内无法实现替代。

 

因此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销量,会出现比较大的下滑,

尤其是在上述应用占比极高的欧洲市场,当然了,值得我们欣慰的,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本土市场,并不受美系生态应用的影响,实际上这反而成了华为在国内推行自主操作系统的契机。中国市场太庞大了,根据IDC的数据,2018年中国市场销售了3.98亿部智能手机,要知道在2018年,卖出1亿部手机,销量就是全球前五位了。

因此尽快的在中国市场推出华为自有操作系统的手机,是目前华为终端的重点。

 

如果以此次禁令事件作为推动力,让华为操作系统在中国站稳脚跟,那么下一步进攻世界市场就有了根基。目前来看,已经有部分的中国应用生态开始影响全世界,最为火爆的就是抖音的海外版本Tik Tok,各种国产手机游戏,阿里的速卖通等等。

对于海外市场,只要美系应用不对华为手机开放,几年之内华为手机会在海外市场迎来阵痛期,要做好严重损失的准备。

但是谷歌等美系公司多年前的退出或者无法进入中国,没想到某种程度上反而在今天保护了华为,因为中国本土十几亿人并不使用美系生态应用。

 

反过来对,对谷歌来说,其实也会比较难受,因为生态是谷歌的核心,谷歌其实是一家广告公司,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Alphabet第四季度营收392.8亿美元,其中大约83%的收入来自的Google的广告业务,达到320亿美元。

而这些广告是通过谷歌搜索,youtube,谷歌地图等各种流量入口实现的,这些流量入口只有在安卓系统上才会低成本的实现。

在苹果的IOS系统里,谷歌要想默认使用这些应用,是要向苹果交钱的,高盛分析师在2019年2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谷歌2018年支付给苹果接近95亿美元“过路费”,确保苹果是safari里面把谷歌搜索引擎列为默认,流量获取的成本非常高。

 

全球手机的操作系统本来就是安卓和苹果的对决,而华为是安卓阵营势头最强的,按照计划本来应该在今年第四季度就超过三星,同时在高端手机市场华为占有率在不断上升,可以说是安卓排挤苹果系统占有率的头号猛将。

对安卓来说,苹果的份额越低,对自身越是有利。

如今禁令一出,相当于本来是麾下的头号主力要出走自立门户,虽然短期几年内华为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只在中国建设,对谷歌还构不成太大威胁,但是一旦羽翼丰满,开始全球扩张,那就很难受了。

尽管谷歌可以自信的说,youtube,谷歌地图,谷歌搜索以及其他美系应用是中国短期内无法替代的,但是只要华为操作系统脱离了自己自立门户,其实就是危险的开始,而安卓也失去了最有可能挑战苹果的猛将,这在战略上是无法接受的。

 

另外,如果我们把全球地图展开了看,会发现美系应用并不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占据绝对优势,在有的国家份额就没有那么高,也并不是所有的美系应用都绝对的无可替代,比如谷歌地图相对可替代性就更高。

即使是粘性最高的社交应用,也并非就永远日不落。十几年前中国曾经是QQ一统天下,而现在微信成了主流,类似的还有陌陌,另外更出现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都能不断的抢占用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

一旦华为操作系统在中国站稳脚跟,那么在中国之外,全球美系应用的弱势地区将会首先被突破。

 

对于华为来说,最难的其实就是走出操作系统自立的第一步,如果没有2019年的禁令,华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迈出这一步,也许五年内也不会。

毫无疑问的是,今年的禁令让华为推出自有操作系统的速度大大加速。

 

另外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分析过,

如果是操作系统和生态对华为来说主要是影响海外市场,本土市场还可以成为华为的基本盘,那么台积电的高制程代工如果暂停服务,那就是对华为的暴击。

这是华为目前最大的隐患,目前来看,如果美国要求台积电停止对华为供货的行为一旦发生,比如修改25%美国技术的条款,改为对中国的出口只要符合美国技术占比10%,5%就必须遵守禁令,那也只能看台积电管理层的智慧和抉择了。

我个人认为,台积电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是有原因的,

如果美国要挟的情况真的发生了,那就要看台积电是否能在外部压力下完成对客户的服务和承诺,考验其是否是真正的伟大企业的时候。

当然如果台积电最后如果真的出现了停止为华为服务的情况,华为只能使用中芯国际的14nm/12nm工艺,生产2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中低端手机,回到2012-2013年以前的情况。

 

我们继续假设,如果华为在手机领域大倒退,同时在通信设备为核心的ICT基础设施领域进度缓慢,一两年后仍然无法实现自立,那华为会怎么样?

答案并不复杂,华为会从一家7000亿人民币的超大公司,变成一家仍然具有很高营收的大公司

 

中兴争取的时间和华为的准备

值得庆幸的是,华为在多年前就已经在不少领域有所准备,

最为典型的就是今年可能会推出的操作系统,就是2018年贸易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研发了,华为2019年4月发布的方舟编译器,其研发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

另外2018年4月爆发的中兴事件,为华为赢得了13个月的全力准备时间

我一直觉得美国人是不是战略打法方面没有考虑好,为什么要在2018年先攻击中兴,让华为有了警觉而开始全力冲刺准备。

但是前期的准备+13个月的缓冲+半年到一年的库存备货,华为并不是打毫无准备之仗。

 

我们可以看下华为的现金流情况,根据其财报,

2018年年末,在大量备货的情况下,华为的现金+短期投资仍然达到了387.77亿美元,也就是2658.67亿人民币。

对比下2017年年末,现金+短期投资为199.94亿美元,也就是1456.53亿人民币,一年内华为储备的现金大幅增长了82.5%

500

即使华为自有资金出现短缺,再加上中国各大银行给予华为的千亿人民币级别的授信,足够华为支撑较长的时间,全力攻关研发。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也为华为送上了大礼物

2019年5月17日财政局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这是个及时雨。

虽然没有明确的细则,究竟是整个华为集团免征,还是只是海思和软件公司免征,但是华为必然从中受益。华为2018年财报里面,上缴企业所得税为143亿人民币,如果是华为集团全免,那就是相当于国家每年送上100多亿人民币的大礼,即使免征范围只是海思和软件公司,其减税规模也将是每年10亿人民币为单位。

 500

除了长时间备货+储备大量的现金,足够支撑华为几年之外,华为还有以下各种收入来源,并不受此次美国禁令的影响。

1:华为存在大量不为公众熟知的百亿人民币规模的“隐蔽战线”

而这些产品并不依赖于美国软硬件。

例如光伏逆变器,下图是2018年的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名就是华为,占全球22%。

前十名都是来自中国和欧洲,美国企业都不在前十位。

在电力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元器件国产化毫无压力,光是该市场就足够支撑华为上百亿人民币的营收。

500

实际上华为类似这样的产品还有很多,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出来,

例如华为的安防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海康威视,大华等的竞争对手;

如果看海康威视的高管回答股东的提问,可以说海康的股东们提问最多和最大的担心之一就是华为的竞争,而海康的高管们也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分析华为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而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海康,2018年做到了498亿人民币的营收,净利润也有113亿人民币。

华为即使只做到海康的五分之一,也能获取百亿人民币以上的收入。

 

另外的例子就是路由器,深圳的TP-LINK是知名的高薪企业,其每年营收也在百亿人民币以上,而华为就是TP的最大竞争对手,在这样的中低端领域,做出去美国化的路由器产品毫无问题,类似的还有手环,手表,VR,智能家居(随身WIFI,电视盒子,投影仪…),以及即将推出的华为电视等各种产品。

华为电视今年如果能上市,相信不少消费者也会买账。

 

除了以上系统产品之外,华为实际上还是零部件供应商,这是被完全忽视的一点。

公众对于华为的印象,由于华为在手机领域,以及在5G为代表的通信设备领域的强势,因此被牢牢的被定在了“系统供应商”的位置上,而实际上华为是非常强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像前面提到的安防产业,中国两大安防产业巨头海康威视和大华都是海思芯片的大客户,

海思在安防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供应商之一。

尤其是目前海康威视可能被美国制裁的情况下,更是会加大对海思芯片的采购,为海思提供市场,和华为联手实现其芯片自主化,华为海思有这么一个500亿人民币级别的伙伴支撑是件好事,类似的还有大华科技。

 

另外,海思的半导体产品现在由于华为智能手机和通信基站产品的热销,因此总体上还是以对内部配套销售为主,而海思如果大举对外销售,其实也是可行的,中国芯片设计三强之一的紫光展锐公司,其芯片就是对外销售为主。

而总体来说海思是中国目前上千家芯片设计企业中技术水平最强,总体规模最大的,2018年海思的收入是超过500亿人民币,其如果即使完全损失了内配套市场,只能对外销售的话,营收规模也肯定能做到一两百亿人民币级别。

除了海思的各种芯片之外,华为还有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产品,

比如天线产品,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站天线供应商之一,

另外智能手机上的天线尤其是5G天线华为也是全球最好的设计者之一,而这些产品并不受美国技术的限制。华为只是出售自己的基站天线,和手机天线产品,也可以实现百亿人民币以上级别的营收。

以上只是列举的部分产品,华为内部一定还有其他产品线可以实现不依赖于美国销售,为支撑核心业务的科技自立贡献力量。

华为会做的东西太多,射频模块,蓝牙模组,只要华为愿意做这些零部件,是一定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


 

2:华为同时还是软件和服务提供商

我就举几个例子,

一个是除了零部件之外,华为同时还是制造工厂,具备富士康的属性,可以提供OEM和ODM服务

这个其实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华为公司在松山湖的智能制造基地,可以说是世界级的一流工厂,华为的主力旗舰机型,P系列,Mate系列,保时捷机型,例如时下正值热卖的P30系列,都有在松山湖生产。

华为手里有大把的高端旗舰机设计技术,可以提供高端旗舰机的设计服务和制造服务,贴上国内其他公司的品牌进行销售,也是可以获取收入的。

比方说在珠海的魅族,选择和华为合作打天下行不行?

也就是说华为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能力,对其他国内品牌提供研发和技术服务,从而使得自身的技术能力可以继续在国内其他公司的产品上实现。

 

当然了这种华为手机完全无法销售的超极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本土市场占了华为的50%,是华为的基本盘,也可以完全不需要谷歌的的生态,只要能造出来哪怕只是中低端的手机,且兼容安卓,是一定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取收入的。

 

另外就是全球数亿台华为手机,以及数百万华为设备基站给华为带来的收入了,

一个是各种配件的收入,这个往往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部手机在生命周期里面是会带来配件收入的,最为常见的就是破碎的屏幕,充电器,充电线,耳机,贴膜等等。

通信基站也是需要备件的。

下图是华为64G NM存储卡,售价199元,在华为商城上评价就有9000多条,算是比较热门的配件产品。

 500

一个是各种软件收入,比如在华为商场下载的各种游戏,华为都是有收入分成的,这个分成比例远低于谷歌和苹果,而在非常时期,适当的提高分成比例是可行的,

再比如华为的各种软件服务,比如天际通在海外就非常好用,不需要购买当地sim卡,直接手机人民币支付就可以联网。

 

我们以苹果公司为例,其2018年Q3财季(实际自然月是4-6月)的财报,

Iphone收入是299.06亿美元,服务收入是95.48亿美元,Mac的收入是53.3亿美元,ipad的收入是47.41亿美元。

以软件收入为主的服务收入竟然超过了Mac笔记本和Ipad,成为仅次于Iphone的第二大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游戏。实际上苹果也是全球游戏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虽然其自身并不开发游戏。

 

下图是某款游戏2017年在华为应用商店的发布,首月流水即达到2500万元,给华为也带来巨大的收入。

500

另外手机厂家还会有广告收入,实际上还是广告公司。

比如你打开华为应用商店,会在首页看到各种广告,以及各种APP应用的推荐,其实也是手机厂家的收入来源。同样的,你打开华为浏览器,也会发现有广告和首页各种网站和新闻推荐,这些都是要支付广告费的。

 

当然了,我们也要注意到,基于手机和通信基站的配件+软件服务收入,也是基于市场存量的数量,如果华为的新增手机和基站份额大幅下滑,那么这部分基于存量的收入增长也是很困难,而且随着设备不断被替换还会逐渐萎缩,但是不管怎样,这个过程也是缓慢进行的,而且和苹果相比,单台华为手机的消费增长还有很大空间,因此在未来几年还是可以对华为的收入形成支撑。

 

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华为的专利授权收入。

我们现在在给华为做极限推演,那就是华为如果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手机份额,以及一大部分的通信设备份额之后,会变成怎样?其实这样的案例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在ICT产业中发生过了,那就是诺基亚。

 

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家,而在2019年的今天,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在市场竞争下,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的市场。

诺基亚同样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厂家之一,而现在诺基亚的通信设备业务,也在市场竞争下丧失了大量全球市场,份额大大下降。

这个结果实际上可以看做是“诺基亚被断供之后的极限损失”。

当然了诺基亚丧失市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断供,实际上所有的器件诺基亚都可以自由的买到,诺基亚主要是因为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这甚至比断供还要残酷了。

 

是不是以为诺基亚一定完蛋了,其实不然,

诺基亚到今天依然存活。其目前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就是专利授权。

2017年12月底,华为和诺基亚签订技术授权协议。

华为需要支付给诺基亚每年大约1亿欧元,而苹果每年需要支付给诺基亚的技术授权费用为2.5亿欧元。如果再加上三星,LG,小米,OPPO, VIVO等其他全球手机公司,以及爱立信,中兴这样的通信设备公司,每年诺基亚都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专利授权收入,这对诺基亚来说,可是纯利润。

 

以下为路透社当时的报道,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nokia-huawei-tech/huawei-gives-nokia-full-hand-of-smartphone-patent-deals-idUSKBN1EF0UT

500

500

在诺基亚的2018年财报里面,专门提到了一条“专注专利授权”,而且把2018年和中国的智能手机公司OPPO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作为主要业绩之一。

500

下图是诺基亚2018年Q1的财报,其中来自与Nokia Technologies的收入单季度达到3.65亿欧元,超过28亿人民币,一年下来也是百亿人民币级别的收入。

500

和诺基亚相比,华为的专利积累是超过诺基亚的,尤其是5G技术领域是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根据2019年5月14日国内媒体的报道,华为和三星多年来各自互相起诉多起的专利诉讼案已经和解,双方已经达成框架性的《专利许可协议》,当然具体的许可金额没有透露。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只要华为愿意向全球厂家收费,一年几百亿人民币级别的专利收入是完全没有问题,转型为类似于高通一样的专利+芯片厂家。

以上列举的这些,都是华为在未来几年走过至暗时刻的有力支撑。

 

未来的走势如何?当然需要国家介入,因为美帝以国家对企业是不对等的,

获得中长期的战略胜利有两个关键,

一个是保住华为这个组织,一个是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

对于华为公司,必须要想办法保持其完整的组织能力,

对于中国的意义而言,华为公司的技术能力其实是第二位的,

该公司强大的组织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在华为进入的各个产业领域,绝大部分都处于战无不胜的状态,凡是华为新进入的领域,即使华为的营收和份额可以忽略,都足以让该领域的龙头公司及其投资者感到担忧,足见其组织能力的优秀。

只要华为能跟当年的红军一样,在围追堵截中活下去,其必然会再次强大。

 

另外一个是全力投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支持海思的科技自立进度,先实现低程度自主化。

只要我们继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保证行业增速和技术进步速度快于美国,那么我们在战略上就是处于进攻态势。

在2018年之前,我国的芯片设计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实际的国内市场拓展中,国产芯片公司并没有获得优先的权利,如果想进入华为,中兴,联想等国际化大公司的门槛,整个过程和流程冗长而严格。光是产品好也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公司在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符合要求。

而且对国产芯片产品而言,还要求其具备综合优势,

要么是和外资的芯片同等性能但是更便宜的价格,

要么是即使综合性能不如外资,但是至少要有某项性能显著的超过外资品牌,同时价格还要便宜。

 

这对我国处于起步时期的芯片设计产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芯片没有大规模应用就很难降低成本,也很难实现持续技术改进,因为缺乏应用的反馈,

而在性能上国产芯片也有个进步过程,一开始就在性能上堪比外资芯片的毕竟是少数,除了寒武纪这样的少数异类。华为当初也是强行扶持海思,新机型持续的忍受万能不变的K3V2,才有了今天麒麟SoC成为了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

 

从2018年开始,这个情况出现了改变,

一个是被重创的中兴开始大力的推行芯片自主化,

在中兴2019年3月2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

“中兴在芯片方面听不到布局部署研发进展,是否可以介绍?”

董事长李自学回答说:中兴自成立开始,业务就是做半导体、芯片的企业。刚才提到基站芯片、交换芯片都是中兴自己在做。这个过程中,定义、设计后,必须要有人去加工。去年是卡住的是在加工环节

 

中兴总裁徐子阳回答:芯片在中兴属于非常战略核心的位置。我们有中芯微电子,在去年战略调整中,把经营方向做了大幅度调整,聚焦通讯系统里的核心芯片。

通讯系统核心专用芯片。其实分几类,

一个是交换,通讯的核心在交换上,我们历时10多年强有力的投入,中兴通讯在有线交换机、交换机、路由器、传输设备等都所有发展。

第二是无线,实际上是信号处理,基站芯片也是信号处理,这是中兴迫切需要提升整个运营效能的核心环节。我们工艺从14nm做到了10nm、7nm,5nm工艺芯片也在启动预演。只有核心芯片的能力逐步提升才能把设备的功耗降低、性能提升

第三是中高频芯片,这是未来5G向更高频发展的核心着力点。这块我们有了足够资源的投入,希望能够取得长远突破。

我们目前的芯片是聚焦在系统类、通信类的核心,对竞争力有极大提升的关键芯片。同时也密切关注芯片供应链的风险问题。

从上面的回答可以看出,中兴明显加大了芯片自研和芯片产业链的合作力度,以降低风险。

 

另外华为除了海思的各种自研备胎之外,从去年开始,在中兴事件的刺激下,华为也在大力寻找国内各芯片企业合作,一些从来没有机会的国内厂家获得了难得的机会,相信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些优秀的芯片公司在获得机会后最终脱颖而出。

 

如同美国人制裁华为,会导致华为的部分份额被三星,苹果,思科,惠普以及其他公司替代一样,我们只要持续的加大半导体产业投资,鼎力扶持国产芯片产业链企业,也会导致美系半导体公司的份额被替代。

 

前面说过,华为存在大量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业务收入,而在主力销售的智能手机和先进通信基站领域,华为短期内一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未来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持续的看到华为的经营业绩下滑,甚至是大幅度下滑的新闻都并不会让人奇怪。

华为只要在核心的通信设备领域实现了元器件自主化,在终端产品领域推出自有操作系统并且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那么这一天就是华为的下滑见底的时候,其后华为会从谷底持续的回升。

 

未来简单起见,我做了下面的曲线图。

500

因此事情的核心就变得很简单了,

一个是无论如何把华为这个中国乃至全球ICT产业最有战斗力的组织保住,这个其实并不困难,华为本身有备货,有两千多亿人民币现金储备,同时也提前几年进行了技术攻关准备,加上中国国家力量的扶持,是可以继续生存的。

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商飞,2008年成立至今,ARJ21交付速度缓慢,C919还没有商用,国家还会持续投入,并不用担心其会倒掉。

一个是持续的支持海思的高强度科技自立研发,以及对华为选中的国产芯片供应商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扶持。

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只需要关注华为什么时候见底,见底的那天就是从操作系统生态到核心元器件都摆脱美国控制的那天,就意味着开始进入了科技自立的新增长状态,是战略反攻的开始,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