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一看就是个共产党员”?

“今天,党内加强纪律的教育特别重要!”

如此掷地有声的话语,出自抗战时期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发表的《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一文当中。

​刘力功是谁?抗战用人之际,这名叫刘力功的党员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会被陈云专门撰文提出加强党内纪律的教育问题?

500

1939年5月,延安昏暗的窑洞里,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看着一份党员的材料皱紧了眉头。几天后,这名党员被开除党籍并通报全党。

这名被开除党籍的人叫刘力功,是当时从国统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四万知识青年之一。作为党重点培育的对象,他接受了抗大的学习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重点培育的党员却没有党员应有的觉悟。训练班毕业时,党组织决定分配他去基层工作,接受实践锻炼。然而刘力功态度强硬,坚持要进马列学院工作,或回到远离抗战需要的原籍工作,甚至拿退出党籍作要挟。为了帮助他,陈云和党组织先后与刘力功多次谈话,可刘力功反而要求组织接受他的意见,是实际上的“组织服从个人”。

作为一支高度严密组织的先锋政党,“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是党不容破坏的纪律,中组部部务会为此做了专门的研究讨论,最终作出开除刘力功党籍、通报全党的决定。 

500

刘力功的问题不是个案。“到延安去!”作为当时一个响彻云天的口号,众多像刘力功一样的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些青年有知识分子,有归国侨胞,也有如丁玲、何其芳一样的“大家闺秀”和“豪门子弟”。

1937年抗战爆发到1938年底,党员人数从4万多猛增到50万。不过随着党员队伍的壮大,成分也变得复杂起来。其中有些新党员,生活上要待遇,工作上谈条件,学习上不虚心,组织上入了党,可思想上还离党员的门槛差半只鞋。

陈云清醒地看到了这个问题:“中国革命是长期艰苦的事业,共产党及其党员没有意志行动的统一,没有百折不回的坚持性和铁的纪律,就不能胜利。”即使满足刘力功回到原籍工作的愿望,他思想上的虚浮和政治上的不坚定必然带来坏的影响。

1939年5月30日,陈云以此事为引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六个标准:

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

第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第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

第五,群众模范;

第六,学习。

这六条标准不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党员的成长提供了依据,更为党员的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

500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长征途中克尽万难,抗日战争力挽狂澜,解放战争摧枯拉朽,国家建设蒸蒸日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重视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创新加强这项工作,推动了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党员队伍。

党员教育管理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课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活力彰显。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

习主席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事实证明,只有一以贯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始终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才能让党的肌体拥有更多“活力细胞”,才能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实到党员队伍之中。

500

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平均每十六个人就有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政党有没有“大的样子”,归根到底要看党员。党员教育管理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党员的思想行动上,党员队伍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今天的中国,正行走在胜利登顶前的陡峭山路上。肩负新使命,广大党员仍需自觉向“党员标准”看齐,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以担当作为擦亮“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让别人“一看就是个共产党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