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汉文化成长极简史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七千年前就有文字,汉文化起步当然就早,而图形文字的巨大优势,又使得汉文化发展极快。【参见上篇“11 汉字何来”】
▲河图洛书•婴幼期•原始文化
尽管早期有许多陶、玉等文明载体,但学术研究表明,汉文化的起点是河图洛书,那时还没有文字,只能用图形记录和传播思想。
由于河图洛书太过久远至今仍无定论,比如一般认为河图洛书是九宫图的两个版本,而也有学者认为河图是太极图、洛书是九宫图原型。
个人以为后说更可取,因为一般认为河图、洛书是两件不同的物事,如若都是九宫图原型,似有重复拼凑之嫌。
实际上,太极图和九宫图确是汉文化的根基。
太极图,简要通俗地说,就是现代哲学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形象标识,是中国哲学的根基。
九宫图,中心的“五”演化为五行、周边八个数字演化为八卦。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数字崇拜和时空观念。而数字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
因此,太极图和九宫图形象地反映了我们远古时期的祖先已开始具有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尽管比较粗糙幼稚。
也就是说,汉文化的起点,开场就是汉文化两大基石之一的“自然哲学”,我们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龙凤呈祥•儿童期•图腾文化
与其它早期文化相比,中国图腾文化诞生稍晚,仅约万年左右,但我们(北方)的图腾“龙”一诞生就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图腾是自然之物、也不像宗教神灵是超自然之物,而是由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组成的非存在自然之物。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祖先不像其他部落那样,通过消灭其他部落生存发展,而是通过合并融合方式发展。将马鹿蛇鱼鹰等部落的图腾,各取部分组合为一个统一的图腾(龙)代表统一后的部落。
隋炀帝统一南北文化后,北方的龙和南方的凤(雄)凰(雌)如何处理就成了难题,成为图腾久矣、难以合并了,于是将龙定性为雄、将凤化雄为雌,让龙凤结为夫妻,不能成一体、那就成一家,龙凤呈祥也就成为汉人的图腾符号。之后,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其他民族也逐渐接受,龙凤呈祥也就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也就是说,合并融合所反映的“和合”思想,标志着以和合为核心的汉文化两大基石之二的“人文主义”,早在图腾文化时期就已产生了。
反观西方,连宗教文化早期都说不清楚,其图腾文化时期长啥样就更是编都编不出了。
▲绝地天通•少年期•宗教文化
既然自然的图腾功力不足,帮不了啥忙,那就搞出超自然的神灵,兴许对人能有所帮助,宗教文化就这样诞生了。
中国的图腾文化时期来得晚了些,但我们发育较早,宗教文化时期来得很早,比西方早了两千五百年,以至于洋人与狗因难以置信而坚持认为中国还未进化出宗教文化,从而更坚定了到中国传教的信心和决心,就像卖鞋人遇见无鞋区。
中国的宗教文化时期,起自四千五百年前颛顼绝地天通,终于三千年前周公制礼作乐,历时一千五百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迄今历史差不多长。
➤颛顼绝地天通
颛顼之前的宗教形态已不可考,但其宗教改革催生了人类现代宗教文化,只是比西方早产了许多。
颛顼绝地天通,规定(注意是规定)人神分隔,使得人类告别了人神不分的原始宗教。其思想也致使西方传说中的古希腊那个人神不分、伦理混乱的神灵体系彻底被抛弃,在两千五百年后产生了亚伯拉罕一神教系。
而颛顼官分天地,天官管神(教会)、地官管人(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也结束了政教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始宗教形态。
深受汉文化启蒙的阿拉伯人,在创立伊斯兰教时,建立的就是颛顼式的政教合一政权,成功规避了政教冲突所必然导致的混乱和动荡,自身发展比较顺利、也比较祥和。而基督教早期错过了汉文化的启迪,仍承袭政教分离的原始宗教形态,当他们意识到阿拉伯政教合一的巨大优势时,为时已晚,丧失了利用宗教实现政权统一的机会,这也是基督教世界支离破碎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虽经不懈努力,但时至今日也未能实现颛顼模式,仍处于原始宗教形态,宗教是先进的、但模式是原始的。
问题是,在西方,政权尚未能抵御宗教的重压,资本却崛起了,不得已政权只好屈从于资本,以借助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资本势力压制宗教势力,这就形成了现今西方这种我们觉得比较怪异的国家形态。
不过,既然资本能够压制宗教,倒也为西方国家解决内部日益严重的宗教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即资本治下的“(宗教)文化多元化”。
中国是以超越宗教的儒家文化来压制宗教影响,以消除宗教冲突对社会稳定和谐的冲击,但之所以成功并有效实施了两千多年,是因为儒学与宗教并无冲突。儒学是社会规范、并非意识形态,而不论何种宗教的信徒,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也愿意遵守社会规范,与其宗教信仰并不矛盾。因此,在儒家文化治下,各宗教各自为教、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大事,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宗教战争。
西方学走了中国这套治理方式,却无法复制这个模式,因为他们没有儒学这种超越宗教的文化,无奈之下只能请资本上位代替文化,以压制宗教冲突。但这也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被引爆。
儒家文化是正能量,是中国人从内心深处就接受的,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因此这个模式能够长期稳定有效。但是,资本却是负能量,当人们对资本的憎恶超过临界值,资本对宗教的压制力就会急剧衰减,反而西方民众有可能会借助宗教“打资本分财富”。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虽被警棍镇压了,但保不齐将来何时就“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商汤为民赎罪
如果说颛顼创建了一种先进的、宗教文化下的社会治理思想和模式,那么商汤则为现代宗教注入了灵魂,那就是“赎罪说”。
亚伯拉罕契约最早产生的是犹太教,而犹太教里人只有原罪、并无赎罪,加之契约里规定的那位人类拯救者并未下凡,就使得信徒对未来希望不足。针对这一缺陷,基督教做出改进,那位人类拯救者下凡了,就是耶稣。但商汤没有死,显然悲情指数不够高,于是耶稣必须死。同时,死人没有价值,于是耶稣又复活了,留下几处可疑的神迹后升天为神了,这下就给了信徒们莫大的希望,不仅教众如云、而且成为了古罗马的国教。虽然基督教的说法是耶稣创立了基督教,但在基督教创建期的文献里并没有耶稣这个形象,耶稣基督是在基督教成熟后才逐渐出现的。但问题是,耶稣的原型商汤是个人,他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为商民赎罪,清楚地表明了人的罪只能由人来赎,而且中国人并没有原罪。西方引进两千年前的商汤这个先进形象,成功塑造了耶稣基督,给教徒带来了希望,但却因为文化底蕴不足,造成耶稣形象水土不服,导致一个关键缺陷至今仍未能消除。
耶稣到底是人还是神?基督教创教两千年了,到现在也没有能够说清楚。西部相对原始一些,天主教就认为耶稣是神,而且是上帝的儿子,并且父子两个是“两(灵)魂一体”,这就让人很是烧脑了。也许是东部受汉文化影响大些,明白人的罪只能由人赎,东正教至今仍认为耶稣是人,不认可天主教的“三位一体”,但却说不清耶稣是何状态,毕竟神寿无限而人寿有限。
中国的宗教文化则清晰明了,尽管前期没有文字记载,但有古迹可考证。颛顼政教合一创立了宗教文化下最先进的治理模式,而商汤愿牺牲自己为民赎罪,给与信徒崇拜的理由和对未来的希望,为现代宗教注入了灵魂,只是我们的宗教文化时期早了些,有点穿越感。
▲制礼作乐•成年期•社会文化
与其它文化不同,他们在原始和图腾时期没有能够积累沉淀下点什么,而汉文化的两大基石都是在那时期就已产生,原始文化时期产生了“自然哲学”、图腾文化时期产生了“人文主义”,这使得汉文化不仅发育极早极速、而且基石根深蒂固。
那么,什么是汉文化?
简单来说,汉文化就是以哲学和科学为起点、外儒内道为形式、一态二基四柱八维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套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之意,汉文化主要特征:社会文化的形态、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两大基石、道儒法释四家学说、道德仁义礼法觉悟八维思想。
篇幅所限、只提要点,若有兴趣,可上网搜索拙文《纲举目张——认识和理解汉文化的路线图》。
➤一态•社会文化的形态
公元前1046年,当周公踏上关东那片广袤的土地时,一定陷入了沉思。
那时商王帝辛占华北、据江淮、控江汉,那是整个东亚大平原。小邦周要想接替大国商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就必须憋出大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肯定是不行的。
周公还真憋出了大招,那就是:文化让神灵走开。
商王朝以宗教治国,其合法性源自神灵护佑,周要与商拼神,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换道超车”,就是“以人代神”、拼人不拼神。也就是说,周王朝的合法性在于人心、而非神意。
神灵被周公赶下神坛,从中国人灵魂的主宰,变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帮手。
从此,汉文化从宗教文化升级为社会文化,其标志就是周公“制礼作乐”。
什么是“礼”?简单说就是“宪政”,即用“规则”代替“神”为社会提供确定性。不仅开创了人类的宪政时代,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人类的社会文化时代。
没有了神,人的灵魂归于何处?归于社会,这就是社会文化。为什么中国人“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绝不做“孤魂野鬼”,因为中国人的魂在故土、在祖宗和后代集聚的故土。
自周公始、至荀子终,八百年的“百家争鸣”终于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汉文化终于发展成熟了。
➤二基•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两大基石
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是汉文化的两大基石,整个汉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
☯姬昌的自然哲学
先贤们认识到自然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也是变化的,并认识了许多具体的规律,如天文历法、农耕时节。而太极八卦揭示了抽象的规律,姬昌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六十四卦,从而奠定了汉文化的哲学基础,即自然哲学。
姬昌把八卦的三爻叠加为六爻,即六十四卦,并配以文字说明,代表宇宙的六十四个基本规律,从而成为百经之宗。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学说,都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周易》的解释说明,从而演化出汉文化的思想体系。
其一,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灭亡,西方哲学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因此没有产生有无相生的终始观。
其二,唯物观。《周易》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物质组成的。
其三,发展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则遵循“道非常道”。《周易》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与时俱进”就是要跟上并适应变化。
☯周公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本质就是文化的中心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比如神。
其一,以民为本。周公将“以德配天(民)”作为政权合法性的硬指标,“以民为本”便成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从此,管子的“国以民为天”,直到黄宗羲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民本思想一脉相承,逐步完善了人文主义思想。
其二,以礼代神。周公制礼,就是用宪政这个制度化安排,取代神灵为社会提供确定性,从而彻底结束了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社会文化。在西方的文化中,因为有一个神超越于每个人之上,所以人人都直接面对着上帝,因而人与人之间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关系。可是在中国,因为没有超越于人的神,所以人的本质就呈现在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们常常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什么叫人情社会呢?其实就是有着各种各样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社会。
其三,以乐聚心。礼乐同体,礼是乐的灵魂,乐是礼的载体,所以乐为礼的教化创造了和谐的社会基础。几千年来,礼乐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社会管理的心理定力。
人文主义这个词出自西方,至今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因为在西方宗教文化之下,人文主义就是悖论。也就是说,在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文化中幻想人是中心,即在上帝的监督之下,幻想着人(儿子)能够取代上帝(父亲)成为中心。当然,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在宗教世界却能够存在,比如天主教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如同儿子和亲父、养父是同一个人。正因为在西方人文主义是种幻觉,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西方产生了各种各样思路清奇、脑洞大开的人文主义思潮,但思潮就是思潮,不是文化。
因此,人文主义在西方是科幻片,而在中国则是纪录片。
➤四柱•道儒法释四家学说
在周公宪政和管子法治思想的酝酿中,在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的基石上,百家争鸣开创了汉文化的各种基础性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儒法三家,而到唐时又加入了释家(禅宗),从而形成了汉文化的四大支柱。
为什么是四大支柱?因为它们解决了四大关系问题。
道家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之物、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人要遵循自然规律。
儒家解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所以人要遵守社会规范。
法家解释了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人共处社会,不可选择,只能被动接受,所以人要遵从个人规则。
释家解释了人与精神的关系。人的精神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必然与社会不尽协调,所以人要遵奉精神规格。
就形式而言,老子以无为而有为、以出世而入世,庄子以无为而无为、以出世而出世,儒家以有为而有为、以入世而入世,释家以有为而无为、以入世而出世。从而构成了人类最先进、最复杂、最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之一)。
编个小段子:
一群饥饿的人围坐在小桌旁,桌上放着一个苹果,那是唯一的食物,怎么分?
道家的办法很简单:随意分。没有规则,大家随意。有人抢先下手可以、大家互相谦让可以,一人独享可以、依次分享可以,当然最好是给最需要的人。
儒家的办法很实际:请人分。大家推选出最有威望的人,他怎么分大家都认,或者整个给谁、或者切开来分。
法家的办法很严谨:照例分。如果之前定有分配方案,就按方案分。如果没有方案,就先研究制定,然后照章分配。
释家的办法很彻底:不用分。既然大家的烦恼是源于这个难以让大家都满足的苹果,那就扔了它,谁都不吃,也就谁都不想了。
➤八维•道德仁义礼法觉悟八维思想
我们用“八维思想”这个立体的、系统的、复杂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用四个层面、两个领域,来认识、理解、应对这个我们所面临的复杂世界。即:道德属自然层面、仁义属社会层面、礼法属个人层面、觉悟属精神层面,而道仁礼觉四维属认识论(是什么、为什么)、德义法悟四维属方法论(怎么办)。八维顺延,前是后的因、后是前的果。
文化的发展就是具象的抽象化过程,艺术是抽象的生活、文化是抽象的现实,抽象程度越高,进化的水平就越高。
其实“八维”思想也能以另一方式简单化,以笔者个人理解,“道”是生老病死,“德”是随遇而安,“仁”是自知之明,“义”是审时度势,“礼”是愿赌服输,“法”是休想逃债,“觉”是各安其命,“悟”是找对位置。需要强调的是,这纯属个人歪批,仅供参考。
换一个角度理解“八维”,治理国家社会如同给人治病。老庄重“道德”,是污染防治,以净化环境,避免产生癌细胞;孔孟重“仁义”,是免疫疗法,将可能恶化的癌细胞,转化为人体需要的正常细胞;荀子重“礼法”,是抗癌治疗,消灭癌细胞,力图保住生命。这其中,荀子重“礼”,是中医疗法,努力培育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自己战胜癌细胞,以保全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韩非重“法”,是西医手术化疗,凭借外援暴力实施,以破坏机体器官的方式丢车保帅。禅宗重“觉悟”,是精神健康,心态平和、坦然面对,做好自己能做的,争取不留遗憾。
顺便一说,据专家介绍,癌症病人死亡原因有三,病死(病重无治)、吓死(精神崩溃)、治死(过度治疗)各占三分之一,可见心理健康之重要。